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第二個字是而的成語 (200個)

    101

    不滓

    成語拼音:
    ní ér bù zǐ
    成語解釋:
    不黑。比喻潔身自好,不受壞的影響。泥,通“涅”。染黑。滓,通“緇”。黑色。
    成語出處:
    《史記·屈原賈生列傳》:“濯淖污泥之中,蟬蛻于濁穢,以浮游塵埃之外,不獲世之滋垢,皭然泥不滓者也。”
    102

    樂道

    成語拼音:
    pín ér lè dào
    成語解釋:
    家境貧窮,卻以獲得知識、懂得道理為樂事。
    成語出處:
    《論語·學》:“子貢曰:‘貧無諂,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樂,富好禮者也。’”
    103

    無諂

    成語拼音:
    pín ér wú chǎn
    成語解釋:
    謂雖然貧窮卻不巴結奉承。
    成語出處:
    春秋·魯·孔丘《論語·學》:“貧無諂,富無驕,何如?”
    104

    不黨

    成語拼音:
    qún ér bù dǎng
    成語解釋:
    群:合群。與眾合群,不結私黨。
    成語出處:
    《論語·衛靈公》:“君子矜不爭,群不黨。”
    105

    代之

    成語拼音:
    qǔ ér dài zhī
    成語解釋:
    奪取別人的地位、權利代替他。
    成語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項羽本紀》:“秦始皇帝游會稽,渡浙江,梁與籍俱觀。籍曰:‘彼可取代也。’”
    106

    后工

    成語拼音:
    qióng ér hòu gōng
    成語解釋:
    舊時認為文人越是窮困不得志,詩文就寫得越好。
    成語出處:
    宋 歐陽修《序》:“蓋愈窮則愈工。然則非詩之能窮人,殆窮者后工也。”
    107

    后可

    成語拼音:
    qiǎng ér hòu kě
    成語解釋:
    強:硬要,迫使。經強求后才答應。
    成語出處:
    《孟子·滕文公下》:“良曰:‘請復之。’強后可,一朝獲十禽。”
    108

    望歸

    成語拼音:
    qǐ ér wàng guī
    成語解釋:
    企:踮起腳后跟。踮起腳后跟盼望歸來。形容殷切地期望
    成語出處:
    東漢·班固《漢書·高帝紀》:“吏卒皆山東之人,日夜企望歸。”
    109

    易舉

    成語拼音:
    qīng ér yì jǔ
    成語解釋:
    輕:輕松;舉:向上托。很輕松很容易地舉起來。形容做事情毫不費力。
    成語出處:
    《詩經 大雅 烝民》:“人亦有言,德輶如毛,民鮮克舉之。”宋 朱熹注:“言人皆言德甚輕易舉,然人莫能舉也。”
    110

    之他

    成語拼音:
    qù ér zhī tā
    成語解釋:
    去:離開;之:往。離開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去
    成語出處:
    戰國·鄒·孟軻《孟子·離婁》:“卒之東郭墦間,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去之他。”
    111

    不犯

    成語拼音:
    róu ér bù fàn
    成語解釋:
    犯:侵犯。指性情柔和,但不容侵犯。
    成語出處:
    《后漢書 胡廣傳》:“柔不犯,文有禮,忠貞之性,憂公如家。”
    112

    不費

    成語拼音:
    shī ér bù fèi
    成語解釋:
    給人以恩惠利益,自己又耗費不多。亦作“惠不費”。
    成語出處:
    《論語·堯曰》:“因民之所利利之,斯不亦惠不費乎?”《史記·吳太伯世家》:“廣不宣,施不費。”
    113

    不化

    成語拼音:
    shí ér bù huà
    成語解釋:
    吃了沒有消化。比喻對所學知識理解得不深不透,沒有吸收成為自己的東西。
    成語出處:
    清 紀昀《閱微草堂筆記 姑妄聽之六》:“然讀書以明理,明理以致用也。食不化,至昏憒僻謬,貽害無窮。”
    114

    不悔

    成語拼音:
    sǐ ér bù huǐ
    成語解釋:
    悔:悔恨,懊悔。就是死了也不懊悔。形容態度堅決
    成語出處:
    唐·趙蕤《反經·是非》:“自與殺身成名,若季、路、仇、牧,死不悔也。”
    115

    不僵

    成語拼音:
    sǐ ér bù jiāng
    成語解釋:
    即使死了也不僵硬。形容壞勢力等不容易被清除
    成語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二回:“古人有言:‘百足之蟲,死不僵。’如今雖說不似先年那樣興盛,較之平常仕宦人家,到底氣象不同。”
    116

    不見,聽不聞

    成語拼音:
    shì ér bù jiàn,tīng ér bù wén
    成語解釋:
    看見了同沒有看見一樣,聽見了同沒有聽見一樣。形容不重視,不注意。
    成語出處:
    戰國·宋·莊周《莊子·知北游》:“終日視之不見,聽之不聞,搏之不得也。”
    117

    不漏

    成語拼音:
    shū ér bù lòu
    成語解釋:
    意思是天道公平,作惡就要受懲罰,它看起來似乎很不周密,但最終不會放過一個壞人。比喻作惡的人逃脫不了國法的懲處。
    成語出處:
    《老子》:“天網恢恢,疏不失。”《魏書·任城王傳》:“天網恢恢,疏不漏。”
    118

    不朽

    成語拼音:
    sǐ ér bù xiǔ
    成語解釋:
    指身雖死言論、事業等長存。
    成語出處: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襄公二十四年》:“古人有言曰:‘死不朽,何謂也。’”
    119

    不作

    成語拼音:
    shù ér bù zuò
    成語解釋:
    只是闡明前人的成說;自己并無創新之見。
    成語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述》:“述不作,信好古。”
    120

    弗見,聽弗聞

    成語拼音:
    shì ér fú jiàn,tīng ér fú wén
    成語解釋:
    視:看。指不注意,不重視,睜著眼卻沒看見。也指不理睬,看見了當作沒看見,聽到了當作沒聽見
    成語出處:
    西漢·戴圣《禮記·中庸》:“鬼神之為德其咸乎,視之弗見,聽之弗聞。”
    * 第二個字是而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