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第二個字是足的成語 (126個)

    101

    輕重

    成語拼音:
    wú zú qīng zhòng
    成語解釋:
    以。沒有它并不輕些;有它也并不重些。指無關緊要。
    成語出處:
    宋 歐陽修《答吳充秀才書》:“修材不用于時,仕不榮于世,其毀譽不輕重,氣力不動人。”
    102

    輕重

    成語拼音:
    wèi zú qīng zhòng
    成語解釋:
    謂無關緊要,不值得重視。
    成語出處:
    明·沈德符《野獲編·科楊·京考官被劾》:“王文成后日功名不必言,即楊廉亦至南禮部尚書,溢文格,則言官白簡,亦未輕重。”
    103

    為道

    成語拼音:
    wèi zú wéi dào
    成語解釋:
    :值得。不值得一提
    成語出處: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長髭曠禪師法嗣》:“若與他作對,即是心境兩法能所雙行,便有種種見解,亦是狂慧,未為道。”
    104

    重輕

    成語拼音:
    wú zú zhòng qīng
    成語解釋:
    同“無輕重”。
    成語出處:
    明·張居正《謝恩疏》:“則諸奴奴之口,誠無為重輕。”
    105

    科頭

    成語拼音:
    xiǎn zú kē tóu
    成語解釋:
    科頭:不戴帽子;跣:光腳。光著頭赤著腳。
    成語出處:
    《史記 張儀列傳》:“虎賁之士跿跔科頭。《新五代史 王彥章傳》:“彥章為人驍勇有力,能跣履棘行百步。”
    106

    救經

    成語拼音:
    yǐn zú jiù jīng
    成語解釋:
    引:拉;經:縊死。救上吊的人卻去拉他的腳。比喻行動與目的相反,越做越離目的越遠。
    成語出處:
    《荀子 仲尼》:“志不免乎奸心,行不免乎奸道,而求有君子、圣人之名,辟之是猶伏而咶天,救經而引其也。”
    107

    系詩

    成語拼音:
    yàn zú jì shī
    成語解釋:
    把詩系在燕子的腿上,讓它傳遞給親人
    成語出處:
    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傳書燕》:“爾海東來,必經湘中……欲憑爾附書,投于我婿。”
    108

    留書

    成語拼音:
    yàn zú liú shū
    成語解釋:
    大雁腳上系有書信
    成語出處:
    東漢·班固《漢書·蘇武傳》:“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有系帛書,言武等在某澤中。”
    109

    適屨

    成語拼音:
    yuè zú shì jù
    成語解釋:
    刖:截斷;屨:鞋。鞋小腳大,就把腳削去一塊來湊和鞋的大小。比喻不合理的牽就湊合或不顧具體條件,生搬硬套
    成語出處:
    110

    不殆

    成語拼音:
    zhī zú bù dài
    成語解釋:
    殆:危險。知道滿就不會遭受危險
    成語出處:
    漢·荀悅《漢紀·宣帝紀》:“太傅疏廣謂少傅受曰:‘吾聞知止不辱,知不殆,功成名遂而身退,天之道也。”
    111

    不辱

    成語拼音:
    zhī zú bù rǔ
    成語解釋:
    知道滿就不會受到羞辱。表示不要有貪心。
    成語出處:
    先秦 李耳《老子》:“知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112

    不辱,知止不殆

    成語拼音:
    zhī zú bù rǔ,zhī zhǐ bù dài
    成語解釋:
    殆:危險。知道滿就不會遭受侮辱,知道適可而止就不會遇到危險
    成語出處:
    春秋·楚·李耳《老子》:“知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113

    成語拼音:
    zhī zú cháng zú
    成語解釋:
    人沒有過多的要求就能時常覺得滿、快樂
    成語出處:
    春秋·楚·李耳《老子》:“禍莫大于不知,咎莫大于欲得。故知矣。”
    114

    累息

    成語拼音:
    zhòng zú lèi xī
    成語解釋:
    同“重屏氣”。
    成語出處:
    《梁書·柳忱傳》:“朝遷狂悖,為惡日滋,頃聞京師長者,莫不重累息。”宋·司馬光《資治通鑒》卷第一百七十三:“于是內外恐怖,人不自安,皆求茍免,莫有固志,重累息,以逮于終。”
    115

    屏氣

    成語拼音:
    zhòng zú píng qì
    成語解釋:
    謂畏懼之甚。
    成語出處:
    《宋書·柳元景傳》:“師祖嚴暴無常,元景雖荷寵遇,恒慮及禍。太宰江夏王義恭及諸大臣,莫不重屏氣,未嘗敢私往來。”
    116

    屏息

    成語拼音:
    zhòng zú píng xī
    成語解釋:
    同“重屏氣”。
    成語出處:
    宋·葉適《法度總論二》:“魏武雖嚴科條,審律令,以重屏息操制群下,而截然使人各得自盡以行其職守者猶在也。”
    117

    無求

    成語拼音:
    zhī zú wú qiú
    成語解釋:
    人知道滿就不會有過多的貪求
    成語出處:
    晉·葛洪《神仙傳》:“車服咸儀,知無求。”
    118

    相接

    成語拼音:
    zhǒng zú xiāng jiē
    成語解釋:
    同“踵趾相接”。
    成語出處:
    明·張居正《答列卿毛介川書》:“今之士大夫,冠纓相摩,踵相接,一時號為交游者,蓋不少矣。”
    119

    一跡

    成語拼音:
    zhòng zú yī jì
    成語解釋:
    見“重一跡”。
    成語出處:
    《漢書·佞幸傳·石顯》:“自是公聊以下畏顯,重一跡。”顏師古注:“言極恐懼,不敢自寬縱。”
    120

    以拒諫,言以飾非

    成語拼音:
    zhì zú yǐ jù jiàn,yán zú yǐ shì fēi
    成語解釋:
    智:智謀,指巧詐,詭辯;諫:規勸。巧詐夠拒絕別人的規勸,言辭夠掩飾自己的過失
    成語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殷本紀》:“帝紂資辨捷疾,聞見甚敏,材力過人,手格猛獸,知以距諫,言以飾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聲,以為皆出己之下。”
    * 第二個字是足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