催雪
此調始自姜夔,本催雪詞也,即以為名。吳文英、王沂孫俱有此調詞。與《無悶》調不同,《詞律》類列者誤。
催雪(欽譜)簡介
此調始自姜夔,本催雪詞也,即以為名。吳文英、王沂孫俱有此調詞。與《無悶》調不同,《詞律》類列者誤。
催雪(欽譜) 格律一 雙調九十九字,前段十句四仄韻,后段九句六仄韻 姜夔
風急還收 云凍未解 海闊無人剪水 算六出工夫 怎教容易 剛被郢歌楚舞 鎮獨向 尊前飄輕細
平仄平平句平仄仄中句中仄平平仄仄韻仄仄仄平平句仄平平仄韻中仄中平仄仄句仄仄仄讀平平平平仄韻
此調祇有此體,吳文英、王沂孫詞俱如此填。
按王詞前段第二句“寒度雁門”,“門”字平聲。第三句“西北高樓獨倚”,“西”字平聲。第六句“欲喚飛瓊起舞”,“欲”字仄聲,“飛”字平聲。第八句“凍云一片”,“一”字仄聲。后段第二句“悄無似”,“無”字平聲。第三句“有照水南枝”,“南”字平聲。第五句“誤幾度、憑闌莫愁凝睇”,“幾”字仄聲。第六句“應是梨花夢好”,“應”字平聲。第七句“未肯放、東風來人世”,“肯”字仄聲。吳詞第八句“還怕掩、深院梨花”,“還”字、“深”字俱平聲。譜內可平可仄據此。
前后段第七句“尊前飄輕”、“園林都裝”八字俱平聲,如吳詞之“瑤笙飛環”、“重寒侵羅”,王詞之“紛紛銀河”、“東風來人”,皆然。恐是音律所關,填者當依之。
當代熊盛元(號晦窗主人)按:實則夢窗、碧山詞俱名《無悶》,始言《催雪》即《無悶》者乃清人萬紅友,其《詞律》于夢窗此調后有按語云:“此或夢窗以前調賦催雪之詞,后傳其題而逸其調名耳。初稿中竟列此調,偶因長夜不寐,于枕上背吟,覺有相仿佛者,因憶與《無悶》正同,急起呼童吹爐火燃燭改之。不然,幾分兩調矣。既以自幸,又復考譜中尚有類此者不及檢點,未免詒譏。”《彊村叢書夢窗詞集》《無悶》詞后有按語云:“原鈔調作《催雪》,題作《賦題》。《詞律》:此以《無悶》賦催雪之詞,后傳其題,而逸其調名耳。按:丁注、王沂孫《無悶》詞,并與此合,據改。”頗疑彊村所據與萬紅友所見為同一鈔本,詞調即《催雪》也。又,關于“風急還收”一詞作者,《全宋詞》第一冊以為乃北宋丁注所作,按語云:“此首別誤作姜夔詞,見洪正治本《白石詩詞集》。”吳藕汀《詞調名辭典》第740頁《催雪》名下,亦如是說。
催雪詞牌名古詩詞(9首)
1
《無悶·催雪》 宋·吳文英
霓節飛瓊,鸞駕弄玉,杳隔平云弱水。
倩皓鶴傳書,衛姨呼起。
莫待粉河凝曉,趁夜月、瑤笙飛環佩。
正蹇驢吟影,茶煙灶冷,酒亭門閉。
寫雪
3
《一翦梅(和人催雪)》 宋·劉辰翁
萬事如花不可期。
花不堪持。
酒不堪持。
江天雪意使人迷。
翦一枝枝。
歌一枝枝。
歌者不來今幾時。
姜影無詞。
張影無詞。
不歌不醉不成詩。
歌也遲遲。
雪也遲遲。
8
《催雪》 宋·方岳
作箋擬上朝元殿,為說梅須雪轉香。
杯雋已生詩意思,硯寒更作夜商量。
輕明玉費天工巧,頃刻花催帝子忙。
醉夢蓬萊宮闕冷,共題新曲按霓裳。
9
《和催雪》 宋·衛宗武
我欲問天天穹窿,歲卜其有於歲終。
胡然玄律欲遒盡,燠乎一歲融而沖。
凍膚未起玉樓粟,寒力尚怯珠槽紅。
臘前三見瑞盈尺,九土斯農之望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