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開頭的成語 (73個)
-
61
名正理順
- 成語拼音:
- míng zhèng lǐ shùn
- 成語解釋:
- 謂名義正當,合乎道理。
- 成語出處:
- 唐·顏真卿《請復七圣謚號狀》:“高祖謚太武,用漢制;太宗謚曰文,行周道也。名正理順,垂之無窮。”
-
62
名噪一時
- 成語拼音:
- míng zào yī shí
- 成語解釋:
- 指名聲傳揚于一個時期
- 成語出處:
- 清 宣鼎《夜雨秋燈錄三集 科場》:“朱半仙,時文中之能手也,名噪一時。”
-
63
名震一時
- 成語拼音:
- míng zhèn yī shí
- 成語解釋:
- 名聲震動當時社會。
- 成語出處:
- 《新唐書 劉晏傳》:“號神童,名震一時。”
-
64
名公大筆
- 成語拼音:
- míng gōng dà bǐ
- 成語解釋:
- 名家的大手筆
- 成語出處: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18回:“名公大筆,卻是本家風味。”
-
65
名公巨卿
- 成語拼音:
- míng gōng jù qīng
- 成語解釋:
- 亦作“名公鉅卿”。指有名望的權貴。
- 成語出處: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29卷:“與他往來的,俱是名公巨卿。”
-
66
名列前茅
- 成語拼音:
- míng liè qián máo
- 成語解釋:
- 名:名次;前茅:春秋時楚國用茅草做報警用的旌旗;行軍時拿著走在隊伍的前面;作為報警的信號;故稱“前茅”。比喻名次掛在前面。多指考試或競賽等。
- 成語出處: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宣公十二年》:“蔿敖為宰,擇楚國之令典,軍行,右轅,左追蓐,前茅慮無,中權,后勁。”
-
67
名貿實易
- 成語拼音:
- míng mào shí yì
- 成語解釋:
- 貿:齊等;易:變易。指名稱相似,實質不同。
- 成語出處:
- 《商君書·開塞》:“二者名貿實易,不可不察也。”
-
68
名師出高徒
- 成語拼音:
- míng shī chū gāo tú
- 成語解釋:
- 高明的師傅一定能教出技藝高的徒弟。比喻學識豐富的人對于培養人才的重要。
- 成語出處:
- 錢鐘書《圍城》:“顧先生搖頭道:‘唉!名師出高徒,名師出高徒。”
-
69
名山大川
- 成語拼音:
- míng shān dà chuān
- 成語解釋:
- 著名的高山和大河。
- 成語出處:
- 《尚書 武成》:“底商之罪,告于皇天后土,所過名山大川。”
-
70
名紙生毛
- 成語拼音:
- míng zhǐ shēng máo
- 成語解釋:
- 名片紙磨得生了毛,字跡模糊了。比喻人的聲譽下降,今不如昔
- 成語出處:
-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劉魯風投謁所知,為典謁所阻,因有詩曰:‘無錢乞與韓知客,名紙生毛不為通。’”
-
71
名從主人
- 成語拼音:
- míng cóng zhǔ rén
- 成語解釋:
- 事物以主人所稱之名為名。
- 成語出處:
- 《榖梁傳·桓公二年》:“孔子曰:‘名從主人,物從中國。’”
-
72
名德重望
- 成語拼音:
- míng dé zhòng wàng
- 成語解釋:
- 猶德高望重。
- 成語出處:
- 明·李贄《與弱侯太史書》:“所幸菩薩不至終窮,有柳塘老以名德重望為東道主。”
-
73
名山事業
- 成語拼音:
- míng shān shì yè
- 成語解釋:
- 指著作。
- 成語出處:
- 王西彥《鄉下朋友》:“莊道耕就一直躲在文化中心大城市,專心于名山事業。”
* 第一個字是名的成語,名字開頭的成語,名字開頭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