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帶風字的成語 (946個)

    241

    流宰相

    成語拼音:
    fēng liú zǎi xiàng
    成語解釋:
    流:有才學而不拘禮法。有才學而不拘禮法的宰相
    成語出處:
    《南史·王儉傳》:“儉常謂人曰:‘江左流宰相,惟有謝安。’蓋自況也。”
    242

    馬不接

    成語拼音:
    fēng mǎ bù jiē
    成語解釋:
    猶言馬牛不相及。
    成語出處:
    《宋書 隱逸傳 王弘之》:“凡祖離送別,必在有情,下官與殷馬不接,無緣扈從。”
    243

    木含悲

    成語拼音:
    fēng mù hán bēi
    成語解釋:
    比喻因父母亡故,孝子不能奉養的悲傷。
    成語出處:
    漢·韓嬰《韓詩外傳》卷九:“樹欲靜而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也。”
    244

    魔九伯

    成語拼音:
    fēng mó jiǔ bó
    成語解釋:
    :通“瘋”;魔:瘋癲。瘋狂癡癲
    成語出處:
    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第五卷:“休怪!我曾見魔九伯,不曾見這般個神狗乾郎在。”
    245

    馬牛

    成語拼音:
    fēng mǎ niú
    成語解釋:
    :放逸,走失。指齊楚兩地相離甚遠,馬牛不會走失至對方地界。后用以比喻事物之間毫不相干。同“馬牛不相及”。
    成語出處:
    唐 段成式《酉陽雜俎 盜俠》:“唐責之:‘某與公馬牛耳,不意盱眙相遇,實慕君子,何至騶卒不若也。’”
    246

    馬牛不相及

    成語拼音:
    fēng mǎ niú bù xiāng jí
    成語解釋:
    :放逸;走失;及:到達;碰頭。指兩地相隔很遠;即使馬、牛走失;也不會跑到對方境內。另種說法:獸類雌雄相誘叫“”;馬和牛不同類;不致相誘。比喻事物之間毫不相干。
    成語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僖公四年》:“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唯是馬牛不相及也。”
    247

    門水口

    成語拼音:
    fēng mén shuǐ kǒu
    成語解釋:
    指要沖。
    成語出處: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一百十一回:“如今聽得朝廷起大軍來,與方臘廝殺,我這里正是門水口。有些人家都搬了別處去躲。只留下老身,在這里看屋。”
    248

    木嘆

    成語拼音:
    fēng mù tàn
    成語解釋:
    木:同“樹”,比喻因父母亡故,不能奉養。指喪父母的悲傷
    成語出處:
    宋·陸游《焚黃》:“早歲已形木嘆,余生永廢《蓼莪》詩。”
    249

    馬云車

    成語拼音:
    fēng mǎ yún chē
    成語解釋:
    指神靈的車馬。
    成語出處:
    唐 柳宗元《雷塘禱雨文》:“馬云車,肅焉徘徊。”
    250

    靡一時

    成語拼音:
    fēng mǐ yī shí
    成語解釋:
    靡:倒下;靡:行;隨一邊倒。指時興的氣。形容某種事物在一段時期內非常流行;像草木順倒向一邊。
    成語出處:
    明 沈德符《野獲編》第15卷:“于是一時靡,議論如出一口。”
    251

    靡一世

    成語拼音:
    fēng mǐ yī shì
    成語解釋:
    靡:倒下;靡:行。隨一邊倒。形容事物在一個時期內非常流行
    成語出處:
    梁啟超《生計學學說沿革小史》:“個人主義,漸得勢力,所謂民約說、人權論等,漸靡一世。”
    252

    靡云涌

    成語拼音:
    fēng mǐ yún yǒng
    成語解釋:
    涌:水騰躍,涌現。大刮起來,烏云涌上來。比喻新生事物相繼興起,聲勢浩大
    成語出處:
    李大釗《Bolshevism的勝利》:“這種世界的社會力,在人間一有動蕩,世界各處都有靡云涌、山鳴谷應的樣子。”
    253

    靡云蒸

    成語拼音:
    fēng mǐ yún zhēng
    成語解釋:
    靡:行;蒸:上升。比喻事物迅速而普遍地出現
    成語出處:
    南朝·梁·鐘嶸《詩品·總論》:“況八纮既奄,靡云蒸,抱玉者聯肩,握珠者踵武。”
    254

    木之悲

    成語拼音:
    fēng mù zhī bēi
    成語解釋:
    比喻父母亡故,不及侍養的悲傷。
    成語出處:
    明·顧大典《青衫記·元白揣摩》:“早年失怙,常懷木之悲;壯歲鼓盆,久虛琴瑟之樂。”
    255

    木之思

    成語拼音:
    fēng mù zhī sī
    成語解釋:
    比喻父母亡故,不及孝養而生的思念之情。
    成語出處:
    明·張居正《承天大志紀贊·陵寢紀》:“臣謹以山川形勝、陵宮規制,各為一圖,用備九重瞻覽,少慰木之思。”
    256

    暖日麗

    成語拼音:
    fēng nuǎn rì lì
    成語解釋:
    麗:美麗。恬日暖,輕柔和,陽光燦爛。形容天氣晴朗暖和
    成語出處:
    茅盾《香市》:“因為從‘清明’到‘谷雨’這二十天內,暖日麗,正是‘行樂’的時令。”
    257

    平波息

    成語拼音:
    fēng píng bō xī
    成語解釋:
    和波浪都沒有。比喻平靜無事。
    成語出處:
    《四海記·祖師復下凡間救苦》:“武當山祖師大顯威靈,逢難救難,遇危救危,四海平波息,發感神威。”
    258

    飛蓬乘

    成語拼音:
    fēi péng chéng fēng
    成語解釋:
    蓬:蓬草。指蓬草乘飛轉,飄蕩不定。比喻人無堅定意志,隨情勢而改變。亦作“飛蓬隨”。
    成語出處:
    戰國·衛·商鞅《商君書·禁使》:“今夫飛蓬,遇飄而行千里,乘之勢也。”
    259

    平浪靜

    成語拼音:
    fēng píng làng jìng
    成語解釋:
    已平息;浪已安靜。指江河湖海里沒浪;顯出一時安閑寧靜的景象。也比喻事情平息;恢復沉靜。
    成語出處:
    宋 楊萬里《泊光口》:“平浪靜不生紋,水面渾如鏡面新。”
    260

    萍浪跡

    成語拼音:
    fēng píng làng jì
    成語解釋:
    浪跡:到處飄游。比喻漂泊不定
    成語出處:
    柔石《二月》:“蕭澗秋在這六年之中,萍浪跡,跑過中國底大部分的疆土。”
    * 風的成語,帶風字的成語,包含風字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