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第三個字是為的成語 (329個)

    101

    金石

    成語拼音:
    jīn shí wèi kāi
    成語解釋:
    金屬和石頭都會被打開。常與“精誠所至”連用。比喻真誠能產生巨大的感動力量;從而戰勝一切困難。
    成語出處:
    西漢 劉向《新序 雜事四》:“熊渠子見其誠心,而金石之開,況人心乎?”
    102

    積土山,積水

    成語拼音:
    jī shuǐ wéi shān,jī shuǐ wéi hǎi
    成語解釋:
    把土堆起來可以成山,把水蓄起來可以成海。比喻積少成多。
    成語出處:
    《荀子·儒效》:“積土而山,積水而海。”
    103

    進退

    成語拼音:
    jìn tuì wéi nán
    成語解釋:
    見“進退兩難”。
    成語出處:
    《魏書·李沖傳》:“若容舟楫,必須停滯,師老糧乏,進退難。”
    104

    積以

    成語拼音:
    jī yǐ wéi cháng
    成語解釋:
    指習慣成自然。同“習以常”。
    成語出處:
    《舊唐書 張柬之傳》:“今姚府所置之官……唯知詭謀狡算,恣情割剝,貪叨動掠,積以常。”
    105

    集腋

    成語拼音:
    jí yè wéi qiú
    成語解釋:
    見“集腋成裘”。
    成語出處: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聊齋自志》:“集腋裘,妄續《幽冥之錄》。”
    106

    訐以

    成語拼音:
    jié yǐ wéi zhí
    成語解釋:
    訐:攻擊別人短處;直:直率。揭發別人的隱私自認坦率。形容人品奸詐虛偽
    成語出處:
    春秋·魯·孔丘《論語·陽貨》:“惡徼以知者,惡不孫以勇者,惡訐以直者。”
    107

    寬大

    成語拼音:
    kuān dà wéi huái
    成語解釋:
    寬大:對人寬宏大量;懷:胸懷。對別人抱有寬大的胸懷。
    成語出處:
    馮玉祥《我所認識的蔣介石》第71章:“我們最好是寬大懷,不己甚。”
    108

    刻木

    成語拼音:
    kè mù wéi hú
    成語解釋:
    喻仿效雖不逼真,但還相似。
    成語出處:
    明·鄭瑗《井觀瑣言》第一卷:“揚氏《法言》、王氏《中說》,所謂刻木鵠者也。”
    109

    刻木

    成語拼音:
    kè mù wéi lì
    成語解釋:
    意思是不能受獄吏的污辱,即使是木頭做的獄吏也不能見他。形容獄吏的兇暴可畏。
    成語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路溫舒傳》:“畫地獄,議不入;刻木吏,期不對。”
    110

    抗顏

    成語拼音:
    kàng yán wéi shī
    成語解釋:
    抗顏:不看別人臉色,態度嚴正不屈。師:人師表。不他人所制約,不潮流所左右,這種意志堅定的人可以作學習的榜樣。
    成語出處:
    唐·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獨韓愈奮不顧流俗,犯笑梅,收召后學,作《師說》,因抗顏而師。”
    111

    狼狽

    成語拼音:
    láng bèi wéi jiān
    成語解釋:
    狼狽:傳說狽是與狼同類的野獸;因前腿短;要趴在狼身上才能行動。狼和狽常一起出外傷害牲畜。奸:做壞事。比喻壞人互相勾結一起干壞事。
    成語出處: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詩翁畫客狼狽奸,怨女癡男鴛鴦并命。”
    112

    落草

    成語拼音:
    luò cǎo wéi kòu
    成語解釋:
    寇:盜賊。舊指逃入山林做強盜。
    成語出處:
    元 秦簡夫《趙禮讓肥》第三折:“某今在這宜秋山虎頭寨,落草寇,也是不得已而之。”
    113

    量出

    成語拼音:
    liàng chū wéi rù
    成語解釋:
    量:衡量。根據支出來決定征收的數量
    成語出處:
    鄧小平《太行區的經濟建設》:“我們實行的是錢多多出,錢少少出的原則,是量入出與量出入的配合,既照顧人民的負擔能力,又照顧抗戰的需要。”
    114

    厲精

    成語拼音:
    lì jīng wéi zhì
    成語解釋:
    厲:振作,振奮;治:治理國家。振奮精神,治理好國家
    成語出處:
    東漢·班固《漢書·魏相傳》:“宣帝始親萬機,厲精治,練群臣,核名實,而相總領眾職,甚稱上意。”
    115

    老馬

    成語拼音:
    lǎo mǎ wéi jū
    成語解釋:
    駕馭老馬像駕馭馬駒一樣。比喻把老人當作孩童輕慢對待
    成語出處:
    《詩經·小雅·角弓》:“老馬反駒,不顧其后。”
    116

    量入

    成語拼音:
    liàng rù wéi chū
    成語解釋:
    量:衡量;入:收入;出:支出。根據收的多少來決定支出的用度。
    成語出處:
    西漢 戴圣《禮記 王制》:“冢宰制國用,必于歲之杪。五谷皆入,然后制國用……量入以出。”
    117

    禮讓

    成語拼音:
    lǐ ràng wéi guó
    成語解釋:
    治理。以禮所提倡的謙讓精神治理國家。
    成語出處:
    春秋·魯·孔丘《論語·里仁》:“子曰:能以禮讓國乎?何有。不能以禮讓國,如禮何?”
    118

    兩世

    成語拼音:
    liǎng shì wéi rén
    成語解釋:
    好象重新來到人間。形容在非常危險的情況中幸存下來。
    成語出處:
    119

    率以

    成語拼音:
    lǜ yǐ wéi cháng
    成語解釋:
    經常的事。
    成語出處:
    《北齊書·司馬子如傳》:“及其當還,高祖及武明后俱有賚遺,率以常。”宋·文天祥《與朱太博埴》:“騎馬囊飯,朝往夕還,率以常,而山外事一毫不接耳目矣。”
    120

    詈夷

    成語拼音:
    lì yí wéi zhí
    成語解釋:
    詈:咒罵;夷:伯夷;跖:盜跖。指將伯夷責罵盜跖。比喻顛倒黑白,誣蔑好人
    成語出處:
    明 沈德符《野獲編 言事 言官一言之失》:“其他占風望氣,詈夷跖,自棄名教者,固不可勝數矣。”
    * 第三個字是為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