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觸字的成語 (52個)
-
41
蠻爭觸斗
- 成語拼音:
- mán zhēng chù dòu
- 成語解釋:
- 蠻:蠻氏;觸:觸氏。《莊子》中的在蝸牛兩角的兩個小國,因細小的緣故而引起的爭端
- 成語出處:
- 戰國·宋·莊周《莊子·則陽》:“有國于蝸之左角者,曰觸氏,有國于蝸之右角者,曰蠻氏。時相與爭地而戰,伏尸數萬,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
-
42
窮鳥觸籠
- 成語拼音:
- qióng niǎo chù lóng
- 成語解釋:
- 窮:窘困。比喻處境窘迫而掙扎不脫
- 成語出處:
- 《舊唐書·僖宗紀》:“既知四隅斷絕,百計奔沖,如窮鳥觸籠,似飛蛾赴焰。”
-
43
虛船觸舟
- 成語拼音:
- xū chuán chù zhōu
- 成語解釋:
- 虛:空;舟:船。比喻虛心可以遠離災禍
- 成語出處:
- 戰國·宋·莊周《莊子·山水》:“方舟而濟于河,有虛船來觸舟,雖有偏心之人不怒。”
-
44
小鹿觸心頭
- 成語拼音:
- xiǎo lù chù xīn tóu
- 成語解釋:
- 形容因為害怕而心臟急劇地跳動。
- 成語出處:
- 清·翟灝《通俗編·獸畜》:“為帝迫困于斯,見之汗濕衣襟,若小鹿之觸吾心頭。”
-
45
羊觸藩籬
- 成語拼音:
- yáng chù fān lí
- 成語解釋:
- 羊角勾掛在籬笆上。形容既不能進,也不能退。
- 成語出處:
- 明 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三十一回:“前無所往,退無所歸,羊觸藩籬,進退兩難。”
-
46
一觸即發
- 成語拼音:
- yī chù jí fā
- 成語解釋:
- 觸:碰。即:就。原指把箭扣在弦上;拉開弓等著射出去。比喻事態發展到了十分緊張的階段;稍一觸動就立即會爆發。
- 成語出處:
- 宋 張詠《乖崖集》:“鯸鯣憤悱,迎流獨逝,偶物一觸,厥怒四起。”
-
47
一觸即潰
- 成語拼音:
- yī chù jí kuì
- 成語解釋:
- 一碰就崩潰。形容極脆弱;經不起一碰。
- 成語出處:
- 范文瀾《中國近代史》上冊第一章:“奕山與奕經同樣,經過輕舉妄動,一觸即潰、喪膽、乞降三個程序,結束了浙江軍事。”
-
48
搖手觸禁
- 成語拼音:
- yáo shǒu chù jìn
- 成語解釋:
- 搖:動;觸:觸犯。搖一下手就觸犯禁令。比喻法令繁瑣苛刻。
- 成語出處:
- 東漢 班固《漢書 食貨志下》:“民搖手觸禁,不得耕桑,繇役煩劇。”
-
49
引伸觸類
- 成語拼音:
- yǐn shēn chù lèi
- 成語解釋:
- 亦作“引申觸類”。謂從某一事物的原則,延展推廣到同類的事物。語本《易·系辭上》:“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
- 成語出處:
- 語出《易·系辭上》:“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
-
50
引申觸類
- 成語拼音:
- yǐn shēn chù lèi
- 成語解釋:
- 見“引伸觸類”。
- 成語出處:
- 清·龔自珍《上大學士書》:“故事何足拘泥?但天下事有牽一發而全身為之動者,不得不引申觸類及之也。”
-
51
轉喉觸諱
- 成語拼音:
- zhuǎn hóu chù huì
- 成語解釋:
- 謂一說話或一寫文章就觸犯忌諱。
- 成語出處:
- 唐·韓愈《送窮文》:“各有主張,私立名字,捩手覆羹,轉喉觸諱。凡所以使吾面目可憎、語言無味者,皆子之志也。”
-
52
指佞觸邪
- 成語拼音:
- zhǐ nìng chù xié
- 成語解釋:
- 佞:花言巧語的小人;觸:沖撞。指斥奸小,抵制邪惡
- 成語出處:
- 唐·李世民《唐太宗敕》:“憲宦之職,在指佞觸邪。”
* 觸的成語,帶觸字的成語,包含觸字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