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第三個字是成的成語 (242個)

    121

    墨守

    成語拼音:
    mò shǒu chéng fǎ
    成語解釋:
    見“墨守規”。
    成語出處:
    清·王韜《翁牖余談·猶太古歷說》:“蓋用心不專,率皆墨守法,未能推陳出新耳。”
    122

    磨磚

    成語拼音:
    mó zhuān chéng jìng
    成語解釋:
    把磚石磨鏡子。比喻事情不能功。
    成語出處: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 慧能大師》:“一曰:‘磨磚豈得鏡邪?’師曰:‘坐禪豈得作佛邪?’”
    123

    弄假

    成語拼音:
    nòng jiǎ chéng zhēn
    成語解釋:
    弄:耍弄。本來是假意做作;結果竟了真的。
    成語出處:
    宋 邵雍《弄筆吟》:“弄假像真終是假,將勤補拙總輸勤。”
    124

    拍板

    成語拼音:
    pāi bǎn chéng jiāo
    成語解釋:
    比喻交易立或事情達協議。
    成語出處:
    125

    潘鬢

    成語拼音:
    pān bìn chéng shuāng
    成語解釋:
    潘:晉代詩人潘岳。指中年鬢發開始發白
    成語出處:
    晉·潘岳《秋興賦并序》:“斑鬢髟以承弁兮,素發颯以垂領。”
    126

    配套

    成語拼音:
    pèi tào chéng lóng
    成語解釋:
    搭配起來,為完整的系統。
    成語出處:
    《工人歌謠選 配套龍生產高》:“搭好橋梁河好過,配套龍生產高。”
    127

    破涕

    成語拼音:
    pò tì chéng xiào
    成語解釋:
    見“破涕為笑”。
    成語出處:
    清·和邦額《夜譚隨錄·阮龍光》:“縱李兄言太刻毒,適足破涕笑,何須芥蒂。”
    128

    噴唾

    成語拼音:
    pēn tuò chéng zhū
    成語解釋:
    唾:唾沫。咳嗽出來的唾沫都化了珍珠。形容博學多才,出口
    成語出處:
    戰國·宋·莊周《莊子·秋水》:“子不見夫唾者乎?噴則大者如珠,小者如霧。”
    129

    寢不

    成語拼音:
    qǐn bù chéng mèi
    成語解釋:
    見“寢不聊寐”。
    成語出處: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35回:“玄德因思水鏡之言,寢不寐。”
    130

    七步

    成語拼音:
    qī bù chéng shī
    成語解釋:
    七步內就能完一首詩。比喻有才氣、文思敏捷。與「七步章」義同。
    成語出處: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文帝嘗令東阿王七步中作詩,不者行大法;應聲便為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慚色。”
    131

    泣不

    成語拼音:
    qì bù chéng shēng
    成語解釋:
    泣:低聲哭。哭得噎住了;連聲音也發不出來。形容極度悲傷。
    成語出處:
    漢 趙曄《吳越春秋 越王無余外傳》:“堯崩,禹服三年之喪,如喪考妣,晝夜哭泣,氣不屬聲。”
    132

    七步

    成語拼音:
    qī bù chéng zhāng
    成語解釋:
    同“七步詩”。
    成語出處: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七十九回:“丕又曰:‘七步章,吾猶以為遲。汝能應聲而作詩一首否?’”
    133

    屈打

    成語拼音:
    qū dǎ chéng zhāo
    成語解釋:
    用嚴刑拷打;逼使無辜的人被迫認罪。
    成語出處:
    元 無名氏《爭報恩》第三折:“如今把姐姐拖到宮中,三推六問,屈打招。”
    134

    親上

    成語拼音:
    qīn shàng chéng qīn
    成語解釋:
    謂原是親戚,又再結姻親。
    成語出處:
    元·關漢卿《調風月》第一折:“怕不依隨蒙君一夜恩,爭奈忒達地忒知根,兼上親上親好對門。”
    135

    迄未

    成語拼音:
    qì wèi chéng gōng
    成語解釋:
    迄:畢竟,終究。最終也沒有
    成語出處: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孔融傳》:“融負其高氣,志在靖難,而才疏意個,迄未功。”
    136

    取義

    成語拼音:
    qǔ yì chéng rén
    成語解釋:
    謂為正義而犧牲生命。語本《論語·衛靈公》:“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仁。”
    成語出處:
    語出《論語·衛靈公》:“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仁。”
    137

    染翰

    成語拼音:
    rǎn hàn chéng zhāng
    成語解釋:
    謂提筆文。
    成語出處:
    明·謝榛《四溟詩話》卷二:“詩,適情之具。染翰章,自然高妙,何必苦思以鑿其真?”
    138

    涉筆

    成語拼音:
    shè bǐ chéng qù
    成語解釋:
    涉筆:動筆;趣:意味;意趣。一動筆就趣味盎然。
    成語出處: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100回:“讀了些四庫奇書,享了些半生清福。心有余閑,涉筆趣,每于長夏余冬,燈前月夕,以文為戲,年復一年,編出《鏡花緣》一百回。”
    139

    聳膊

    成語拼音:
    sǒng bó chéng shān
    成語解釋:
    肩膀聳起了一個“山”字。形容人聳肩縮頸的相貌。也形容人體瘦削的樣子。
    成語出處:
    宋 陸游《衰疾》:“捉襟見肘貧無敵,聳膊山瘦可知。”
    140

    涉筆

    成語拼音:
    shè bǐ chéng yǎ
    成語解釋:
    涉筆:動筆,著筆;雅:雅致。指動筆就雅致而不落俗套
    成語出處:
    清·毛先舒《詩辯詆》第一卷:“于物無擇,而涉筆雅;于思無豫,而往必造微。”
    * 第三個字是成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