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一落索

    歐陽修詞名《洛陽春》,張先詞名《玉連環》,辛棄疾詞名《一絡索》。

    一落索(欽譜)簡介

    歐陽修詞名《洛陽春》,張先詞名《玉連環》,辛棄疾詞名《一絡索》。

    一落索(欽譜) 格律一 雙調四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三仄韻 《梅苑》無名氏

      臘后東風微透 越梅時候 一枝芳信到江南 來報先春秀 
      仄仄平平平仄韻仄平平仄韻仄平平仄仄平平句平仄平平仄韻

    此詞見宋黃大輿《梅苑》選本,前后段兩起句六字,第二句四字,結句五字,宋詞僅得此首,若兩結各添一字,即后毛詞體也。

    一落索(欽譜) 格律二 雙調四十五字,前后段各四句、三仄韻 呂渭老

      宮錦裁書寄遠 意長辭短 香蘭泣露雨催蓮 暑氣昏池館 
      平仄平平仄仄韻仄平平仄韻平平仄仄仄平平句仄仄平平仄韻

    此與《梅苑》無名氏詞同,惟后段結句作六字折腰句法異。

    一落索(欽譜) 格律三 雙調四十六字,前后段各四句、三仄韻 毛滂

      月下花前風畔 此情不淺 欲留風月守花枝 卻不道 而今遠 
      中中中中中仄韻中平中仄韻仄平中仄仄平平句中中仄讀平平仄韻

    此調以毛詞及秦、歐二詞為正體。其馀皆變格也。而毛詞此體,宋人填者尤多。 前段起句,辛棄疾詞“羞見鑒鸞孤卻”,“ 鑒”字仄聲。第二句,王安中詞“霜華催鬢”,“霜”字平聲。結句,周邦彥詞“恐花也如人瘦”,“花”字平聲;朱敦儒詞“容易放春歸去”,“容”字平聲。后段起句,方岳詞“葉下亭皋渺渺”,上“渺”字仄聲。譜內可平可仄據此,馀參前后所列諸詞。

    一落索(欽譜) 格律四 雙調四十七字,前后段各四句、三仄韻 張先

      來時露浥衣香潤 彩絳垂鬢 卷簾還喜月相親 把酒與 花相近 
      平中中中平中仄韻仄平平仄韻仄平平仄仄平平句仄仄仄讀平平仄韻

    此亦毛詞體,惟前段起句七字異。賀鑄、呂渭老詞,正與此同。但賀詞起句“初見碧紗窗下繡”,呂詞“蟬帶殘聲移別樹”,平仄與此異。

    一落索(欽譜) 格律五 雙調四十八字,前后段各四句、三仄韻 秦觀

      楊花終日飛舞 奈久長難駐 海潮雖是暫時來 卻有個 堪憑處 
      中中平中平仄韻仄仄平平仄韻仄平平仄仄平平句仄仄仄讀平平仄韻

    此亦毛詞體,惟前后段第二句各添一字,作五字句異。程垓“門外煙寒”詞、辛棄疾“錦帳如云”詞,正與此同,但程詞起句“門外煙寒楊柳”、辛詞“錦帳如云開處”,平仄與此異。

    一落索(欽譜) 格律六 雙調四十八字,前后段各四句、三仄韻 嚴仁

      清曉鶯啼紅樹 又一雙飛去 日高花氣撲人來 獨自個 傷春無緒 
      平仄平平平仄韻仄仄平平仄韻仄平平仄仄平平句仄仄仄讀平平平仄韻

    此詞前后段第二句五字,后段第二句四字,前結七字,后結六字,于各家中極為參差,錄備一體。

    一落索(欽譜) 格律七 雙調四十九字,前后段各四句、三仄韻 陳鳳儀

      蜀江春色濃如霧 擁雙旌歸去 海棠也似別君難 一點點 啼紅雨 
      仄平平仄平平仄韻仄平平平仄韻仄平仄仄仄平平句仄仄仄讀平平仄韻

    此與張先詞同,惟前后段第二句五字異。

    一落索(欽譜) 格律八 雙調五十字,前后段各四句、三仄韻 歐陽修

      紅紗未曉黃鸝語 蕙爐消殘炷 錦屏羅幕護春寒 昨夜里 三更雨 
      平中中中平中仄韻仄平平中仄韻仄平平仄仄平平句仄仄仄讀平平仄韻

    此詞前后段起句七字,第二句五字,馀與毛詞同。坊本前結作五字句,今從《高麗史·樂志》改定。黃庭堅“誰道秋來”詞,正與此同,但前段第二句,“任游人不顧”句法小異。按此詞第二句應作上一下四句法,黃詞為正。 黃詞前段起句“誰道秋來煙景素”,“道”字、“景”字俱仄聲,“秋”字、“來”字俱平聲。第二句“任游人不顧”,“不”字仄聲。后段第二句“對月亭風露”,“月”字仄聲。第四句“更作甚悲秋賦”,“作”字仄聲。譜內可平可仄據此。

    一落索詞牌名古詩詞(52首)

    1 一落索》 宋·陸游

    識破浮生虛妄。
    從人譏謗。
    此身恰似弄潮兒,曾過了、千重浪。
    且喜歸來無恙。
    一壺春釀。
    雨蓑煙笠傍漁磯,應不是、封侯相。

    2 一落索·眉共春山爭秀》 宋·周邦彥

    眉共春山爭秀。
    可憐長皺。
    莫將清淚濕花枝,恐花也、如人瘦。
    清潤玉簫閑久。
    知音稀有,欲知日日倚闌愁,但問取、亭前柳。

    寫人少女相思

    3 一落索》 宋·秦觀

    楊花終日空飛舞,奈久長難駐。
    海潮雖是暫時來,卻有個、堪憑處。
    紫府碧云為路。
    好相將歸去。
    肯如薄幸五更風,不解與、花為主。

    宋詞三百首宋詞精選七夕節記夢思鄉

    4 一落索》 宋·朱敦儒

    慣被好花留住。
    蝶飛鶯語。
    少年場上醉鄉中,容易放、春歸去。
    今日江南春暮。
    朱顏何處。
    莫將愁緒比飛花,花有數、愁無數。

    5 一落索》 宋·陸游

    滿路游絲飛絮。
    韶光將暮。
    此時誰與說新愁,有百囀、流鶯語。
    俯仰人間今古。
    神仙何處。
    花前須判醉扶歸,酒不到、劉伶墓。

    6 一落索》 宋·朱敦儒

    一夜雨聲連曉。
    青燈相照。
    舊時情緒此時心,花不見、人空老。
    可惜春光閑了。
    陰多晴少。
    江南江北水連云,問何處、尋芳草。

    7 一落索》 宋·歐陽修

    小桃風撼香紅碎。
    滿簾籠花氣。
    看花何事卻成愁,悄不會、春風意。
    窗在梧桐葉底。
    更黃昏雨細。
    枕前前事上心來,獨自個、怎生睡。

    8 一落索》 宋· 舒亶

    葉底枝頭紅小。
    天然竊窕。
    后園桃李謾成蹊,問占得、春多少。
    不管雪消霜曉。
    朱顏長好。
    年年若許醉花間,待拚了、花間老。

    初中文言文寓理教育故事

    9 一落索》 宋·黃庭堅

    誰道秋來煙景素。
    任游人不顧。
    一番時態一番新,到得意、皆歡慕。
    紫萸黃菊繁華處。
    對風庭月露。
    愁來即便去尋芳,更作甚、悲秋賦。

    10 一落索》 宋·李元膺

    天上粉云如掃。
    放小樓清曉。
    古今何處想風流,最瀟灑、龍山帽。
    人似年華易老。
    且芳樽頻倒。
    西風于我更多情,露金靨、籬邊笑。

    11 一落索(蔣園和李朝奉)》 宋· 舒亶

    正是看花天氣。
    為春一醉。
    醉來卻不帶花歸,誚不解、看花意。
    試問此花明媚。
    將花誰比。
    只應花好似年年,花不似、人憔悴。

    12 一落索》 宋·晁端禮

    正向溪堂歡笑。
    忽驚傳新詔。
    馬蹄準擬樂郊行,又欲近、長安道。
    鸛鵲樓邊初到。
    未花殘鶯老。
    崔徽歌舞有余風,應忘了、東平好。

    春天寫景抒情思鄉

    13 一落索》 宋·晁端禮

    道著明朝分袂。
    早眉頭攢翠。
    不言不語只偎人,滿眼里、汪汪地。
    向道不須如此。
    轉吞聲飲氣。
    一團兒肌骨不禁春,甚有得、許多淚。

    14 一落索》 宋·李元膺

    天上粉云如掃。
    放小樓清曉。
    古今何處想風流,最瀟灑、龍山帽。
    人似年華易老。
    且芳樽頻倒。
    西風于我更多情,露金靨、籬邊笑。

    詠物梅花悼亡

    15 《窗下繡(一落索)》 宋·賀鑄

    初見碧紗窗下繡。
    寸波頻溜。
    錯將黃暈壓檀花,翠袖掩、纖纖手。
    金縷一雙紅豆。
    情通色授。
    不應學舞愛垂楊,甚長為、春風瘦。

    16 《玉連環(一落索)》 宋·賀鑄

    別酒更添紅粉淚。
    促成愁醉。
    相逢淺笑合微吟,撩惹到、纏綿地。
    花下解攜重附耳。
    佳期深記。
    青翰舟穩繡衾香,誰禁斷、東流水。

    17 一落索(雙調·第二)》 宋·周邦彥

    杜宇思歸聲苦。
    和春催去。
    倚闌一霎酒旗風,任撲面、桃花雨。
    目斷隴云江樹。
    難逢尺素。
    落霞隱隱日平西,料想是、分攜處。

    故鄉

    18 一落索(雙調·第二)》 宋·周邦彥

    杜宇思歸聲苦。
    和春催去。
    倚闌一霎酒旗風,任撲面、桃花雨。
    目斷隴云江樹。
    難逢尺素。
    落霞隱隱日平西,料想是、分攜處。

    19 一落索》 宋·陳瓘

    體上衣裳云作縷。
    不論寒暑。
    世間多少老婆禪,猶苦問、臺山路。
    堪笑龐翁無趣。
    臨行卻住。
    古人公案不須論,還了得、如今否。

    詠物抒情失意苦悶

    20 一落索(東歸代同舟寄遠)》 宋·毛滂

    月下風前花畔。
    此情不淺。
    欲留風月守花枝,卻不道、而今遠。
    檣外鷺飛沙晚。
    煙斜雨短。
    青山只管一重重,向東下、遮人眼。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