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第三個字是不的成語 (1761個)

    861

    留中

    成語拼音:
    liú zhōng bù xià
    成語解釋:
    皇帝把臣下的奏章留在宮禁中,交議也批答
    成語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三王世家》:“四月癸未,奏未央宮,留中下。”
    862

    來之

    成語拼音:
    lái zhī bù yì
    成語解釋:
    易:輕易、容易。形容獲得成功或得到財物非常容易。
    成語出處:
    明 朱柏廬《治家格言》:“一粥一飯,當思來處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863

    麻痹

    成語拼音:
    má bì bù rén
    成語解釋:
    指對外界事物反應遲鈍或沒有感覺
    成語出處:
    明 李贄《寄答留都書》:“今但以仁體稱兄,恐合邑士大夫皆以為我麻痹仁之人矣。”
    864

    妙處

    成語拼音:
    miào chù bù chuán
    成語解釋:
    指精微奧妙的地方是言語和筆墨所能表達的。
    成語出處:
    宋·黃庭堅《戲題小雀飛蟲畫扇》詩:“丹青妙處可傳,輪扁斫輪如此用。”
    865

    茅茨

    成語拼音:
    máo cí bù jiǎn
    成語解釋:
    茅茨:茅屋;翦:修飾。用茅草覆蓋屋頂,而且沒有修剪整齊。形容生活簡陋儉樸
    成語出處:
    戰國·韓·韓非《韓非子·五蠹》:“堯之王天下也,茅茨翦,采椽斫。”
    866

    馬塵

    成語拼音:
    mǎ chén bù jí
    成語解釋:
    比喻趕上,跟上。
    成語出處:
    明·都穆《都公譚纂》卷上:“王行昔望吾舅馬塵及,何先友為?”
    867

    茅茨翦,采椽

    成語拼音:
    máo cí bù jiǎn,cǎi chuán bù zhuó
    成語解釋:
    茅茨:茅屋;翦:修飾;采椽:櫪木或柞木椽子;斫:砍削。用茅草覆蓋屋頂,屋頂的椽子也未加砍削。形容生活簡陋儉樸
    成語出處:
    戰國·韓·韓非《韓非子·五蠹》:“堯之王天下也,茅茨翦,采椽斫。”
    868

    沒齒

    成語拼音:
    mò chǐ bù wàng
    成語解釋:
    沒齒終生。一輩子也忘了。
    成語出處:
    漢 張衡《同聲歌》:“樂莫斯夜樂,沒齒焉可忘。”
    869

    末大

    成語拼音:
    mò dà bù diào
    成語解釋:
    猶尾大掉。比喻部屬勢力強大,難以駕馭。
    成語出處:
    唐·柳宗元《封建論》:“得非諸侯之盛強,末大掉之咎歟?”
    870

    目大

    成語拼音:
    mù dà bù dǔ
    成語解釋:
    睹:看。眼睛很大卻看見東西。形容徒具形式
    成語出處:
    戰國·宋·莊周《莊子·山木》:“此何鳥哉?翼殷逝,目大睹,蹇裳躩步,執彈而留之。”
    871

    漫誕

    成語拼音:
    màn dàn bù jī
    成語解釋:
    漫:隨意;稽:沒有根據。隨便亂說,荒誕實,沒有根據
    成語出處:
    宋·洪邁《容齋隨筆·史記世次》:“其為漫誕稽,無足疑者。”
    872

    冒大

    成語拼音:
    mào dà bù wěi
    成語解釋:
    見“冒天下之大韙”。
    成語出處:
    《清史稿·禮志二》:“嚴諭集議,尚未裁決遵行,則后人孰肯冒大韙?”
    873

    迷而

    成語拼音:
    mí ér bù fǎn
    成語解釋:
    迷路后知回來。比喻犯了錯誤知改正
    成語出處:
    漢 王粲《為劉表與袁尚書》:“若使迷而返,遂而改,則戎狄蠻夷將有誚讓之言。”
    874

    迷而

    成語拼音:
    mí ér bù fǎn
    成語解釋:
    迷路后知回來。比喻犯了錯誤知改正
    成語出處:
    晉 陳壽《三國志 魏志 鐘會傳》:“若偷安旦夕,迷而反,大兵一發,玉石皆碎。”
    875

    秘而

    成語拼音:
    mì ér bù lù
    成語解釋:
    嚴守秘密,肯吐露
    成語出處:
    晉 陳壽《三國志 董昭傳》:“秘而露,使權得志,非計之上。”
    876

    磨而磷,涅而

    成語拼音:
    mó ér bù lín,niè ér bù zī
    成語解釋:
    磨了以后變薄,染了以后變黑。比喻意志堅定的人會受環境的影響。
    成語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陽貨》:“曰堅乎?磨而磷。曰白乎?涅而緇。”
    877

    秘而

    成語拼音:
    mì ér bù xuān
    成語解釋:
    秘:公開的;引申為隱匿;能讓別人知道;宣:公開。把知道的消息、情況隱秘起來;告訴別人。
    成語出處:
    晉 陳壽《三國志 呂蒙傳》:“密為肅陳三策,肅敬受之,秘而宣。”
    878

    沒而

    成語拼音:
    méi ér bù xiǔ
    成語解釋:
    沒:同“歿”,死。指人的身體雖死,但其精神、業績、文章永存人間。
    成語出處:
    唐·陳子昂《周故內供奉學士……墓志銘》:“昔子云稱李元,常璩敘令伯,皆沒而朽。”
    879

    秘而

    成語拼音:
    mì ér bù xiè
    成語解釋:
    泄:泄漏。嚴守秘密,肯吐露
    成語出處:
    宋·張君房《云笈七簽》第69卷:“上仙真經秘而泄者,為此字母之法,恐凡愚之心見知也。”
    880

    密而

    成語拼音:
    mì ér bù xuān
    成語解釋:
    宣:公開。保守秘密,肯公開宣布
    成語出處:
    * 第三個字是不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