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字結尾的成語 (67個)
-
21
忠君報國
- 成語拼音:
- zhōng jūn bào guó
- 成語解釋:
- 忠于國君,報效國家
- 成語出處:
- 元·鄭光祖《伊尹耕萃》第二折:“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間,濟世安民,忠君報國,乃是男兒所為。”
-
22
周游列國
- 成語拼音:
- zhōu yuó liè guó
- 成語解釋:
- 周游:全都走到,游遍。原指孔丘帶著他的學生周游當時的許多國家,希望得到重用,以便推行儒家的政治主張。后指走遍各地。
- 成語出處:
- 曹余章《上下五千年 孔子周游列國》:“孔子的學生說:‘魯君不辦正事,咱們走吧!’打那以后,孔子離開魯國,帶著一批學生周游列國,希望找個機會實行他的政治主張。”
-
23
病民蠱國
- 成語拼音:
- bìng mín gǔ guó
- 成語解釋:
- 病:損壞,禍害;蠱:相傳為人工培養的毒蟲,引伸為毒害。害人民、害國家。
- 成語出處:
- 明·天然癡叟《石點頭·貪婪漢六院賣風流》:“昔劉晏桑弘羊,利盡緇銖,而未嘗病國病民,后世猶說其聚斂。”
-
24
病民害國
- 成語拼音:
- bìng mín hài guó
- 成語解釋:
- 病:損壞,禍害。害人民、害國家
- 成語出處:
- 清 嚴復《救亡決論》:“從未問津,致一是云為,自虧自損,病民害國,暗不自知。”
-
25
大盜竊國
- 成語拼音:
- dà dào qiè guó
- 成語解釋:
- 竊:盜取。形容壞人竊取國家政權
- 成語出處:
- 戰國·宋·莊周《莊子·胠篋》:“彼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諸侯之門,而仁義存焉。”
-
26
獨立王國
- 成語拼音:
- dú lì wáng guó
- 成語解釋:
- 指主權完整的國家。比喻不受上級或制度約束,自行其是的地區、部門或單位
- 成語出處:
- 陶菊隱《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第78章:“所謂政治分會與北洋軍閥的巡閱使毫沒有區別,目的在于割據一方,形成獨立王國。”
-
27
富堪敵國
- 成語拼音:
- fù kān dí guó
- 成語解釋:
- 見“富可敵國”。
- 成語出處:
- 《廿載繁華夢》第三回:“若庫書吏役,反得富堪敵國,坐擁膏腴。”
-
28
富可敵國
- 成語拼音:
- fù kě dí guó
- 成語解釋:
- 敵:匹敵。私人擁有的財富可與國家的資財相匹敵。形容極為富有。
- 成語出處: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18卷:“母銀越多,丹頭越精。若煉得半合許丹頭,富可敵國矣。”
-
29
經邦緯國
- 成語拼音:
- jīng bāng wěi guó
- 成語解釋:
- 經、緯:本指絲織物的縱線和橫線,引申為治理、規劃。邦:國家。指治理國家。
- 成語出處:
- 唐·李世民《授長孫無忌司徒詔》:“是以經邦緯國必俟蕭曹之勛,燮理陰陽允歸鍾華之望。”
-
30
捐生殉國
- 成語拼音:
- juān shēng xùn guó
- 成語解釋:
- 捐生:舍棄生命;殉國:為國家而犧牲生命。為了國家而犧牲自己的生命
- 成語出處:
- 北魏·楊衒之《洛陽伽藍記·追光寺》:“既見義忘家,捐生殉國,永言忠烈,何日忘之!”
-
31
禮讓為國
- 成語拼音:
- lǐ ràng wéi guó
- 成語解釋:
- 治理。以禮所提倡的謙讓精神治理國家。
- 成語出處:
- 春秋·魯·孔丘《論語·里仁》:“子曰:能以禮讓為國乎?何有。不能以禮讓為國,如禮何?”
-
32
里通外國
- 成語拼音:
- lǐ tōng wài guó
- 成語解釋:
- 里通:暗中勾結。與國外反動勢力暗中勾結;盜賣本國的情報或國家利益。
- 成語出處:
- 魯迅《且介亭雜文 病后雜談之余》:“ 大則指為‘里通外國’,就是現在之所謂‘漢奸’。”
-
33
破家危國
- 成語拼音:
- pò jiā wēi guó
- 成語解釋:
- 損毀家庭危害國家
- 成語出處:
- 三國·魏·鐘會《母夫人張氏傳》:“嫡庶相害,破家危國,古今以為鑒誠。”
-
34
欺君誤國
- 成語拼音:
- qī jūn wù guó
- 成語解釋:
- 欺騙君主,禍害國家。
- 成語出處:
- 明 陸采《明珠記 奸謀》:“劉震這廝索強,前日彈我欺君誤國,要將梟首示眾。”
-
35
齊家治國
- 成語拼音:
- qí jiā zhì guó
- 成語解釋:
- 整治家庭和治理國家。
- 成語出處:
- 西漢 戴圣《禮記 大學》:“所謂治國必先齊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無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國。”
-
36
千乘之國
- 成語拼音:
- qiān shèng zhī guó
- 成語解釋:
- 擁有一千輛兵車的國家。春秋時指中等諸侯國
- 成語出處:
- 春秋·魯·孔丘《論語·先進》:“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
-
37
殺身報國
- 成語拼音:
- shā shēn bào guó
- 成語解釋:
- 不惜犧牲生命來報答國家。亦作“殺身救國”。
- 成語出處:
- 唐·楊炯《中書令汾陰公薛振行狀》:“臣又多幸天皇任之以股肱,誓期殺身報國,致一人于堯舜。”
-
38
攄忠報國
- 成語拼音:
- shū zhōng bào guó
- 成語解釋:
- 攄:抒發。抒發忠誠,報效國家
- 成語出處:
- 《楊家將演義》第39回:“汝等赴任之后,各宜攄忠報國,施展奇抱。”
-
39
四戰之國
- 成語拼音:
- sì zhàn zhī guó
- 成語解釋:
- 指四面平坦,無險可守,容易受攻擊的地方。
- 成語出處:
- 《商君書 兵守》:“四戰之國貴守戰,負海之國貴攻戰。”《史記 樂毅列傳》:“趙,四戰之國也,其民習兵,伐之不可。”
-
40
天府之國
- 成語拼音:
- tiān fǔ zhī guó
- 成語解釋:
- 天府:天生的倉庫;國:地區。原指土地肥沃、物產豐富的地區。后專指四川。
- 成語出處:
- 西漢 劉向《戰國策 秦策一》:“田肥美,民殷富,戰車萬乘,奮擊百萬,沃野千里,蓄積饒多,地勢形便,此所謂天府,天下之雄國也。”
* 最后一個字是國的成語,國字結尾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