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個字是架的成語 (10個)
-
1
調詞架訟
- 成語拼音:
- diào cí jià sòng
- 成語解釋:
- 調唆他人訴訟。
- 成語出處:
- 孫梨《白洋淀紀事·鐘》:“尼姑在社會上并沒有特殊地位,可是因為她是林德貴的知己,她竟能調詞架訟,成了村里政治舞臺上的要人。”
-
2
疊床架屋
- 成語拼音:
- dié chuáng jià wū
- 成語解釋:
- 床上疊床;屋上架屋。比喻重復累贅。
- 成語出處:
- 北齊 顏之推《顏氏家訓 序致》:“魏晉已來,所著諸子,理重事復,遞相模斅,猶屋下架屋,床上施床耳。”
-
3
迭床架屋
- 成語拼音:
- dié chuáng jià wū
- 成語解釋:
- 床上擱床,屋上架屋。比喻重復、累贅。
- 成語出處:
-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序致》:“魏晉已來,所著諸子,理重事複,遞相模學,猶屋下架屋,床上施床耳。”
-
4
空心架子
- 成語拼音:
- kōng xīn jià zǐ
- 成語解釋:
- 空話、謊言或無實際內容的東西
- 成語出處: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24回:“人也不認得,你在那個面前搗鬼,扯甚么空心架子!”
-
5
沒屋架梁
- 成語拼音:
- méi wū jià liáng
- 成語解釋:
- 比喻無中生有。
- 成語出處: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四卷:“更有一等狠心腸的人,偏要從家門首打墻腳起:詐害親戚,侵占鄉里,受投獻,窩盜賊,無風起浪,沒屋架梁。”
-
6
擎天架海
- 成語拼音:
- qíng tiān jià hǎi
- 成語解釋:
- 比喻大材干,大本領。元雜劇常喻將帥為“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故云。
- 成語出處:
- 元·陳以仁《存孝打虎》第一折:“你這個將軍休左猜,俺可便專心等待,等待你個擎天架海棟梁材。”
-
7
檠天架海
- 成語拼音:
- qíng tiān jià hǎi
- 成語解釋:
- 形容本領大,能力非凡
- 成語出處:
- 明·無名氏《大劫牢》第一折:“我是個出水金精獸,穩情取檠天架海梁。”
-
8
梯山架壑
- 成語拼音:
- tī shān jià hè
- 成語解釋:
- 形容登山涉險歷經艱辛。
- 成語出處:
- 晉·陸機《晉平西將軍孝侯周處碑》:“莫不梯山架壑,鏹負來歸。”
-
9
屋下架屋
- 成語拼音:
- wū xià jià wū
- 成語解釋:
- 比喻機構或文章結構重疊。
- 成語出處: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文學》:“不得爾,此是屋下架屋耳。”
-
10
遇水架橋
- 成語拼音:
- yù shuǐ jià qiáo
- 成語解釋:
- 見“遇水迭橋”。
- 成語出處:
- 康濯《太陽初升的時候·競賽》:“他們的勁頭都鼓的當當響,真是逢山開路,遇水架橋,一氣兒跑步向前。”
* 第三個字是架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