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第三個字是成的成語 (242個)

    141

    聳膊

    成語拼音:
    sǒng bó chéng shān
    成語解釋:
    肩膀聳起了一個“山”字。形容人聳肩縮頸的相貌。也形容人體瘦削的樣子。
    成語出處:
    宋 陸游《衰疾》:“捉襟見肘貧無敵,聳膊山瘦可知。”
    142

    涉筆

    成語拼音:
    shè bǐ chéng yǎ
    成語解釋:
    涉筆:動筆,著筆;雅:雅致。指動筆就雅致而不落俗套
    成語出處:
    清·毛先舒《詩辯詆》第一卷:“于物無擇,而涉筆雅;于思無豫,而往必造微。”
    143

    撒豆

    成語拼音:
    sā dòu chéng bīng
    成語解釋:
    撒放豆子,變軍隊。傳說中謂散布豆類即能變軍隊的一種魔法。舊小說戲曲中所說的一種法術。
    成語出處:
    元 無名氏 《十樣錦》第二折:“變晝為夜,撒豆兵,揮劍河,呼風喚雨。”
    144

    三夫市虎

    成語拼音:
    sān fū chéng shì hǔ
    成語解釋:
    比喻說的人多了,就能使人們把謠言當事實。同“三人虎”。
    成語出處:
    《宋書 樂志三》:“三夫市虎,慈母投杼趨。”
    145

    收回

    成語拼音:
    shōu huí chéng mìng
    成語解釋:
    取消已公布的命令或決定。
    成語出處:
    宋 鄭興裔《辭知廬州表》:“恭望皇帝陛下察臣之誠,鑒臣之拙,收回命。”
    146

    舍己

    成語拼音:
    shě jǐ chéng rén
    成語解釋:
    舍:放棄;就,全。指犧牲自己,全他人
    成語出處: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一卷:“婚男嫁女,雖父母之心;舍己人,乃高明之事。”
    147

    三人市虎

    成語拼音:
    sān rén chéng shì hǔ
    成語解釋:
    三個人謊報城市里有老虎,聽者就信以為真。比喻謠言重復多次,就能使人信以為真
    成語出處:
    西漢·劉安《淮南子·說山訓》:“眾議林,無翼而飛,三人市虎,一星能撓椎。”
    148

    三人

    成語拼音:
    sān rén chéng zhòng
    成語解釋:
    數目達到三人即可稱為眾人,已不算少數
    成語出處:
    《辛亥革命前十年間時論選集》:“三人同行,必有我師,三人眾,必有一長。”
    149

    殺身

    成語拼音:
    shā shēn chéng míng
    成語解釋:
    為正義捐棄生命而贏得美名
    成語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范雎蔡澤列傳》:“士固有殺身以名,唯義之所在,雖死無所恨。”
    150

    殺身

    成語拼音:
    shā shēn chéng rén
    成語解釋:
    身:自己;殺身:舍生;全;就;仁:仁德;儒家道德的最高準則。原指犧牲生命;全仁德。后指為了正義事業而犧牲。
    成語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衛靈公》:“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仁。”
    151

    嗜殺

    成語拼音:
    shì shā chéng xìng
    成語解釋:
    嗜:愛好。好殺人了習性。形容極端兇殘。
    成語出處:
    《孟子·梁惠王上》:“‘孰能一之?’對曰:‘不嗜殺人者能一之。’”
    152

    殺身

    成語拼音:
    shā shēn chéng yì
    成語解釋:
    猶言殺身仁。
    成語出處:
    《晉書·閻欑傳》:“假令如今,呂后必謂昌已反,夷其三族,則誰敢復為殺身義者哉。”
    153

    三徙

    成語拼音:
    sān xǐ chéng dōu
    成語解釋:
    相傳舜三度遷移,百姓慕德而從,所至處自都邑。形容圣人到處都受到百姓的擁戴。
    成語出處:
    戰國·宋·莊周《莊子·徐無鬼》:“舜有膻行,百姓悅之,故三徙都,至鄧之虛,而有十萬家。”
    154

    三徙

    成語拼音:
    sān xǐ chéng guó
    成語解釋:
    見“三徙都”。
    成語出處:
    戰國·衛·呂不韋《呂氏春秋·貴因》:“舜一徙邑,再徙都,三徙國。”
    155

    三寫

    成語拼音:
    sān xiě chéng wū
    成語解釋:
    同“三寫易字”。
    成語出處:
    清·黃宗羲《辯野史》:“去今五十年,耳目相接,其大者已牴悟如此。向后欲憑紙上之語,三寫烏,豈復有實事哉。”
    156

    豎子

    成語拼音:
    shù zǐ chéng míng
    成語解釋:
    指無能者僥幸得以名。
    成語出處:
    《晉書 阮籍傳》:“(阮籍)嘗登廣武,觀楚漢戰處,嘆曰:‘時無英雄,使豎子名。’”
    157

    唾地

    成語拼音:
    tuò dì chéng wén
    成語解釋:
    形容文思敏捷。唐馮贄《云仙雜記》有“唾地文”一目,贊李賀云:“有人謁李賀,見其久而不言,唾地者三,俄而文三篇。”
    成語出處:
    唐·馮贄《云仙雜記》有“唾地文”一目,贊李賀云:“有人謁李賀,見其久而不言,唾地者三,俄而文三篇。”
    158

    土扶

    成語拼音:
    tǔ fú chéng qiáng
    成語解釋:
    比喻人應該互相扶助。
    成語出處:
    《北史·尉景傳》:“土相扶為墻,人相扶為王。”
    159

    脫口

    成語拼音:
    tuō kǒu chéng zhāng
    成語解釋:
    出口便文章。喻才思敏捷。
    成語出處:
    宋·蘇軾《黃州再祭文與可文》:“藝學之多,蔚如秋蕢。脫口章,粲莫可耘。”
    160

    貪墨

    成語拼音:
    tān mò chéng fēng
    成語解釋:
    墨:不潔;貪墨:官吏受賄。官吏貪污受賄的風氣盛行。形容吏治腐敗。
    成語出處:
    《左傳·昭公十四年》:“貪以敗官為墨。”
    * 第三個字是成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