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帶足字的成語 (290個)

    261

    踏實地

    成語拼音:
    zú tà shí dì
    成語解釋:
    猶言腳踏實地。
    成語出處:
    徐鑄成《報海舊聞》五一:“所有有靈魂的人,都應踏實地,奮發自雄。”
    262

    沾體涂

    成語拼音:
    zhān tǐ tú zú
    成語解釋:
    沾:浸濕、浸染;涂:泥。身體被沾濕,腳被沾上了泥土。形容耕作的勞苦
    成語出處:
    春秋·魯·左丘明《國語·齊語》:“沾體涂,暴其發膚,盡其四肢之敏,以從事于田野。”
    263

    椎心頓

    成語拼音:
    zhuī xīn dùn zú
    成語解釋:
    同“椎胸頓”。
    成語出處:
    梁啟超《中國積弱溯源論》第四節:“每一循省未嘗不椎心頓,仰天長慟也。”
    264

    椎胸頓

    成語拼音:
    zhuī xiōng dùn zú
    成語解釋:
    形容人悲痛、悔恨等時的情狀。
    成語出處:
    梁啟超《中國積弱溯源論》第二節:“無以少異于平時,乃椎胸頓,痛恨于我國民之心既已死盡也。”
    265

    椎膺頓

    成語拼音:
    zhuī yīng dùn zú
    成語解釋:
    同“椎胸頓”。
    成語出處:
    聞一多《女神之時代精神》:“難怪個個中國青年讀《女神》,沒有不椎膺頓,同《湘累》里的屈原同聲叫道——哦,好悲切的歌詞!”
    266

    音空谷

    成語拼音:
    zú yīn kōng gǔ
    成語解釋:
    比喻難得的人物或言論。
    成語出處:
    明·湯顯祖《答王相如書》:“音空谷,乃有相如。”胡熊鍔《粲如到問偕隱內子目疾代賦以謝之》詩:“眼底浮云成變幻,音空谷到沈幽。”
    267

    音跫然

    成語拼音:
    zú yīn qióng rán
    成語解釋:
    跫:腳步聲。原指長期住在荒涼寂寞的地方,對別人的突然來訪感到欣悅。后常比喻難得的來客。
    成語出處:
    《莊子·徐無鬼》:“夫逃虛空者,藜藋柱乎鼪鼬之徑,踉位其空,聞人音跫然而喜矣。”
    268

    成語拼音:
    zú yī zú shí
    成語解釋:
    衣食豐。指生活富裕。
    成語出處:
    《敦煌變文集 丑女緣起》:“我佛當日為救門徒六道輪回,猶如舟船,般運眾生,達于彼岸。此時總得見佛,今世食。”
    269

    振衣濯

    成語拼音:
    zhèn yī zhuó zú
    成語解釋:
    :洗腳。抖掉衣服上的灰塵,洗去腳上的污垢。形容放棄世俗生活的榮華富貴,立志在山中隱居。
    成語出處:
    晉·左思《詠史》詩之五:“振衣千仞岡,濯萬里流。”
    270

    濯纓濯

    成語拼音:
    zhuó yīng zhuó zú
    成語解釋:
    水清就洗帽帶,水濁就洗腳。后比喻人的好壞都是由自己決定
    成語出處:
    戰國·鄒·孟軻《孟子·離婁上》:“有孺子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孔子曰:‘小子聽之。清斯濯纓,濁斯濯,自取之也。’”
    271

    不殆

    成語拼音:
    zhī zú bù dài
    成語解釋:
    殆:危險。知道滿就不會遭受危險
    成語出處:
    漢·荀悅《漢紀·宣帝紀》:“太傅疏廣謂少傅受曰:‘吾聞知止不辱,知不殆,功成名遂而身退,天之道也。”
    272

    不辱

    成語拼音:
    zhī zú bù rǔ
    成語解釋:
    知道滿就不會受到羞辱。表示不要有貪心。
    成語出處:
    先秦 李耳《老子》:“知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273

    不辱,知止不殆

    成語拼音:
    zhī zú bù rǔ,zhī zhǐ bù dài
    成語解釋:
    殆:危險。知道滿就不會遭受侮辱,知道適可而止就不會遇到危險
    成語出處:
    春秋·楚·李耳《老子》:“知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274

    常樂

    成語拼音:
    zhī zú cháng lè
    成語解釋:
    知道滿;就總是快樂。形容安于已經得到的利益、地位等。
    成語出處:
    先秦 李耳《老子》:“禍莫大于不知,咎莫大于欲得,故知矣。
    275

    成語拼音:
    zhī zú cháng zú
    成語解釋:
    人沒有過多的要求就能時常覺得滿、快樂
    成語出處:
    春秋·楚·李耳《老子》:“禍莫大于不知,咎莫大于欲得。故知矣。”
    276

    智多謀

    成語拼音:
    zú zhì duō móu
    成語解釋:
    夠的才智;大量的計謀。形容善于動腦筋出主意。謀:計謀。
    成語出處:
    元 無名氏《錦云堂暗定連環計》:“老夫遍觀朝中,智多謀,無如司徒者。”
    277

    累息

    成語拼音:
    zhòng zú lèi xī
    成語解釋:
    同“重屏氣”。
    成語出處:
    《梁書·柳忱傳》:“朝遷狂悖,為惡日滋,頃聞京師長者,莫不重累息。”宋·司馬光《資治通鑒》卷第一百七十三:“于是內外恐怖,人不自安,皆求茍免,莫有固志,重累息,以逮于終。”
    278

    屏氣

    成語拼音:
    zhòng zú píng qì
    成語解釋:
    謂畏懼之甚。
    成語出處:
    《宋書·柳元景傳》:“師祖嚴暴無常,元景雖荷寵遇,恒慮及禍。太宰江夏王義恭及諸大臣,莫不重屏氣,未嘗敢私往來。”
    279

    屏息

    成語拼音:
    zhòng zú píng xī
    成語解釋:
    同“重屏氣”。
    成語出處:
    宋·葉適《法度總論二》:“魏武雖嚴科條,審律令,以重屏息操制群下,而截然使人各得自盡以行其職守者猶在也。”
    280

    無求

    成語拼音:
    zhī zú wú qiú
    成語解釋:
    人知道滿就不會有過多的貪求
    成語出處:
    晉·葛洪《神仙傳》:“車服咸儀,知無求。”
    * 足的成語,帶足字的成語,包含足字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