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開頭的成語 (270個)
-
201
大勢已去
- 成語拼音:
- dà shì yǐ qù
- 成語解釋:
- 大勢:指有利的局勢。有利的形勢已經失去;前途沒有希望。
- 成語出處:
- 宋 朱熹《朱子語類》:“程子說天命之改,莫是大勢已去。”
-
202
大慝巨奸
- 成語拼音:
- dà tè jù jiān
- 成語解釋:
- 慝:邪惡。指邪惡奸險的人
- 成語出處:
- 明·文秉《先撥志始》下卷:“大慝巨奸,或燕處于園亭,或潛藏于京邸,奧援有靈,朝廷無法。”
-
203
大信不約
- 成語拼音:
- dà xìn bù yuē
- 成語解釋:
- 信:誠實;約:盟約,條約。指真正講信義的不在于訂約盟誓
- 成語出處:
- 西漢·戴圣《禮記·學記》:“大道你器,大信不約。”
-
204
大賢虎變
- 成語拼音:
- dà xián hǔ biàn
- 成語解釋:
- 虎變:如虎身花紋的變化。比喻居上位者出處行動變化莫測。
- 成語出處:
- 《周易·革》:“大人虎變,未占有孚。”
-
205
大相徑庭
- 成語拼音:
- dà xiāng jìng tíng
- 成語解釋:
- 徑:門外的路;庭:門院里的地;徑庭:喻相差還很遠。兩者大不相同;相差很遠甚至完全相反。
- 成語出處:
- 莊周《莊子 逍遙游》:“吾驚怖其言,猶河漢而無極也。大有徑庭,不近人情焉?”
-
206
大興土木
- 成語拼音:
- dà xīng tǔ mù
- 成語解釋:
- 興:創辦、興起。大規模地興建土木工程。多指興建宮殿、住宅或園林等。
- 成語出處:
- 《舊五代史 漢書 李守貞傳》:“以廣其第,大興土木,治之歲余,為京師之甲。”
-
207
大愚不靈
- 成語拼音:
- dà yú bù líng
- 成語解釋:
- 愚:愚笨;靈:聰明靈巧。非常愚笨的人不曉事,很不機靈
- 成語出處:
- 戰國·宋·莊周《莊子·天地》:“大惑者終身不解,大愚者終身不靈。”
-
208
大有裨益
- 成語拼音:
- dà yǒu bì yì
- 成語解釋:
- 裨益:益處、好處。形容益處很大。
- 成語出處:
- 《北齊書·唐邕傳》:“比及武平之末,府藏漸虛,邕度支取金,大有裨益。”
-
209
大有見地
- 成語拼音:
- dà yǒu jiàn dì
- 成語解釋:
- 很有見解
- 成語出處:
- 清·無垢道人《八仙全傳》第43回:“這等人如何能夠相與,怪不得帝君要召回令師兄,正是大有見地。”
-
210
大有可為
- 成語拼音:
- dà yǒu kě wéi
- 成語解釋:
- 事情很值得做;很有開拓或發展有前途。
- 成語出處:
- 清 李寶嘉《文明小史》:“地方雖一千余里,仙民成俗,大有可為。”
-
211
大義凜然
- 成語拼音:
- dà yì lǐn rán
- 成語解釋:
- 臨難不茍的節操令人敬畏;不可侵犯。形容為了正義而堅強不屈。大義:正義、正氣;凜然:嚴肅使人敬畏的樣子。
- 成語出處:
- 清 顧炎武《日知錄 孫氏西齋錄》:“至于起王氏已廢之魂,上配天皇;條高后擅政之年,下系中宗,大義凜然。”
-
212
大義滅親
- 成語拼音:
- dà yì miè qīn
- 成語解釋:
- 為了維護正義;對犯了罪的親屬不包庇;使之受到應得的懲處。
- 成語出處: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隱公四年》:“大義滅親,其是之謂乎?”
-
213
大有起色
- 成語拼音:
- dà yǒu qǐ sè
- 成語解釋:
- 明顯地出現好轉的樣子(多指煥散的工作或覺重的疾病)。
- 成語出處:
- 清·張集馨《道咸宦海見聞錄》:“皖省惟英、霍有零賊,余亦肅清,南中軍務,大有起色。”
-
214
大有人在
- 成語拼音:
- dà yǒu rén zài
- 成語解釋:
- 原指有很多的人還活在世上。形容某一種人為數不少。
- 成語出處:
- 宋 司馬光《資治通鑒 隋煬帝大業十一年》:“帝至東都,顧眄街衢,謂侍臣曰:‘猶大有人在。’意謂向日平陽玄感,殺人尚少故也。”
-
215
大院深宅
- 成語拼音:
- dà yuàn shēn zhái
- 成語解釋:
- 深:指由內到外的距離大。房屋眾多,庭院深廣。多指富貴人家的住宅
- 成語出處:
- 元·岳伯川《鐵拐李》第四折:“大院深宅,閑雜人趕離門外。”
-
216
大衍之數
- 成語拼音:
- dà yǎn zhī shǔ
- 成語解釋:
- 大:大數;衍:演;大衍:指運用大數來演卦。指五十
- 成語出處:
- 《周易·系辭》:“大衍之數五十。”
-
217
大政方針
- 成語拼音:
- dà zhèng fāng zhēn
- 成語解釋:
- 重大的政策與措施,引導事業前進的方向和指針。
- 成語出處:
- 蔡東藩《民國通俗演義》第38回:“頗欲展施抱負,造成一法制國,所以一經就任,便草就大政方針宣言書,擬向國會宣布。”
-
218
大展經綸
- 成語拼音:
- dà zhǎn jīng lún
- 成語解釋:
- 經綸:整理絲縷,比喻治理國家,也指政治才能。充分施展政治才能。
- 成語出處: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十八回:“先取荊州后取川,大展經綸補天手。”
-
219
大杖則走
- 成語拼音:
- dà zhàng zé zǒu
- 成語解釋:
- 杖:木棍;走:逃跑。舜的父親用大棍子打他時,他就逃走躲避,免陷父親于不義。舊時宣揚的封建孝道。
- 成語出處:
- 漢·劉向《說苑·建本》:“舜之事父也,索而使之,未嘗不在側;求而殺之,未嘗可得。小箠則待,大箠則走,以逃暴怒也。”
-
220
大中至正
- 成語拼音:
- dà zhōng zhì zhèng
- 成語解釋:
- 極為公正,不偏不倚。
- 成語出處:
- 明 王守仁《傳習錄》上卷:“不知先生居夷三載,處困養靜,精一之功,固已超入圣城,粹然大中至正之歸矣。
* 第一個字是大的成語,大字開頭的成語,大字開頭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