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個字是足的成語 (126個)
-
61
礙足礙手
- 成語拼音:
- ài zú ài shǒu
- 成語解釋:
- 同“礙手礙腳”。
- 成語出處:
-
62
百足不僵
- 成語拼音:
- bǎi zú bù jiāng
- 成語解釋:
- 比喻勢力雄厚的集體或個人一時不易垮臺。
- 成語出處:
- 章炳麟《政聞社社員大會破壞狀》:“即觀今日緬甸,已并于英,而本邦土司,以彈丸黑子之地,猶足自保,非人自為首、百足不僵之勢耶!”
-
63
不足齒數
- 成語拼音:
- bù zú chǐ shǔ
- 成語解釋:
- 足:值得。表示數不上,不值得一提。
- 成語出處:
- 魯迅《墳 未有天才之前》:“泥土和天才比,當然是不足齒數的。”
-
64
側足而立
- 成語拼音:
- cè zú ér lì
- 成語解釋:
- 形容有所畏懼,不敢正立。
- 成語出處: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吳漢傳》:“漢性強力,每從征伐,帝未安,恒側足而立。”
-
65
重足而立
- 成語拼音:
- chóng zú ér lì
- 成語解釋:
- 迭足而立,不敢邁步。形容恐懼。
- 成語出處:
- 西漢 賈誼《過秦論》下:“故使天下之士,傾耳而聽,重足而立,闔口而不言。”
-
66
重足而立,側目而視
- 成語拼音:
- chóng zú ér lì,cè mù ér shì
- 成語解釋:
- 重足:雙腳并攏;側目:斜著眼睛。形容畏懼而憤恨的樣子。
- 成語出處:
- 《史記·汲鄭列傳》:“今天下重足而立,側目而視矣。”
-
67
廁足其間
- 成語拼音:
- cè zú qí jiān
- 成語解釋:
- 廁足:插足。在里面插一腳。
- 成語出處:
- 魯迅《月界旅行辯言》:“絕無一女子廁足其間,而仍光怪陸離,不感寂寞,大為超俗。”
-
68
差足自喜
- 成語拼音:
- chā zú zì xǐ
- 成語解釋:
- 差:略;足:可。指自己覺得尚可自慰
- 成語出處:
- 魯迅《書信集·致蔣抑卮》:“即歸寓大嚙,健飯如恒,差足自喜。”
-
69
頓足不前
- 成語拼音:
- dùn zú bù qián
- 成語解釋:
- 停頓下來不前進。
- 成語出處:
-
70
頓足搓手
- 成語拼音:
- dùn zú cuō shǒu
- 成語解釋:
- 著急惋惜的樣子。
- 成語出處:
- 梁啟超《變法通義·論科舉》:“不懷顧犬補牢之義,徒效淵魚叢爵之愚,猶復頓足搓手。”
-
71
頓足捶胸
- 成語拼音:
- dùn zú chuí xiōng
- 成語解釋:
- 用腳跺地,以拳捶胸。形容極度悲痛或惱怒,到了極點。
- 成語出處:
- 明·吳元泰《東游記》第七回:“只見楊子哀號哽咽,頓足捶胸,撫棺長恨,欲拔劍自刎。”
-
72
鼎足而居
- 成語拼音:
- dǐng zú ér jū
- 成語解釋:
- 像鼎的三足分立那樣。比喻三方面對立的局勢。
- 成語出處: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淮陰侯列傳》:“臣愿披腹心,輸肝膽,效愚計,恐足下不能用也。誠能聽臣之計,莫若兩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勢莫敢先動。”
-
73
鼎足而立
- 成語拼音:
- dǐng zú ér lì
- 成語解釋:
- 鼎;古代烹煮用的炊具;多為圓形;三足兩耳。像鼎那樣三只腳并立。比喻事物三方面并立;常指政治局勢或力量三方面相持。
- 成語出處: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淮陰侯列傳》:“莫若兩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
-
74
抵足而眠
- 成語拼音:
- dǐ zú ér mián
- 成語解釋:
- 腳與腳相觸地同睡在一張床上。形容雙方情誼深厚。
- 成語出處: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45回:“瑜曰:‘久不與子翼同榻,今宵抵足而眠。’”
-
75
鼎足而三
- 成語拼音:
- dǐng zú ér sān
- 成語解釋:
- 比喻三方面對立的局勢。也泛指三個方面。
- 成語出處:
- 清 和邦額《夜譚隨錄 崔秀才》:“內則一妻一女一子,鼎足而三焉。”
-
76
抵足而臥
- 成語拼音:
- dǐ zú ér wò
- 成語解釋:
- 抵:碰撞,相觸;抵足:腳挨著腳。腳與腳相觸地同睡一張床上。形容雙方情誼深厚
- 成語出處: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29回:“一日,眾官皆散,權留魯肅共飲,至晚同榻抵足而臥。”
-
77
頓足捩耳
- 成語拼音:
- dùn zú liè ěr
- 成語解釋:
- 形容束手無策的困態。
- 成語出處:
- 宋·王銍《默記》卷上:“晉公候于閣門,見其甚久。則頓足捩耳云:‘無及矣。’”
-
78
鼎足三分
- 成語拼音:
- dǐng zú sān fēn
- 成語解釋:
- 鼎:古代炊具,三足兩耳。比喻三方分立,互相抗衡。
- 成語出處:
- 《史記·淮陰侯列傳》:“臣愿披腹心,輸肝膽,效愚計,恐足下不能用也。誠能聽臣之計,莫若兩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勢莫敢先動。”
-
79
鼎足之勢
- 成語拼音:
- dǐng zú zhī shì
- 成語解釋:
- 比喻三方面并立的局面。
- 成語出處:
- 晉 孫楚《為石仲容與孫皓書》:“自謂三分鼎足之勢。可以與泰山共相始終。”
-
80
頓足椎胸
- 成語拼音:
- dùn zú zhuī xiōng
- 成語解釋:
- 同“頓足搥胸”。
- 成語出處:
- 劉立凱《五四——六三愛國運動大事日錄·廣州眾搗毀日貨》:“社會人心異常興奮,甚至婦人、孺子、車夫、苦力,風元不口談抵制,戟批痛罵,握拳怒目,頓足椎胸。”
* 第二個字是足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