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第二個字是頭的成語 (333個)

    241

    過身

    成語拼音:
    róng tóu guò shēn
    成語解釋:
    只要容得下,身子就過得去。比喻得過且過。
    成語出處: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西羌傳 東號子麻奴》:“今三郡未復,園陵單外,而公卿選懦,容過身,張解設難。”
    242

    不便

    成語拼音:
    shǒu tóu bù biàn
    成語解釋:
    :手邊;便:方便。指手缺錢
    成語出處:
    曾樸《孽海花》第五回:“兄弟不過一時手不便,欠了他幾個臭錢。”
    243

    八臂

    成語拼音:
    sān tóu bā bì
    成語解釋:
    見“三六臂”。
    成語出處:
    《法苑珠林》卷九:“[修羅道者]體貌粗鄙,每懷瞋毒,棱層可畏,擁聳驚人,并出三,重安八臂,跨山蹋海,把日擎云。”
    244

    對案

    成語拼音:
    sān tóu duì àn
    成語解釋:
    指有關雙方在證人或中間人在場時一起對質,講清楚事情真相。
    成語出處:
    清·石玉昆《小五義》第117回:“今天人們都在此處,咱們三對案的說一說。”
    245

    二面

    成語拼音:
    sān tóu èr miàn
    成語解釋:
    面:臉。比喻奉承拍馬,玩弄兩面手法
    成語出處:
    唐·李商隱《雜纂》:“三兩面趨奉人。”
    246

    鬼臉

    成語拼音:
    shén tóu guǐ liǎn
    成語解釋:
    ①形容不愉快的臉色。②喻蓬亂發,不加修飾。
    成語出處:
    元·武漢臣《玉壺春》第三折:“硬鼻凹寒森森掃下雪來,冷臉似冬凌塊,夕斗毛齊眼睛向下排,則是個敲人腦的活妖怪,動不動神鬼臉,投河奔井。”
    247

    鬼面

    成語拼音:
    shén tóu guǐ miàn
    成語解釋:
    比喻怪模怪樣。
    成語出處:
    宋 朱熹《朱子語類》第129卷:“殊不知少間自都無主張,只見許多神鬼面,一場沒理會,此乃是大不實也。”
    248

    兩面

    成語拼音:
    sān tóu liǎng miàn
    成語解釋:
    看對方的臉色而改變態度。比善于迎和奉承和玩弄兩面手法。
    成語出處:
    唐 李商隱《雜纂》:“三兩面趨奉人。”
    249

    六面

    成語拼音:
    sān tóu liù miàn
    成語解釋:
    謂當著眾人或有關各方之面。
    成語出處:
    清·李漁《風箏誤·釋疑》:“究竟不得明白,方才在這邊三六面,認將出來,方才曉得是這本新戲。”
    250

    兩日

    成語拼音:
    sān tóu liǎng rì
    成語解釋:
    三二天。形容時間相隔很近。
    成語出處: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六回:“一切日用盤費,三兩日俱是通州差人送來。”
    251

    兩緒

    成語拼音:
    sān tóu liǎng xù
    成語解釋:
    形容事務繁雜,不易弄清緒。
    成語出處:
    宋 朱熹《答張敬夫書》:“則不免將一個心把捉另一個心,外面未有一事時,里面已是三兩緒。”
    252

    六證

    成語拼音:
    sān tóu liù zhèng
    成語解釋:
    眾多的人證。
    成語出處:
    克非《春潮急》:“心想,橫豎抵死不認帳,只你徐元菊一個人,缺少三六證,未見得就給我說死了。”
    253

    摸耳

    成語拼音:
    sāo tóu mō ěr
    成語解釋:
    抓抓皮,摸摸耳朵。形容一時無法可想的焦急神態。
    成語出處:
    清·彭養鷗《黑籍冤魂》第十三回:“兩個人搔摸耳,沒有法想。”
    254

    沒尾

    成語拼音:
    shǎo tóu méi wěi
    成語解釋:
    比喻事物殘缺不全或辦事不周到
    成語出處: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16回:“這是王賢弟你辦的事,少沒尾的。”
    255

    弄姿

    成語拼音:
    sāo tóu nòng zī
    成語解釋:
    原指梳妝打扮。后形容女子賣弄姿色(含貶義)。
    成語出處: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李固傳》:“大行在殯,路人掩涕。固獨胡粉飾貌,搔弄姿,槃旋偃仰,從容冶步,曾無慘怛之心。”
    256

    缺尾

    成語拼音:
    shǎo tóu quē wěi
    成語解釋:
    比喻事物殘缺不全。
    成語出處:
    257

    縮頸

    成語拼音:
    suō tóu suō jǐng
    成語解釋:
    形容畏縮不前,或膽小不敢出。同“縮縮腦”。
    成語出處:
    瞿秋白《餓鄉紀程》十三:“遠遠一條長街只看見三四個人,蹀躞著,縮縮頸歪斜著走。”
    258

    縮腳

    成語拼音:
    suō tóu suō jiǎo
    成語解釋:
    縮:收縮。形容畏縮、躲閃
    成語出處:
    清·覺佛《女英雄》:“你想這樣縮縮腳,反讓金人耀武揚威,還能成為個國度嗎?”
    259

    縮頸

    成語拼音:
    shēn tóu suō jǐng
    成語解釋:
    形容在暗中察看的神態。
    成語出處:
    清·翟灝《能人編·身體》:“豪門送物鵝伸頸,好客臨門鱉縮。”
    260

    縮腦

    成語拼音:
    suō tóu suō nǎo
    成語解釋:
    形容害怕不敢向前,或膽小不敢出負責。
    成語出處:
    魯迅《華蓋集 “碰壁”之后》:“但是我也說明了幾句我所以來校的理由,并要求學校當局今天縮縮腦辦法的解答。”
    * 第二個字是頭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