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帶馬字的成語 (466個)

    341

    同槽

    成語拼音:
    sān mǎ tóng cáo
    成語解釋:
    隱指司懿父子三人將篡奪魏的政權。也泛指陰謀篡權。
    成語出處:
    《晉書·宣帝紀》:“三國魏正始后,司懿與其子師昭執軍政大權,屏除異己,時有‘三同槽’之目。三,隱指懿父子三人。”
    342

    亡羊

    成語拼音:
    shī mǎ wáng yáng
    成語解釋:
    泛指禍福得失
    成語出處:
    明·單本《蕉帕記·揭柬》:“耳不聞斬蛇逐鹿,口不言失亡羊,一任他桑田變海,海變桑田。”
    343

    懸車

    成語拼音:
    shù mǎ xuán chē
    成語解釋:
    :把蹄包起,防止滑倒;懸車:把車子鉤牢,以防脫落。把腳裹起來,把車吊上山去。形容走山路的艱險情況。
    成語出處:
    先秦 管仲《管子 封禪》:“束懸車,上卑耳之山。”
    344

    軒車

    成語拼音:
    sì mǎ xuān chē
    成語解釋:
    見“駟高車”。
    成語出處:
    清·方文《為陳俞公五十初度》詩:“駟軒車易傾覆,何如野老話桑麻。”
    345

    休牛

    成語拼音:
    sàn mǎ xiū niú
    成語解釋:
    《書 武成》:“歸于華山之陽,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蔡沈集傳引《樂記》:“武王勝商,渡河而西,散之華山之陽而弗復乘,牛放之桃林之野而弗復服”。后稱不興戰事為“散休牛”。
    成語出處:
    《書·武成》:“歸于華山之陽,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蔡沈集傳引《樂記》:“武王勝商,渡河而西,散之華山之陽而弗復乘,牛放之桃林之野而弗復服”。
    346

    以驥

    成語拼音:
    shuài mǎ yǐ jì
    成語解釋:
    用好帶領群。比喻能者居先。
    成語出處:
    漢 揚雄《法言 修身》:“或曰:‘治己以仲尼,仲尼奚寡也?’曰:‘率以驥,不亦可乎?’”
    347

    仰秣

    成語拼音:
    sì mǎ yǎng mò
    成語解釋:
    語出《荀子·勸學》:“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魚出聽,伯牙鼓琴而六仰秣。”楊倞注:“仰首而秣,聽其聲也。”謂駕車的駐足仰首,諦聽琴聲。形容音樂美妙動聽。
    成語出處:
    語出《荀子·勸學》:“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魚出聽,伯牙鼓琴而六仰秣。”楊倞注:“仰首而秣,聽其聲也。”
    348

    昭之心

    成語拼音:
    sī mǎ zhāo zhī xīn
    成語解釋:
    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
    成語出處:
    晉 陳壽《三國志 魏志 高貴鄉公傳》:“高貴鄉公卒裴松之注引《漢晉春秋》:“司昭之心,路人所知也。”
    349

    昭之心,路人皆知

    成語拼音:
    sī mǎ zhāo zhī xīn,lù rén jiē zhī
    成語解釋:
    路人:路上的人,指所有的人。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
    成語出處:
    《三國志·魏書·高貴鄉公傳》斐松之注引《漢晉春秋》:“司昭之心,路人皆知。”
    350

    聲色狗

    成語拼音:
    shēng sè gǒu mǎ
    成語解釋:
    聲色:歌舞和女色;狗:養狗和騎。后來二語連用;形容剝削階級荒淫無恥的生活方式。
    成語出處:
    唐 白居易《悲哉行》:“平封還酒債,堆金選蛾眉。聲色狗外,其余一無知。”
    351

    素絲良

    成語拼音:
    sù sī liáng mǎ
    成語解釋:
    以之為禮遇賢士之辭。
    成語出處:
    《詩 鄘風 干旄》:“素絲紕之,良四之。”鄭玄箋:“素絲者以為縷,以縫紕旌旗之旒縿。”朱熹集傳:“言衛大夫乘此車,建此旌旄,以見賢者。”
    352

    聲色犬

    成語拼音:
    shēng sè quǎn mǎ
    成語解釋:
    聲:歌舞;色:女色;犬:養狗;:騎。形容剝削階級荒淫無恥的生活方式。
    成語出處:
    宋 蘇轍《龍川別志》上卷:“不然,血氣方剛,若不留意聲色犬,則土木、甲兵、禱祠之事作矣。”
    353

    識途老

    成語拼音:
    shí tú lǎo mǎ
    成語解釋:
    認識路的老。比喻熟悉情況、富有經驗的人。
    成語出處:
    先秦 韓非《韓非子 說林上》:“管仲、隰朋從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之智可用也。'乃放老而隨之,遂得道。”
    354

    識涂老

    成語拼音:
    shí tú lǎo mǎ
    成語解釋:
    見“識途老”。
    成語出處:
    清·錢謙益《夜過磨盤嶺》詩:“攫食饑烏心未飽,識涂老足堪捫。”
    355

    瘦童羸

    成語拼音:
    shòu tóng léi mǎ
    成語解釋:
    羸:瘦弱。體弱的兒童,瘦弱的匹。比喻力量單薄
    成語出處:
    《南齊書·伍喬傳》:“詩詞寒苦,每有瘦童羸之嘆。”
    356

    三臺五

    成語拼音:
    sān tái wǔ mǎ
    成語解釋:
    三臺:漢朝的尚書(中臺)、御史(憲臺)、謁者(外臺),泛指大臣;五:用五匹駕車,借指太守。泛指達官顯宦
    成語出處:
    清·袁枚《小倉山房尺牘》第22首:“足下三臺五,宦之后,丞宜百首同歸,早踐結鄰之約。”
    357

    塞翁得

    成語拼音:
    sāi wēng dé mǎ
    成語解釋:
    比喻得失無常,禍福相倚。
    成語出處:
    清·李漁《比目魚·耳熱》:“精神乏,安心要把驢兒跨,又誰知塞翁得,塞翁得。”
    358

    塞翁失

    成語拼音:
    sài wēng shī mǎ
    成語解釋:
    邊塞一老人丟失一匹;后此歸來;并帶回一匹駿。比喻雖然暫時受到損失;但從長遠看;也許會得到好處。
    成語出處:
    西漢 劉安《淮南子 人間訓》:“近塞上之人,有善術者,無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
    359

    塞翁失,安知非福

    成語拼音:
    sài wēng shī mǎ,ān zhī fēi fú
    成語解釋:
    比喻一時雖然受到損失,也許反而因此能得到好處。也指壞事在一定條件下可變為好事。同“塞翁失”。
    成語出處: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七回:“處士有志未遂,甚為可惜,然塞翁失,安知非福?”
    360

    塞翁失,焉知非福

    成語拼音:
    sài wēng shī mǎ,yān zhī fēi fú
    成語解釋:
    比喻一時雖然受到損失,也許反而因此能得到好處。也指壞事在一定條件下可變為好事。同“塞翁失,安知非福”。
    成語出處:
    《病玉緣》:“塞翁失,焉知非福,你眼前不信俺的話也罷,到了日后,才覺得俺不是說笑話哩。”
    * 馬的成語,帶馬字的成語,包含馬字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