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第二個字是而的成語 (200個)

    161

    未成

    成語拼音:
    xíng ér wèi chéng
    成語解釋:
    行:從事;成:成功。雖然行動了但沒有成功。比喻時機還沒有成熟
    成語出處:
    《周易·乾》:“文言曰:隱未見,行未成,是以君子費用也。”
    162

    虛之

    成語拼音:
    xū ér xū zhī
    成語解釋:
    虛:空虛。力量虛弱故意表現虛弱,使敵人反誤以為強大
    成語出處:
    《草廬經略·虛實》:“虛虛之,使敵人轉疑以我為實。”
    163

    易見

    成語拼音:
    xiǎn ér yì jiàn
    成語解釋:
    顯:明顯。很明顯;極容易看清。
    成語出處:
    宋 王安石《洪范傳》:“在我者,其得失微難知,莫若質諸天物之顯易見,且可以為戒也。”
    164

    有征

    成語拼音:
    xìn ér yǒu zhēng
    成語解釋:
    確實可信且有證據。
    成語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昭公八年》:“君子之言,信有征,故怨遠于其身。”
    165

    有證

    成語拼音:
    xìn ér yǒu zhèng
    成語解釋:
    真實有根據。
    成語出處:
    漢·許慎《序》:“博采通人至于小大,信有證,稽撰其說,將以理群類、解謬誤、曉學者,達神旨。”
    166

    優則仕

    成語拼音:
    xué ér yōu zé shì
    成語解釋:
    優:有余力,學習了還有余力,就去做官。后指學習成績優秀然后提拔當官。
    成語出處:
    《論語·子張》:“子夏日:‘仕優則學,學優則仕。’”
    167

    不發

    成語拼音:
    yǐn ér bù fā
    成語解釋:
    引:拉引;發:射箭。拉長了弓弦;但不把箭射出去。比喻作好一切準備;等待時機;也可比喻善于啟發引導。
    成語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盡心上》:“君子引不發,躍如也。中道立,能者從之。”
    168

    不信

    成語拼音:
    yán ér bù xìn
    成語解釋:
    見“言無信”。
    成語出處:
    《淮南子·泰族訓》:“施不仁,言不信,怒不威,是以外貌為之者也。”
    169

    二,二

    成語拼音:
    yī ér èr,èr ér sān
    成語解釋:
    由一至二,由二至三。指由此及彼聯想開去。
    成語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二十八回:“因此一二,二三,反復推求了去,真不知此時此際,欲為何等蠢物,杳無所知,逃大造,出塵網,便可解釋這段悲傷。”
    170

    二,二

    成語拼音:
    yī ér èr,èr ér yī
    成語解釋:
    兩件事看似不同,實際上卻相同。
    成語出處:
    明 羅懋登《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第九回:“天子神仙,一二,二一,豈有三茅祖師之印,陛下用不得之理?”
    171

    論之

    成語拼音:
    yào ér lùn zhī
    成語解釋:
    猶言要言之。概括地說,簡單地說。
    成語出處:
    《天討 豕韋之裔〈普告漢人〉》:“要論之,滿人之人中國也,據其土地山河,竊棋子女玉帛……固古人所謂倒行逆施者矣。”
    172

    伸之

    成語拼音:
    yǐn ér shēn zhī
    成語解釋:
    伸:展開。把某種原則引申開來
    成語出處:
    《周易·系辭上》:“引伸之,觸類長之,天下之能事畢矣。”
    173

    申之

    成語拼音:
    yǐn ér shēn zhī
    成語解釋:
    把某種原則引申開來
    成語出處:
    漢·許慎《說文解字·敘》:“引申之,以究萬原。”
    174

    無謀

    成語拼音:
    yǒng ér wú móu
    成語解釋:
    雖然勇敢;但是缺乏謀略;常指靠蠻力不靠智慧的人。
    成語出處:
    晉 陳壽《三國志 荀攸》:“呂布勇無謀,今三戰皆北,其銳氣衰矣。”
    175

    無文,行之不遠

    成語拼音:
    yán ér wú wén,xíng zhī bù yuǎn
    成語解釋:
    文章沒有文采,就不能流傳很遠。同“言之無文,行之不遠”。
    成語出處:
    北周 庚信《燕射歌辭 角調曲》:“言無文,行之不遠;義無立,勤則無成。”
    176

    無信

    成語拼音:
    yán ér wú xìn
    成語解釋:
    信:信用。說話不算數;沒有信用。原作“言不信”。
    成語出處:
    《穀梁傳 僖公二十二年》:“言之所以為言者,信也;言不信,何以為言?”
    177

    效之

    成語拼音:
    yóu ér xiào zhī
    成語解釋:
    謂明知其為錯誤有意仿效之。
    成語出處: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僖公二十四年》:“尤效之,罪又甚焉。”
    178

    有信

    成語拼音:
    yán ér yǒu xìn
    成語解釋:
    說出話來算數;有信用。
    成語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學》:“與朋友交,言有信。”
    179

    言之

    成語拼音:
    yào ér yán zhī
    成語解釋:
    概括地說,簡單地說。
    成語出處:
    晉 陸機《五等諸侯論》:“且要言之,五等之君,為己思治。”
    180

    再,再

    成語拼音:
    yī ér zài,zài ér sān
    成語解釋:
    再:第二次。一次又一次。
    成語出處:
    清 俞萬春《蕩寇志》第109回:“那廝必然再用此法,一再,再三,我其危矣。”
    * 第二個字是而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