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帶足字的成語 (290個)

    141

    胼胝手

    成語拼音:
    pián zhī shǒu zú
    成語解釋:
    見“胼手胝”。
    成語出處:
    康有為《大同書》甲部第二章:“農民窮苦,胼胝手以經營之,而終歲之勤,一粒無獲。”
    142

    傾柯衛

    成語拼音:
    qīng kē wèi zú
    成語解釋:
    《左傳·成公十七年》:“仲尼曰:‘鮑莊子之知不如葵,葵猶能衛其。’”杜預注:“葵傾葉向日,以蔽其根。”后因以“傾柯衛”指善于保護自己。
    成語出處:
    《左傳·成公十七年》:“仲尼曰:‘鮑莊子之知不如葵,葵猶能衛其。’”杜預注:“葵傾葉向日,以蔽其根。”
    143

    千里之行,始于

    成語拼音:
    qiān lǐ zhī xíng,shǐ yú zú xià
    成語解釋:
    走一千里路,是從腳下第一步開始的。比喻事情是從頭做起,逐步進行的。
    成語出處:
    先秦 李耳《老子》第64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下。”
    144

    千里之

    成語拼音:
    qiān lǐ zhī zú
    成語解釋:
    原指千里馬。后也用以比喻英俊的人才。
    成語出處:
    漢·韓嬰《韓詩外傳》卷七:“使驥不得伯樂,安得千里之。造父亦無千里之手矣。”
    145

    情若手

    成語拼音:
    qíng ruò shǒu zú
    成語解釋:
    :指兄弟。情誼深厚,如同兄弟一樣
    成語出處:
    《剪燈新話·孫恭人傳》:“乃顧視其卒,周其飲食,寬其桎梏,情若手,卒感激入骨。”
    146

    親如手

    成語拼音:
    qīn rú shǒu zú
    成語解釋:
    :指兄弟。像兄弟一樣的親密。
    成語出處:
    元 孟漢卿《魔合羅》第四折:“想兄弟情親如手,怎下的生心將兄命虧?”
    147

    親若手

    成語拼音:
    qīn ruò shǒu zú
    成語解釋:
    :指兄弟。像兄弟一樣的親密
    成語出處:
    《金史·謝庫德》:“歡都、冶訶及劾者、拔達、盆納五人者,不離左右,親若手,元勛之最著者也。”
    148

    跫然

    成語拼音:
    qióng rán zú yīn
    成語解釋:
    跫:腳步聲。原指長期住在荒涼寂寞的地方,對別人的突然來訪感到欣悅。后常比喻難得的來客。
    成語出處:
    《莊子·徐無鬼》:“夫逃虛空者,藜藋柱乎鼪鼬之徑,踉位其空,聞人音跫然而喜矣。”
    149

    翹首企

    成語拼音:
    qiáo shǒu qǐ zú
    成語解釋:
    仰起頭,踮起腳。形容盼望殷切。
    成語出處:
    三國 魏 陳琳《檄吳將校部曲文》:“是以立功之士,莫不翹引領,望內響應。”
    150

    情同手

    成語拼音:
    qíng tóng shǒu zú
    成語解釋:
    情:交誼;交情;手:喻指兄弟。比喻感情很好;像親兄弟一樣。
    成語出處:
    明 許仲琳《封神演義》第41回:“辛環曰:‘名雖各姓,情同手。’”
    151

    并馳

    成語拼音:
    qí zú bìng chí
    成語解釋:
    馳:疾行,馳驅。并行前進,不分先后
    成語出處:
    三國·魏·曹丕《典論·論文》:“咸以自騁驥騄于千里,仰齊而并馳。”
    152

    并驅

    成語拼音:
    qí zú bìng qū
    成語解釋:
    謂齊頭并進,不分高下。
    成語出處:
    晉·陳壽《三國志·蜀志·彭羕傳》:“卿才具秀拔,主公相待至重,謂卿當與孔明、孝直諸人齊并驅。”
    153

    八手

    成語拼音:
    qī zú bā shǒu
    成語解釋:
    見“七腳八手”。
    成語出處:
    沙汀《替身》:“這時候,那個可憐的鹽客,已經在七八手下打扮好了。”
    154

    而待

    成語拼音:
    qiáo zú ér dài
    成語解釋:
    踮起腳等待。比喻很快就能實現。
    成語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高祖本紀》:“大臣內叛,諸侯外反,亡可翹而待也。”
    155

    而待

    成語拼音:
    qiāo zú ér dài
    成語解釋:
    踮起腳跟等待。形容短時間內便能見到事情的結果。語出《漢書·高帝紀》:“大臣內畔,諸將外反,亡可蹻待也。”
    成語出處:
    語出《漢書·高帝紀》:“大臣內畔,諸將外反,亡可蹻待也。”
    156

    而待

    成語拼音:
    qǐ zú ér dài
    成語解釋:
    抬起腳后跟等著。比喻盼望在不久的將來實現
    成語出處:
    157

    矯首

    成語拼音:
    qǐ zú jiǎo shǒu
    成語解釋:
    :踮起腳后跟;矯:通“翹”,舉起。踮起腳跟抬起頭。比喻殷切地盼望
    成語出處:
    宋·呂祖謙《東萊博議》:“巍然被袞,號稱天子,顧乃企矯首待晉之予奪以為輕重,何其衰也。”
    158

    可待

    成語拼音:
    qiào zú kě dài
    成語解釋:
    :抬起腳。一舉的時間內即可等到。比喻很快就能實現
    成語出處:
    清·夏燮《中西紀事·庚申換約之役》:“種種危亡,翹可待,又安有掃蕩廓清之日。”
    159

    抗手

    成語拼音:
    qiāo zú kàng shǒu
    成語解釋:
    手舞蹈貌。
    成語出處:
    明·張居正《門生為師相中玄高公六十壽序》:“今天子基命宥密,孰與成王賢,其委任公不在周公下,薄海內外皆蹺抗手,歌頌盛德。”
    160

    抗首

    成語拼音:
    qiāo zú kàng shǒu
    成語解釋:
    踮起腳跟,仰起頭。形容熱切期望的樣子。
    成語出處:
    西漢·揚雄《長楊賦》:“自上仁所不化,茂德所不綏,莫不蹺抗首,請獻厥珍。”
    * 足的成語,帶足字的成語,包含足字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