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個字是不的成語 (728個)
-
81
蟬不知雪
- 成語拼音:
- chán bù zhī xuě
- 成語解釋:
- 知了夏天生,秋天死,看不到雪。比喻人見聞不廣。
- 成語出處:
- 漢·桓寬《鹽伯論·相刺》:“以所不睹不信人,若蟬之不知雪堅。”
-
82
得不補失
- 成語拼音:
- dé bù bǔ shī
- 成語解釋:
- 見“得不償失”。
- 成語出處:
- 《三國志·吳志·陸遜傳》:“權遂征夷州,得不補失。”
-
83
得不償失
- 成語拼音:
- dé bù cháng shī
- 成語解釋:
- 所得到的補償不了所失去的。形容不上算。
- 成語出處:
- 宋 陸游《序》:“得不償失,榮不蓋愧。”
-
84
得不酬失
- 成語拼音:
- dé bù chóu shī
- 成語解釋:
- 見“得不償失”。
- 成語出處:
- 《后漢書·西羌傳論》:“軍書未奏其利害,而離叛之關已言矣。故得不酬失,功不半勞。”
-
85
得不償喪
- 成語拼音:
- dé bù cháng sàng
- 成語解釋:
- 見“得不償失”。
- 成語出處:
- 金·王若虛《進士彭子升墓志》:“晚登一第,則到官未滿而亡,僅予隨奪,得不償喪。”
-
86
道不掇遺
- 成語拼音:
- dào bù duō yí
- 成語解釋:
- 同“道不拾遺”。
- 成語出處:
- 《新唐書·東夷傳·高麗》:“降、敗、殺人及剽動者斬,盜者十倍取償,殺牛馬者沒為奴婢,故道不掇遺。”
-
87
道不舉遺
- 成語拼音:
- dào bù jǔ yí
- 成語解釋:
- 同“道不拾遺”。
- 成語出處:
- 《新唐書·闞祾傳》:“部兵皆群盜,橫相侵牟,祾案罪殺之,雖親故無脫者,至道不舉遺。”
-
88
敵不可假
- 成語拼音:
- dí bù kě jiǎ
- 成語解釋:
- 謂不可寬容敵人。
- 成語出處:
- 《史記·春申君列傳》:“臣聞之,敵不可假,時不可失。臣恐韓魏卑辭除患而實欲欺大國也。”
-
89
敵不可縱
- 成語拼音:
- dí bù kě zòng
- 成語解釋:
- 對敵人不能放縱。
- 成語出處:
- 《左傳·僖公三十三年》:“奉不可失,敵不可縱。”
-
90
對不起
- 成語拼音:
- duì bù qǐ
- 成語解釋:
- 表示抱歉的客套話
- 成語出處:
- 曾樸《孽海花》第30回:“明明雯青為自己而死,自己實在對不起雯青,人非木石,豈能漠然!”
-
91
動不失時
- 成語拼音:
- dòng bù shī shí
- 成語解釋:
- 時:時宜,時機。行動不失時機。指不做不切合時宜的事。
- 成語出處:
- 漢·劉安《淮南子·人間訓》:“圣人敬小慎微,動不失機。”
-
92
讀不舍手
- 成語拼音:
- dú bù shě shǒu
- 成語解釋:
- 舍:舍得,愿意。讀書讀到有興趣時舍不得放下。
- 成語出處:
- 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參寥》:“愛其詩,讀不舍手;屬其談,挽不聽去。”
-
93
道不拾遺
- 成語拼音:
- dào bù shí yí
- 成語解釋:
- 遺:丟失的東西。東西掉在路上沒有人撿走;據為己有。形容社會風氣很好。也作“路不拾遺”。
- 成語出處:
- 韓非《韓非子 外儲說左上》:“子產退而為政,五年,國無盜賊,道不拾遺。”
-
94
福不徒來
- 成語拼音:
- fú bù tú lái
- 成語解釋:
- 徒:徒然。幸福之事不會無故到來
- 成語出處:
- 西漢·司馬遷《史記·龜策列傳》:“諫者福也,諛者賊也。人主聽諛,是愚惑也。雖然,禍不妄至,福不徒來。”
-
95
法不徇情
- 成語拼音:
- fǎ bù xùn qíng
- 成語解釋:
- 法:法律;徇:偏私;情:人情,私情。法律不徇私情。指執法公正,不講私人感情。
- 成語出處: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七十二回:“居家為父子,受事為君臣,法不徇情,爾直深戒。”
-
96
法不容情
- 成語拼音:
- fǎ rù róng qíng
- 成語解釋:
- 在法律面前不能容許人情寬容
- 成語出處:
- 熊召政《張居正》第四卷第十回:“金學曾實不忍傷害這位慈眉善目的老和尚,但法不容情。”
-
97
功不補患
- 成語拼音:
- gōng bù bǔ huàn
- 成語解釋:
- 功:功績;患:禍害,災難。指取得的功績還抵不過帶來的禍患
- 成語出處:
- 唐·李華《吊古戰場文》:“漢擊匈奴,雖得陰山,枕骸遍野,功不補患。”
-
98
高不成,低不就
- 成語拼音:
- gāo bù chéng,dī bù jiù
- 成語解釋:
- 高而合意的,做不到或得不到;做得了、能得到的,又認為低而不肯做或不肯要(多指選擇工作或配偶)。
- 成語出處:
- 宋·陳師道《宿柴城》詩:“起倒不供聊應俗,高低莫可只隨緣。”
-
99
高不湊,低不就
- 成語拼音:
- gāo bù còu,dī bù jiù
- 成語解釋:
- 就:成。高者無力得到,低者又不屑遷就。形容求職或婚姻上的兩難處境
- 成語出處: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一卷:“高不湊,低不就,打從幫閑的,處館的兩項人見了他,也就做鬼臉,把‘倒運’兩字笑他,不在話下。”
-
100
功不成,名不就
- 成語拼音:
- gōng bù chéng,míng bù jiù
- 成語解釋:
- 就:成。比喻事情沒成功,沒有撈到什么好處
- 成語出處: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99回:“若是老爺就是這樣做去,到了功不成,名不就的時候,老爺說奴才沒有良心……不告訴老爺。”
* 第二個字是不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