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是字結尾的成語 (30個)

    21

    師心自

    成語拼音:
    shī xīn zì shì
    成語解釋:
    師心:以心為師。指固執己見,自以為
    成語出處: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見有閉門讀書,師心自,稠人廣座,謬誤差失者多矣。”
    22

    昨非今

    成語拼音:
    zuó fēi jīn shì
    成語解釋:
    非:不對,錯誤;:對,正確。現在對的,過去錯的
    成語出處:
    宋·郭應祥《臨江仙·丙寅生日自作》詞:“老子開年年五十,依前恁地癡頑。昨非今有無間。”
    23

    自行其

    成語拼音:
    zì xíng qí shì
    成語解釋:
    自己認為對的就做,不考慮別人的意見。
    成語出處:
    周恩來《政府工作報告(1954年)》:“他們在工作中往往自行其,不尊重上級的統一領導。”
    24

    百無一

    成語拼音:
    bǎi wú yī shì
    成語解釋:
    :對的;正確的。一點正確的地方也沒有。
    成語出處:
    宋·袁采《袁氏世范》:“至于百無一,且朝夕以此相臨,極為難處。”
    25

    獨行其

    成語拼音:
    dú xíng qí shì
    成語解釋:
    :對的。不考慮別人的意見,只照自己認為對的去做。
    成語出處:
    茅盾《子夜》七:“美國還不能在世界上獨行其,尤其在東方,他有兩個勁敵。”
    26

    似非而

    成語拼音:
    sì fēi ér shì
    成語解釋:
    看來與常識相矛盾或相反而事實上卻可能正確的
    成語出處:
    27

    實事求

    成語拼音:
    shí shì qiú shì
    成語解釋:
    實事:客觀事物;求:研究。:事物內部的規律性。指客觀存在的一切事物。
    成語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河間獻王劉德傳》:“河間獻王德以孝景前二年立,修學好古,實事求。”
    28

    亦復如

    成語拼音:
    yì fù rú shì
    成語解釋:
    復:又,再。也這樣。
    成語出處: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尤悔》:“劉琨善能招延,而拙于撫御,一日雖有數千人歸投,其逃散而去,亦復如此。所以卒無所建。”
    29

    質非文

    成語拼音:
    zhì fēi wén shì
    成語解釋:
    徒有華美的外表,而無相應的實質。
    成語出處:
    漢 揚雄《法言 吾子》:“其文也,其質非也……羊質而虎皮,見草而說,見豺而戰,忘其皮之虎矣。”
    30

    自以為

    成語拼音:
    zì yǐ wéi shì
    成語解釋:
    自己總認為自己對的。形容主觀、不虛心。(為:認為;:對;正確)。
    成語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盡心下》:“眾皆悅之,自以為。”
    * 最后一個字是是的成語,是字結尾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