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個字是子的成語 (123個)
-
101
一子出家,九祖升天
- 成語拼音:
- yī zǐ chū jiā,jiǔ zǔ shēng tiān
- 成語解釋:
- 指子孫中有一人出家,祖宗都能升天。常用以借喻一人得勢,全家沾光。
- 成語出處:
- 明 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一百回:“常言:‘一子出家,九祖升天’,你那夫主冤愆解釋,亦得超生去了。”
-
102
一子出家,七祖升天
- 成語拼音:
- yī zǐ chū jiā,qī zǔ shēng tiān
- 成語解釋:
- 借喻一人得勢,全家沾光。同“一子出家,九祖升天”。
- 成語出處: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一一七回:“我說的不是功名么?你們不知道‘一子出家,七祖升天呢’?”
-
103
有子存焉
- 成語拼音:
- yǒu zǐ cún yān
- 成語解釋:
- 焉:表示陳述的語氣詞。有兒子在
- 成語出處:
- 戰國·鄭·列御寇《列子·湯問》:“雖我之死,有子存焉。”
-
104
啞子得夢
- 成語拼音:
- yǎ zǐ dé mèng
- 成語解釋:
- 啞子:啞巴。啞子做了一個夢,心里全明白,卻不能向人表達。比喻有某種感受卻無法向人說出來
- 成語出處:
-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石霜圓禪師》:“啞子得夢向誰說,須彌頂上浪滔天。”
-
105
易子而食
- 成語拼音:
- yì zǐ ér shí
- 成語解釋:
- 子:指兒女。原指春秋時宋國被圍,城內糧盡,百姓交換子女以當食物。后形容災民極其悲慘的生活。
- 成語出處:
- 《公羊傳·宣公十五年》:“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
-
106
養子防老,積谷防饑
- 成語拼音:
- yǎng zǐ fáng lǎo,jī gǔ fáng jī
- 成語解釋:
- 指養育兒子以防老年無依靠,保存谷物為防備饑荒。同“養兒防老,積谷防饑”。
- 成語出處:
- 元·無名氏《認金梳》:“兒也,可不道養子防老,積谷防饑,抬舉的你成人長大,劃的說這等言語那!”
-
107
蔭子封妻
- 成語拼音:
- yìn zǐ fēng qī
- 成語解釋:
- 妻子得到封號,子孫獲得世襲官爵。指建立功業,光耀門庭。
- 成語出處:
- 明 湯顯祖《邯鄲記 東巡》:“我暫把洛陽繞一遭,專等你捷音來報。那時節呵重疊的蔭子封妻恩不小。”
-
108
余子碌碌
- 成語拼音:
- yú zǐ lù lù
- 成語解釋:
- 余子:其它的人。謂其它人平庸無能,表示對別人的輕視。《后漢書·稱衡傳》:“衡唯善魯國孔融及弘農楊修。常稱曰:‘大兒孔文舉,小兒楊德祖。余子碌碌,莫足數也。’明·袁宏道《瓶花齋集之九·尺櫝·與李龍湖》:“仆嘗謂六朝無詩,陶公有詩趣,謝公有詩料,余子碌碌,無
- 成語出處:
- 《后漢書·猿文苑傳下·禰衡》:“唯善魯國孔融及弘農楊修。常稱曰:‘大兒孔文舉,小兒楊德祖。余子碌碌,莫足數也。’”
-
109
一子失著,滿盤皆輸
- 成語拼音:
- yī zǐ shī zhāo,mǎn pán jiē shū
- 成語解釋:
- 著:下棋落子。指下棋時關鍵的一步棋走得不當,整盤棋就輸了。比喻關鍵性問題處理不當,結果導致整個失敗
- 成語出處:
- 李欣《老生常談·熟視無睹,充耳不聞》:“一子失著,滿盤皆輸,這是有的。”
-
110
啞子托夢
- 成語拼音:
- yǎ zǐ tuō mèng
- 成語解釋:
- 見“啞子做夢”。
- 成語出處:
- 元·鄭廷玉《看錢奴》第三折:“做了個啞子托夢,說不的這場板障。”
-
111
一子悟道,九族升天
- 成語拼音:
- yī zǐ wù dào,jiǔ zú shēng tiān
- 成語解釋:
- 九族:本人的父、祖父、曾祖、高祖和子、孫、曾孫、重孫。一個孩子領悟天道,整個家族都能升到天堂去
- 成語出處:
- 元·馬致遠《黃粱夢》第一折:“常言道:‘一子悟道,九族升天’,不要錯過了。”
-
112
易子析骸
- 成語拼音:
- yì zǐ xī hái
- 成語解釋:
- 謂易子而食,析骸而爨。極言天災人禍所造成的慘狀。
- 成語出處:
- 漢·應劭《風俗通·皇霸·五伯》:“易子析骸,厥禍亦巨。”
-
113
啞子尋夢
- 成語拼音:
- yǎ zǐ xún mèng
- 成語解釋:
- 見“啞子做夢”。
- 成語出處:
- 元·紀君祥《趙氏孤兒》第二折:“似鰾膠粘住口角,似魚刺嘎了喉嚨,低著頭似啞子尋夢。”
-
114
燕子銜食
- 成語拼音:
- yàn zǐ xián shí
- 成語解釋:
- 喻育子之艱辛。
- 成語出處:
- 元·無名氏《凍蘇秦》第二折:“且休說懷耽十月,只從小偎干就濕,兒口氣抬舉他偌大,恰便似燕子銜食。”
-
115
毓子孕孫
- 成語拼音:
- yù zǐ yùn sūn
- 成語解釋:
- 毓:養育。繁衍子孫。
- 成語出處:
- 漢 蔡邕《劉鎮南碑》:“況乎將軍,牧二州,二紀功載王府,賜命優備,賴而生者,毓子孕孫,能不歌嘆!”
-
116
啞子做夢
- 成語拼音:
- yǎ zǐ zuò mèng
- 成語解釋:
- 比喻有話或苦衷說不出。
- 成語出處:
- 宋·蘇軾《雜纂》:“啞子做夢——說不得。”
-
117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 成語拼音:
- yǐ zǐ zhī máo,gōng zǐ zhī dùn
- 成語解釋:
- 子:對別人的稱呼;矛:進攻敵人的刺擊武器;盾:保護自己擋住敵人刀箭的牌。比喻拿對方的觀點、方法或言論來反駁對方。
- 成語出處:
- 先秦 韓非《韓非子 難一》:“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也。”
-
118
諸子百家
- 成語拼音:
- zhū zǐ bǎi jiā
- 成語解釋:
- 諸子:指孔子、老子、莊子、荀子等;百家:指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各種學術思想派別的總稱。后用來對我國先秦學術思想派別的總稱。
- 成語出處: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屈原賈生列傳》:“賈生年少,頗通諸子百家之書。文帝召以為博士。”
-
119
賊子亂臣
- 成語拼音:
- zéi zǐ luàn chén
- 成語解釋:
- 見“賊臣亂子”。
- 成語出處:
- 唐·魏徵壽《隋書·許善心傳》:“國惡雖諱,君舉必書,故賊子亂臣,天下大懼,元龜明鏡,昭然可察。”
-
120
知子莫若父
- 成語拼音:
- zhī zǐ mò ruò fù
- 成語解釋:
- 沒有比父親更了解兒子的了。
- 成語出處:
- 先秦 管仲《管子 大匡》:“知子莫若父,知臣莫若君。”
* 第二個字是子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