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帶馬字的成語 (466個)

    141

    厲兵秣

    成語拼音:
    lì bīng mò mǎ
    成語解釋:
    磨好兵器,喂好。形容準備戰斗。
    成語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僖公三十三年》:“鄭穆公使視客館,則束載厲兵秣矣。”
    142

    勵兵秣

    成語拼音:
    lì bīng mò mǎ
    成語解釋:
    語出《左傳·僖公三十三年》:“鄭穆公使視客館,則束載、厲兵、秣。”謂磨好刀槍,喂飽戰,準備戰斗。
    成語出處:
    語出《左傳·僖公三十三年》:“鄭穆公使視客館,則束載、厲兵、秣。”
    143

    礪兵秣

    成語拼音:
    lì bīng mò mǎ
    成語解釋:
    礪:磨礪;兵:兵器;秣:喂。磨好兵器,喂飽匹。指準備戰斗
    成語出處:
    明·朱元璋《皇陵碑》:“礪兵秣,靜看頡頏。群雄自乎聲教,戈矛天下鏗鏘。”
    144

    厲兵粟

    成語拼音:
    lì bīng sù mǎ
    成語解釋:
    磨快兵器喂飽。指準備作戰。
    成語出處:
    《新唐書 劉仁軌傳》:“雖孽豎跳梁,士力未完,宜厲兵粟,乘無備,擊不意,百下百全。”
    145

    驢唇不對

    成語拼音:
    lǘ chún bù duì mǎ kǒu
    成語解釋:
    比喻說話寫文章,前言不搭后語,兩不相合
    成語出處: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94回:“稍一疏神,便說的驢唇不對口,那還有什么趣味呢!”
    146

    驢唇不對

    成語拼音:
    lǘ chún bù duì mǎ zuǐ
    成語解釋:
    比喻說話寫文章;前言不搭后語;兩不相合。
    成語出處: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第19卷:“驢唇嘴夸我解問,十轉五繞你從朝。”
    147

    驢唇

    成語拼音:
    lǘ chún mǎ zuǐ
    成語解釋:
    比喻說話寫文章,前言不搭后語,前后矛盾
    成語出處: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 文偃禪師》:“若是一般掠虛漢,食人涎唾,記得一堆一擔骨幢,到處逞驢唇嘴。”
    148

    礪戈秣

    成語拼音:
    lì gē mò mǎ
    成語解釋:
    磨戈喂。比喻作好戰斗準備。
    成語出處:
    《舊唐書·劉仁軌傳》:“宜礪戈秣,擊其不意,彼既無備,何攻不克。”
    149

    成語拼音:
    lòu mǎ jiǎo
    成語解釋:
    比喻暴露了隱蔽的事實真相。
    成語出處:
    元·無名氏《陳州糶米》:“這一來只怕我們露出腳來了。”
    150

    精神

    成語拼音:
    lóng mǎ jīng shén
    成語解釋:
    :傳說中形狀像龍的;也指駿。比喻人的精神健旺。
    成語出處:
    唐 李郢《上裴晉公》詩:“四朝憂國鬢如絲,龍精神海鶴姿。”
    151

    戀棧

    成語拼音:
    lǎo mǎ liàn zhàn
    成語解釋:
    戀:留戀。棧:棧。老不妒忌離開棧。比喻老年人戀念舊情。也指年老還貪戀官位。
    成語出處:
    《晉書·宣帝紀》:“駑戀棧豆。”
    152

    嘶風

    成語拼音:
    lǎo mǎ sī fēng
    成語解釋:
    嘶:叫。老了但雄風猶在,鳴叫的聲音還很雄壯
    成語出處: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27回:“這位舅太太也算就得個‘老嘶風,英心未退’了!”
    153

    識途

    成語拼音:
    lǎo mǎ shí tú
    成語解釋:
    識:認得;途:路。老能認識走過的道路。比喻年紀大的人;富有經驗。
    成語出處:
    先秦 韓非《韓非子 說林上》:“管仲、隰朋從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之智可用也。’乃放老而隨之。遂得道。”
    154

    為駒

    成語拼音:
    lǎo mǎ wéi jū
    成語解釋:
    駕馭老像駕馭駒一樣。比喻把老人當作孩童輕慢對待
    成語出處:
    《詩經·小雅·角弓》:“老反為駒,不顧其后。”
    155

    萬言

    成語拼音:
    lì mǎ wàn yán
    成語解釋:
    倚靠在旁,上寫成一篇文章。形容才思敏捷。
    成語出處:
    宋 王十朋《梅溪王忠文公集 上太守李端明書》:“唐翰林應長庚之夢,世號謫仙人,立萬言,而文章為天下之法。”
    156

    懸崖

    成語拼音:
    lè mǎ xuán yá
    成語解釋:
    勒:收住韁繩;懸崖:高懸的山崖。在高高的山崖邊上勒住。比喻到了危險的邊緣及時清醒回頭
    成語出處: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姑妄聽之二》:“幸道力原深,故忽迷忽悟,能勒懸崖耳。”
    157

    仰秣

    成語拼音:
    liù mǎ yǎng mò
    成語解釋:
    形容樂聲美妙,連都抬起頭傾聽,不吃飼料。
    成語出處:
    先秦 荀況《荀子 勸學》:“昔者瓠巴鼓瑟而沉魚出聽,伯牙鼓琴而六仰秣。”
    158

    驢年

    成語拼音:
    lǘ nián mǎ yuè
    成語解釋:
    不可知的年月。
    成語出處:
    梁斌《紅旗譜》:“嚴志和聽濤他娘說得也有理,又說:‘吞了這口氣吧!過個莊稼日子,什么也別撲摸了。即便有點希望,又在那個驢年月呢?’”
    159

    驢前

    成語拼音:
    lǘ qián mǎ hòu
    成語解釋:
    比喻一切受人支配。
    成語出處: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 良價禪師》:“苦哉苦哉,今時人例皆如此,只是認得驢前后將為自己,佛法平沉,此之是也。”
    160

    龍神

    成語拼音:
    lóng shén mǎ zhuàng
    成語解釋:
    謂像駿一樣的有精神。
    成語出處:
    歐陽山《苦斗》四六:“那時候,一個個青年人都是龍神壯,氣吞牛斗,爭論起世界國家大事來,都是口若懸河,當當不斷,慷慨激昂,誰也不讓誰。”
    * 馬的成語,帶馬字的成語,包含馬字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