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金字的成語 (404個)
-
161
金瓶素綆
- 成語拼音:
- jīn píng sù gěng
- 成語解釋:
- 金瓶:汲水器皿;素:白色;綆:井繩。指井上汲水的器具
- 成語出處:
- 《古樂府·淮南王篇》:“后園作井銀作床,金瓶素綆汲寒漿。”
-
162
金漆飯桶
- 成語拼音:
- jīn qī fàn tǒng
- 成語解釋:
- 飯桶:比喻無用的人。用金漆漆過的飯桶。指服飾華麗而無德無才的人
- 成語出處: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27回:“說說也氣人!他背后說老師是個‘金漆飯桶’。”
-
163
金漆馬桶
- 成語拼音:
- jīn qī mǎ tǒng
- 成語解釋:
- 馬桶:糞桶。用金漆漆過的糞桶。指服飾華麗而無德無才的人
- 成語出處: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34回:“一個個不管自己肚子里是一團糞草,只顧外面打扮得美服華冠,可不象個金漆馬桶。”
-
164
金人緘口
- 成語拼音:
- jīn rén jiān kǒu
- 成語解釋:
- 金人:銅制的人。緘口:封嘴,指緘默不言。銅人閉口不講話。形容言詞謹慎。亦作“金人三緘”。
- 成語出處:
- 三國·魏·王肅《孔子家語》第三卷:“孔子觀周,遂入太祖后稷之廟,廟堂右階之前,有金人焉,三緘其口,而銘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
-
165
金人三緘
- 成語拼音:
- jīn rén sān jiān
- 成語解釋:
- 比喻因有顧慮而閉口不說話
- 成語出處:
- 《孔子家語 觀周》:“孔子觀周,遂入太祖后稷之廟。廟堂右階之前有金人焉。三緘其口,而銘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
-
166
金人之箴
- 成語拼音:
- jīn rén zhī zhēn
- 成語解釋:
- 比喻因有顧慮而閉口不說話。
- 成語出處:
- 《孔子家語 觀周》:“孔子觀周,遂入太祖后稷之廟,廟堂右階之前有金人焉,三緘其口,而銘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
-
167
金舌弊口
- 成語拼音:
- jīn shé bì kǒu
- 成語解釋:
- 金舌:用金子做舌頭;弊:破。用金做的舌頭,說破了嘴。比喻說話很多,枉費口舌。
- 成語出處:
- 《荀子·正論》:“金舌弊口,猶將無益也。”
-
168
金石不渝
- 成語拼音:
- jīn shí bù yú
- 成語解釋:
- 像金石一樣不可改變。形容堅守盟約、節操等。
- 成語出處:
- 宋·歐陽修《除許懷德制》:“享爵祿之崇高,荷寵靈之優渥,挺金石不渝之操。”
-
169
家書抵萬金
- 成語拼音:
- jiā shū dǐ wàn jīn
- 成語解釋:
- 比喻家信的珍貴。
- 成語出處:
- 唐·杜甫《春望》詩:“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
170
金石交
- 成語拼音:
- jīn shí jiāo
- 成語解釋:
- 金石:金屬和石頭,比喻堅固;交:交情。像金石般堅固的交情
- 成語出處:
- 東漢·班固《漢書·韓信傳》:“今足下雖自以為與漢王為金石交,然終為漢王所禽矣。”
-
171
金石交情
- 成語拼音:
- jīn shí jiāo qíng
- 成語解釋:
- 見“金石之交”。
- 成語出處:
- 明·胡文煥《群音類選·葛衣記·到既渝盟》:“絲蘿契合原非強,為其把金石交情一旦忘。”
-
172
金石可開
- 成語拼音:
- jīn shí kě kāi
- 成語解釋:
- 見“金石為開”。
- 成語出處:
- 沙汀《范老老師》:“他更是從容不迫,把所有足以證明內戰之會停止的種種論據羅列出來,融會在一種金石可開的信心里面。”
-
173
金石良言
- 成語拼音:
- jīn shí liáng yán
- 成語解釋:
- 比喻非常寶貴的教導或勸告
- 成語出處:
- 《白雪遺音 馬頭調 金石良言》:“金石良言將你勸,休嫌絮煩。”
-
174
金石絲竹
- 成語拼音:
- jīn shí sī zhú
- 成語解釋:
- 金:指金屬制的樂器;石:指石制的磬;絲:指弦類樂器;竹:指管類樂器。泛指各種樂器。也形容各種聲音。
- 成語出處:
- 西漢 戴圣《禮記 樂記》:“金石絲竹,樂之器也。”
-
175
金書鐵券
- 成語拼音:
- jīn shū tiě quàn
- 成語解釋:
- 鐵券:古代帝王賜給功臣的鐵制憑證。古代帝王賜給功臣世代享受優遇或免罪的憑證
- 成語出處:
- 唐·羅隱《代武肅王錢繆謝賜鐵券表》:“賜臣金書鐵券一道。”
-
176
金石為開
- 成語拼音:
- jīn shí wèi kāi
- 成語解釋:
- 金屬和石頭都會被打開。常與“精誠所至”連用。比喻真誠能產生巨大的感動力量;從而戰勝一切困難。
- 成語出處:
- 西漢 劉向《新序 雜事四》:“熊渠子見其誠心,而金石為之開,況人心乎?”
-
177
金聲玉服
- 成語拼音:
- jīn shēng yù fú
- 成語解釋:
- 見“金聲玉色”。
- 成語出處:
- 戰國·宋·墨翟《墨子·經說》:“實,其志氣之見也;使人如己,不若金聲玉服。”
-
178
金聲玉潤
- 成語拼音:
- jīn shēng yù rùn
- 成語解釋:
- 比喻文章氣韻優美
- 成語出處:
- 東漢 班固《東都賦》:“玉潤而金聲。”
-
179
金聲玉色
- 成語拼音:
- jīn shēng yù sè
- 成語解釋:
- 比喻人的堅貞品格和操守。
- 成語出處:
- 《尚書大傳》第四卷:“千七百七十三諸侯,皆莫不磬折玉音,金聲玉色。”
-
180
金聲玉振
- 成語拼音:
- jīn shēng yù zhèn
- 成語解釋:
- 用鐘發聲;用磬收韻;集六音之大成。形容聲音動聽。也比喻德行高尚;才學卓絕;比喻文辭優美。
- 成語出處:
- 先秦 孟軻《孟子 萬章下》:“集大成也者,金聲而玉振之也。金聲也者,始條理也;玉振之也者,終條理也。始條理者,智之事也;終條理者,圣之事也。”
* 金的成語,帶金字的成語,包含金字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