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第二個字是山的成語 (262個)

    101

    片玉

    成語拼音:
    kūn shān piàn yù
    成語解釋:
    昆侖上的一塊玉。原是一種謙虛的說法,意思是只是許多美好者當中的一個,后比喻許多美好事物中突出的。
    成語出處:
    《晉書 郤詵傳》:“臣舉賢良對策,為天下第一,猶桂林之一枝,昆之片玉。”
    102

    始祖

    成語拼音:
    kāi shān shǐ zǔ
    成語解釋:
    見“開祖師”。
    成語出處: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30回:“你好大膽!沒規矩,沒王法的!犯了這制造局的開始祖曾中堂曾文正公的諱!”
    103

    壓海

    成語拼音:
    kuà shān yā hǎi
    成語解釋:
    跨過高,接近大海。喻勢力擴展。
    成語出處:
    南唐·劉崇遠《金華子雜編》下卷:“黨與既成,則連衡同惡,跨壓海。”
    104

    祖師

    成語拼音:
    kāi shān zǔ shī
    成語解釋:
    原為佛教用語;指最初創建寺院的和尚。
    成語出處:
    宋 劉克莊《詩話前集》:“歐公詩如昌黎,不當以詩論,本朝詩惟宛陵為開祖師。”
    105

    之玉

    成語拼音:
    kūn shān zhī yù
    成語解釋:
    :昆侖。昆侖的美玉。比喻杰出的人才。
    成語出處:
    秦·李斯《諫逐客書》:“今陛下致昆之玉,有隨和之寶,垂明之珠,服太阿之劍,乘纖離之馬,建翠鳳之旗,樹靈鼉之鼓。”
    106

    之祖

    成語拼音:
    kāi shān zhī zǔ
    成語解釋:
    佛教語,指最初建立寺廟的人,即始祖。比喻學派的創始人
    成語出處:
    曾樸《孽海花》第二回:“聽說寶善街,那就是前明徐相國文貞之墓地。文貞為西法開之祖。”
    107

    調虎

    成語拼音:
    lí shān diào hǔ
    成語解釋:
    比喻用計謀調動對方離開原地。
    成語出處:
    《白雪遺音·八角鼓·精忠》:“岳老爺得勝不班師,秦檜東窗定巧計,私造金牌傳假旨,暗使離調虎計,風波亭上死的屈。”
    108

    帶河

    成語拼音:
    lì shān dài hé
    成語解釋:
    礪:磨刀石;:泰;帶:衣帶;河:黃河。黃河細得象條衣帶,泰小得象塊磨刀石。比喻時間久遠,任何動蕩也決不變心。
    成語出處:
    《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帶,泰若礪,國以永寧,愛及苗裔。’”
    109

    落帽

    成語拼音:
    lóng shān luò mào
    成語解釋:
    在龍上被風吹掉了帽子。形容人氣度恢宏,臨亂不驚
    成語出處:
    110

    絡野

    成語拼音:
    lóng shān luò yě
    成語解釋:
    籠:籠罩;絡:籠罩。指籠罩高平原
    成語出處:
    漢·班固《西都賦》:“罘網連纮,籠絡野。”
    111

    面目

    成語拼音:
    lú shān miàn mù
    成語解釋:
    名,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比喻事物的真相或本來面目
    成語出處:
    清 段雪亭《遺稿例言》:“茍非自作聰明,即欲省其鉛槧,致令廬面目,漸失其真。”
    112

    排海

    成語拼音:
    lián shān pái hǎi
    成語解釋:
    形容數量多、規模大。
    成語出處:
    清·柯悟遲《漏網喁魚集·咸豐六年》:“初八日,得大雨四五寸,河水深一尺,蝗仍連排海而來,不知內地受傷否?”
    113

    真面

    成語拼音:
    lú shān zhēn miàn
    成語解釋:
    名,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比喻事物的真相或本來面目
    成語出處:
    清 楊倫《序》:“所謂萬丈光焰化作百重云霧者,自非摧陷廓清,不見廬真面。”
    114

    真面目

    成語拼音:
    lú shāng zhēn miàn mù
    成語解釋:
    :在今江西九江市南。指廬的真實面目。用以比喻事物的真相;或人的本來面目。
    成語出處:
    宋 蘇軾《題西林壁》詩:“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真面目,只緣身在此中。”
    115

    滿遍野

    成語拼音:
    mǎn shān biàn yě
    成語解釋:
    布滿嶺田野。形容數量多或范圍廣
    成語出處:
    杜鵬程《保衛延安》第二章:“他坐鎮延安,用紅藍鉛筆在地圖上亂畫,我們就滿遍野亂竄!”
    116

    遍野

    成語拼音:
    màn shān biàn yě
    成語解釋:
    漫:原為水滿外流的意思;引申為“布滿”;遍:動詞;遍及;布滿。原指布滿了岡、田間曠野。形容數量很多、范圍很廣、聲勢很大。
    成語出處: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58回:“西涼州前部先鋒馬岱引軍一萬五千,浩浩蕩蕩,漫遍野而來。”
    117

    遍野

    成語拼音:
    mí shān biàn yě
    成語解釋:
    彌:滿;遍:遍及。上和田野里到處都是。形容數量很多、范圍很廣、聲勢很大
    成語出處: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八卷:“忽然谷之中,金鼓之聲四起,蠻兵彌遍野而來。”
    118

    范水

    成語拼音:
    mó shān fàn shuǐ
    成語解釋:
    用文字或圖畫描繪水景物。
    成語出處: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物色》:“及長卿之徒,詭勢瑰聲,模范水,字必魚貫。”
    119

    亙野

    成語拼音:
    mí shān gèn yě
    成語解釋:
    滿遍野。
    成語出處:
    宋·洪邁《容齋隨筆·王蕊杜鵑》:“二花在江東彌亙野,殆與榛莽相似。”
    120

    滿滿谷

    成語拼音:
    mǎn shān mǎn gǔ
    成語解釋:
    到處都是。形容非常多
    成語出處:
    元·鄭光祖《蟾宮曲》:“見滿滿谷,紅葉黃花。”
    * 第二個字是山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