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第二個字是頭的成語 (333個)

    201

    不對馬嘴

    成語拼音:
    niú tóu bù duì mǎ zuǐ
    成語解釋:
    比喻答非所問或兩下不相合。
    成語出處:
    明 馮夢龍《警世通言 蘇知縣羅衫再合》:“見鬼,大爺自姓高,是江西人,牛不對馬嘴!”
    202

    別項

    成語拼音:
    niǔ tóu biè xiàng
    成語解釋:
    別:轉動;項:頸項。扭轉顱表示不悅
    成語出處: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32回:“幸是我那天不曾莽撞,不然今日之下,弄得一個扭別項,一個淚眼愁眉,人生到此,還有何意味!”
    203

    耷腦

    成語拼音:
    niān tóu dā nǎo
    成語解釋:
    蔫:枯萎;耷:垂。沒精打采的樣子
    成語出處:
    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七章:“滿銀蔫耷腦走出門坎后,驚訝地看見是他的小舅子,便把羅著的腰直了一下,臉上倒顯出了幾分羞愧的顏色。”
    204

    阿旁

    成語拼音:
    niú tóu ē páng
    成語解釋:
    佛教稱地獄中長著牛的鬼卒
    成語出處:
    《新唐書·路巖傳》:“奢肆不法,俄與韋保衡同當國,二人勢動天下,時目其黨為‘牛阿旁’,言如鬼陰惡可畏也。”
    205

    馬面

    成語拼音:
    niú tóu mǎ miàn
    成語解釋:
    佛家語;指閻王手下的兩鬼卒;一個像牛;一個面像馬。現比喻各種各樣兇惡的人。
    成語出處:
    《楞嚴經》:“牛獄卒,馬羅剎,手執槍矟,驅入城門。”
    206

    月尾

    成語拼音:
    nián tóu yuè wěi
    成語解釋:
    ①謂從歲首到臘月底,泛指一年之中。②指《春秋》三傳每年首尾的文字。唐時試官常擷取以試應試明經科士子是否熟諳經傳本文。
    成語出處:
    宋·林光朝《癡頑不識字》詩:“年月尾無一是,咄咄癡頑不識字。”
    207

    百姓

    成語拼音:
    píng tóu bǎi xìng
    成語解釋:
    :古人不做官的人。指普通百姓
    成語出處: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若是家門口這些做田的,扒糞的,不過是平百姓。”
    208

    赤腳

    成語拼音:
    péng tóu chì jiǎo
    成語解釋:
    發蓬亂,光著腳丫。形容未經修飾很不整齊的樣子。
    成語出處:
    明 名教中人《好逑傳》第一回:“被人打得蓬赤腳,衣裳粉碎。”
    209

    蓋臉

    成語拼音:
    pī tóu gài liǎn
    成語解釋:
    劈:正對著;沖著;蓋:蒙;壓下來。正對著和臉而來。形容來勢兇猛;不容躲避。
    成語出處: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14回:“晃蓋喝道:‘你既不做賊,如何拿你在這里?’奪過士兵手里棍棒,劈蓋臉便打。”
    210

    蓋腦

    成語拼音:
    pī tóu gài nǎo
    成語解釋:
    蓋:壓。正對著和臉蓋下來。形容(打擊、沖擊、批評等)來勢很猛。
    成語出處:
    明 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十四回:“奪過士兵手里的棍棒,劈蓋臉便打。”
    211

    歷齒

    成語拼音:
    péng tóu lì chǐ
    成語解釋:
    發蓬亂,牙齒稀疏。形容人衰老的容貌。
    成語出處:
    戰國 楚 宋玉《登徒子好色賦》:“其妻蓬攣耳,齞唇歷齒。”
    212

    爛額

    成語拼音:
    pò tóu làn é
    成語解釋:
    猶言破血流。
    成語出處: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愛奴》:“兩爭不決,操戈相向,兩人破爛額而赴公庭焉。”
    213

    論腳

    成語拼音:
    píng tóu lùn jiǎo
    成語解釋:
    見“評品足”。
    成語出處:
    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二部:“她們的眼睛老瞅著新娘,有時也看看新郎,她們肩挨著肩,手拉著手,評論腳,嘰嘰嘈嘈地小聲地吵嚷個不休。”
    214

    露面

    成語拼音:
    pāo tóu lù miàn
    成語解釋:
    拋:暴露。原指婦女出現于大庭廣眾之中(封建道德認為是不體面的事)。現泛指人公開露面。
    成語出處:
    明 阮大鋮《燕子箋 收女》第四十二卷:“人在亂離間,顧不得拋露面。”
    215

    論足

    成語拼音:
    píng tóu lùn zú
    成語解釋:
    原指輕浮地議論婦女的容貌。現也比喻任意挑剔。
    成語出處:
    清 黃小配《大馬扁》第四回:“那全副精神又注在各妓,那個好顏色,那個好態度,評品足。”
    216

    劈臉

    成語拼音:
    pī tóu pī liǎn
    成語解釋:
    劈:正對著,沖著。正對著和臉蓋下來。形容來勢很猛
    成語出處: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三卷:“金二員外來親近他時,被他劈劈臉,抓有幾個血痕。”
    217

    劈腦

    成語拼音:
    pī tóu pī nǎo
    成語解釋:
    正對著
    成語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16回:“楊志拿著藤條,劈劈腦打去,打得這個起來,那個睡倒,楊志無可奈何。”
    218

    品足

    成語拼音:
    píng tóu pǐn zú
    成語解釋:
    評、品:評論;區分高低優劣。原指無聊的人評論婦女的容貌;后泛指發表評論;隨意挑剔。
    成語出處:
    清 蒲松齡《聊齋志異 阿寶》:“女起遽去,眾情顛倒,評品足,紛紛如狂。”
    219

    評足

    成語拼音:
    pǐn tóu píng zú
    成語解釋:
    原指輕浮地議論婦女的容貌。現也比喻對人對事任意挑剔。
    成語出處:
    清 蒲松齡《聊齋志異》:“眾情顛倒,品論足,紛紛如狂。”
    220

    鼠竄

    成語拼音:
    pěng tóu shǔ cuàn
    成語解釋:
    抱著腦袋,象老鼠似地逃竄。形容倉皇逃跑的狼狽相。
    成語出處:
    《漢書 蒯通傳》:“常山王奉(捧)鼠竄,以歸漢王。”
    * 第二個字是頭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