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陽字的成語 (77個)
-
21
空花陽焰
- 成語拼音:
- kōng huā yáng yàn
- 成語解釋:
- 成語出處:
-
22
洛陽才子
- 成語拼音:
- luò yáng cái zǐ
- 成語解釋:
- 本指西漢賈誼。泛指有文學才華的人
- 成語出處:
- 晉 潘岳《西征賦》:“終童山東之英妙,賈生洛陽之才子。”
-
23
魯陽揮戈
- 成語拼音:
- lǔ yáng huī gē
- 成語解釋:
- 《淮南子·覽冥訓》:“魯陽公與韓構難,戰酣日暮,援戈而之,日為之反三舍。”后以“魯陽揮戈”、“魯陽回日”謂力挽危局。
- 成語出處:
- 《淮南子·覽冥訓》:“魯陽公與韓構難,戰酣日暮,援戈而之,日為之反三舍。”
-
24
魯陽麾戈
- 成語拼音:
- lǔ yáng huī gē
- 成語解釋:
- 同“魯陽揮戈”。
- 成語出處:
- 唐·楊炯《渾天賦》:“魯陽麾戈兮轉于西日,陶侃折翼兮登于上玄。”
-
25
魯陽回日
- 成語拼音:
- lǔ yáng huí rì
- 成語解釋:
- 見“魯陽揮戈”。
- 成語出處:
- 晉·左思《吳都賦》:“魯陽揮戈而高麾。”劉逵注:“故追述魯陽回日之意,而將轉西日于中盛之時,以適己之盛觀也。”
-
26
魯陽揮日
- 成語拼音:
- lǔ yáng huī rì
- 成語解釋:
- 同“魯陽揮戈”。
- 成語出處:
- 明·李東陽《得文敬雙塔寺和章招之不至四疊韻奉答》:“我歌又竟君不來,欲效魯陽揮日暮。”
-
27
六陽會首
- 成語拼音:
- liù yáng huì shǒu
- 成語解釋:
- 中醫術語,六陽脈集中在頭部。指頭
- 成語出處:
- 元·高文秀《澠池會》第二折:“對著眾官人在此,我這一去,若有些兒差失呵,我輸我這六陽會首。”
-
28
龍陽泣魚
- 成語拼音:
- lóng yáng qì yú
- 成語解釋:
- 《戰國策·魏策四》:“魏王與龍陽君共船而釣,龍陽君得十馀魚而涕下。王曰:‘有所不安乎?如是,何不相告也?’對曰:‘臣無敢不安也。’王曰:‘然則何為出涕?’曰:‘臣為王之所得魚也。’王曰:‘何謂也?’對曰:‘臣之始得魚也,臣甚喜,后得又益大,今臣直欲棄臣前
- 成語出處:
- 《戰國策·魏策四》:“魏王與龍陽君共船而釣,龍陽君得十馀魚而涕下。……王曰:‘然則何為出涕?’曰:‘臣為王之所得魚也。’王曰:‘何謂也?’對曰:‘臣之始得魚也,臣甚喜,后得又益大,今臣直欲棄臣前之所得矣。……臣亦將棄矣,臣安能無涕
-
29
櫟陽雨金
- 成語拼音:
- lì yáng yǔ jīn
- 成語解釋:
- 《史記·秦本紀》:“捍獻公呴十八年,雨金櫟陽。”張守節正義:“言雨金于秦國都,明金瑞見也。”后因以“櫟陽雨金”喻意外的恩賜。
- 成語出處:
- 《史記·秦本紀》:“捍獻公呴十八年,雨金櫟陽。”張守節正義:“言雨金于秦國都,明金瑞見也。”
-
30
洛陽紙貴
- 成語拼音:
- luò yáng zhǐ guì
- 成語解釋:
- 因為搶著抄寫左思的《三都賦》;以致洛陽的紙價高起來了。形容寫文章、著作廣泛流傳;風行一時。
- 成語出處:
- 《晉書 左思傳》:“于是豪貴之家競相傳寫,洛陽為之紙貴。”
-
31
龍陽之興
- 成語拼音:
- lóng yáng zhī xìng
- 成語解釋:
- 興:嗜好,雅興。戰國時龍陽君以男色事魏王而得寵。指喜好男色
- 成語出處: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九回:“原來薛蟠自來王夫人處住后,便知有一家學,學中廣有青年子弟,不免偶動了龍陽之興,因此也假來上學讀書。”
-
32
鳴鳳朝陽
- 成語拼音:
- míng fèng cháo yáng
- 成語解釋:
- 《詩·大雅·卷阿》:“鳳皇鳴矣,于彼高岡。梧桐生矣,于彼朝陽。”鄭玄箋:“鳳皇鳴于山脊之上者,居高視下,觀可集止,喻賢者待禮乃行,翔而后集。梧桐者,猶明君出也。生于朝陽者,被溫仁之氣,亦君德也。”后因以“鳴鳳朝陽”比喻賢臣遇明君。
- 成語出處:
- 《詩經·大雅·卷阿》:“鳳皇鳴矣,于彼高岡。梧桐生矣,于彼朝陽。”《幼學瓊林·卷一·文臣類》:“李善感直言不諱,競稱鳴鳳朝陽。”
-
33
買田陽羨
- 成語拼音:
- mǎi tián yáng xiàn
- 成語解釋:
- 指辭官歸隱。
- 成語出處:
- 宋 蘇軾《菩薩蠻》詞:“買田陽羨吾將老,從來只為溪山好。”
-
34
被發陽狂
- 成語拼音:
- pī fà yáng kuáng
- 成語解釋:
- 被發:披散頭發。披散頭發,裝作瘋狂
- 成語出處:
- 《隋書·楊伯丑傳》:“于是被發陽狂,游行市里,形體垢穢,未嘗櫛沐。”
-
35
皮里陽秋
- 成語拼音:
- pí lǐ yáng qiū
- 成語解釋:
- 皮里:內在;陽秋:即春秋;因晉簡文帝之母名阿春;晉人避諱;改“春秋”為“陽秋”;春秋:即春秋筆法。對人物、事件的褒貶不在表面而在內里。
- 成語出處: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賞譽》:“褚季野皮里陽秋,謂其裁中也。”
-
36
潛竊陽剽
- 成語拼音:
- qián qiè yáng piāo
- 成語解釋:
- 公開或不公開地剽竊。
- 成語出處:
- 明·方孝孺《答張廷璧書》:“今天下學者靡靡焉,惟習之所同;潛竊陽剽,無所顧忌。”
-
37
三迭陽關
- 成語拼音:
- sān dié yáng guān
- 成語解釋:
- 三迭:反復歌唱某一句;陽關:古關名,在今甘肅敦煌縣西南。原指古代送別的曲調。后也比喻離別。
- 成語出處:
- 唐·王維《渭城曲》詩:“渭城朝雨浥清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
38
三疊陽關
- 成語拼音:
- sān dié yáng guān
- 成語解釋:
- 即《陽關三疊》。琴曲。琴譜以唐王維《送元二使安西》詩為主要歌詞,并引申詩意,增添詞句,抒寫離別之情。因全曲分三段,原詩反復三次,故稱“三疊”。后泛指送
- 成語出處:
- 宋 周邦彥《蘇幕遮》詞:“《三疊陽關》聲漸杳。斷雨殘云,只怕巫山曉。”
-
39
三陽開泰
- 成語拼音:
- sān yáng kāi tài
- 成語解釋:
- 《周易》稱爻連的為陽卦,斷的為陰爻,正月為泰卦,三陽生于下;冬去春來,陰消陽長,有吉亨之象。常用以稱頌歲首或寓意吉祥。
- 成語出處:
- 《易·泰》:“泰,小往大來,吉亨。”《宋史·樂志》:“三陽交泰,日新惟良。”
-
40
汶陽田反
- 成語拼音:
- wèn yáng tián fǎn
- 成語解釋:
- 比喻失而復返。
- 成語出處:
- 清·袁枚《隨園詩話》第三卷:“先失楚弓,旋歸趙璧。汶陽田反,合浦珠還。”
* 陽的成語,帶陽字的成語,包含陽字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