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帶過字的成語 (207個)

    101

    不暇

    成語拼音:
    jiù guò bù xiá
    成語解釋:
    見“救不贍”。
    成語出處:
    宋·蘇舜欽《上三司副使段公書》:“符檄督責,終日憔悴,而救不暇,惘然自疑。”
    102

    駒光

    成語拼音:
    jū guāng guò xì
    成語解釋:
    指光陰易逝
    成語出處:
    清 吳趼人《痛史》第21回:“先生,何必自苦!人生如駒光隙,總要及時行樂,方是達人。”
    103

    將功折

    成語拼音:
    jiāng gōng shé guò
    成語解釋:
    同“將功折罪”。
    成語出處:
    元·李直夫《虎頭牌》第三折:“既然他復殺了一陣,奪的人口牛羊馬匹回來了,這等呵將功折,饒了他項上一刀。”
    104

    記功忘

    成語拼音:
    jì gōng wàng guò
    成語解釋:
    見“記功忘失”。
    成語出處:
    明·張居正《為故大學士高拱乞恩疏》:“山藏川納,記功忘者,明主之深仁也。”
    105

    自訟

    成語拼音:
    jì guò zì sòng
    成語解釋:
    檢討自己的錯而內心自責。
    成語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公冶長》:“吾未能見其而內自訟者也。”
    106

    進思盡忠,退思補

    成語拼音:
    jìn sī jìn zhōng,tuì sī bǔ guò
    成語解釋:
    在朝廷做官,就忠心耿耿報效君主;辭官隱退時,就反省自己,以彌補失。
    成語出處:
    《左傳·宣公十二年》:“林父之事君也,進思盡忠,退思補,社稷之衛也,若之何殺之?”
    107

    矯枉

    成語拼音:
    jiǎo wǎng guò dāng
    成語解釋:
    比喻糾正錯誤超了應有的限度。同“矯枉正”。
    成語出處:
    清 周亮工《書影》卷四:“石公此論,未為不是;惜乎矯枉當,遂開后人口實。”
    108

    矯枉

    成語拼音:
    jiǎo wǎng guò zhèng
    成語解釋:
    矯:糾正;枉:彎曲;正:超了限度。彎向另一方。把彎曲的東西扭直;超了限度而彎向另一方。比喻糾正謬誤超了應有的限度。
    成語出處: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仲長統傳》:“逮至清世,則復入矯枉正之檢。”
    109

    矯枉

    成語拼音:
    jiǎo wǎng guò zhí
    成語解釋:
    比喻糾正錯誤超了應有的限度。同“矯枉正”。
    成語出處:
    漢 袁康《越絕書 篇敘外傳記》:“子之復仇,臣之討賊,至誠感天,矯枉直,乳狗哺虎,不計禍福。”
    110

    矯枉

    成語拼音:
    jiǎo wǎng guò zhōng
    成語解釋:
    比喻糾正錯誤超了應有的限度。同“矯枉正”。
    成語出處:
    唐 張說《吊陳司馬書》:“矯枉中,斯害也已。”
    111

    撟枉

    成語拼音:
    jiǎo wǎng guò zhèng
    成語解釋:
    指糾正偏差而超必要的限度
    成語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諸侯王表序》:“而藩國大者夸州兼郡,連城數十,宮室百官同制京師,可謂撟往其正矣。”
    112

    盡忠拂

    成語拼音:
    jìn zhōng bì guò
    成語解釋:
    拂:通“弼”,糾正,輔佐。竭盡忠心幫助上級改正錯誤
    成語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秦始皇本紀》:“當此時也,世非無深慮知化之士也,然所以不敢盡忠拂者,秦俗多異諱之禁,忠言未卒于口而身為戮沒矣。”
    113

    列功覆

    成語拼音:
    liè gōng fù guò
    成語解釋:
    羅列功績,掩蓋
    成語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陳湯傳》:“言威武勤勞則大于方叔、吉甫,列功覆則優于齊桓、貳師。”
    114

    其辭

    成語拼音:
    lǐ guò qí cí
    成語解釋:
    :超。說理甚而文采不足
    成語出處:
    南朝·梁·鐘嶸《詩品》:“稍尚虛談,于時篇什,理其辭,淡乎寡味。”
    115

    老鼠

    成語拼音:
    lǎo shǔ guò jiē
    成語解釋:
    比喻害人的東西,人人痛恨。亦作“老鼠街,人人喊打”。
    成語出處:
    毛澤東《反對黨八股》:“弄得這兩個怪物原形畢露,‘老鼠街,人人喊打’,這兩個怪物也就容易消滅了。”
    116

    老鼠街,人人喊打

    成語拼音:
    lǎo shǔ guò jiē,rén rén hǎn dǎ
    成語解釋:
    比喻害人的東西,大家一致痛恨。
    成語出處:
    毛澤東《反對黨八股》:“弄得這兩個怪物原形畢露,‘老鼠街,人人喊打’,這兩個怪物也就容易消滅了。”
    117

    其實

    成語拼音:
    míng guò qí shí
    成語解釋:
    名聲超實際才能。
    成語出處:
    西漢 韓嬰《韓詩外傳》第一卷:“祿其功者削,名其實者損。”
    118

    面紅

    成語拼音:
    miàn hóng guò ěr
    成語解釋:
    形容因激動、窘迫、發怒或羞漸而臉色漲紅的樣子
    成語出處: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四回:“那安公子羞得面紅耳,眼觀鼻、鼻觀心的答應了一聲。”
    119

    蒙混

    成語拼音:
    méng hùn guò guān
    成語解釋:
    用欺騙的手段逃避詢問或審查。
    成語出處:
    林予《雁飛塞北》第34章:“你是想靠這場大水來蒙混關!不行,這一關你不了。”
    120

    名聲

    成語拼音:
    míng shēng guò shí
    成語解釋:
    名聲超實際。指虛有其名。
    成語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陳豨傳贊》:“及為將軍守邊,招致賓客而下士,名聲實。”
    * 過的成語,帶過字的成語,包含過字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