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帶虎字的成語 (342個)

    201

    龍潭

    成語拼音:
    lóng tán hǔ xué
    成語解釋:
    潭:深水坑;穴:動物的窩。龍潛居的深潭;藏身的穴窩。比喻極其兇險的地方。
    成語出處: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60回:“有分教,盧浚義撇卻錦簇珠圍,來試龍潭穴。”
    202

    龍騰

    成語拼音:
    lóng téng hǔ xiào
    成語解釋:
    聲勢壯盛貌。
    成語出處:
    明·陳子龍《望下邳作七言古》:“龍騰嘯勢莫當,誰知芒腸云飛揚?”
    203

    龍騰

    成語拼音:
    lóng téng hǔ yuè
    成語解釋:
    騰、躍:跳起;跳躍。像龍那樣飛騰;像那樣跳躍。形容非常活躍的姿態。也作“龍跳躍。”
    成語出處:
    唐 嚴從《擬三國名臣贊序》:“圣人受命,賢人受任;龍騰躍,風流云蒸,求之精微,其道莫不咸系天者也。”
    204

    狼吞

    成語拼音:
    láng tūn hǔ yàn
    成語解釋:
    像狼一樣吞咽東西。形容吃東西又猛又急的樣子。
    成語出處: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34回:“有一寸見方大小,和在飯里,不上一刻工夫,狼吞咽,居然吃個精光。”
    205

    龍騰

    成語拼音:
    lóng téng hǔ zhì
    成語解釋:
    同“龍騰蹴”。
    成語出處:
    清·夏清貽《何日醒·東三省》:“戰鼓三撾,龍騰擲挪。”
    206

    龍騰

    成語拼音:
    lóng téng hǔ zhí
    成語解釋:
    同“龍騰蹴”。
    成語出處:
    諍民《五月二十一日上諭恭注》:“有拿破侖之龍騰躑,而后率輕躁之拉丁人震懾全歐。”
    207

    龍威

    成語拼音:
    lóng wēi hǔ zhèn
    成語解釋:
    形容氣勢奔放雄壯。常形容書法筆勢的遒勁有力,靈活舒展。
    成語出處:
    宋·趙與時《賓退錄》第二卷:“梁鵠書,如龍威震,劍拔弩張。”
    208

    龍行

    成語拼音:
    lóng xíng hǔ bù
    成語解釋:
    行走的姿態像龍那樣威武;像老那樣矯健。多形容人的舉止行動威儀莊重;如龍不凡。舊時指帝王的儀態。
    成語出處:
    《宋書 武帝紀》:“劉裕龍行步,視瞻不凡,恐不為人下,宜蚤為其所。”
    209

    龍驤

    成語拼音:
    lóng xiāng hǔ bù
    成語解釋:
    象龍馬昂首,如老邁步。形容氣慨威武雄壯。
    成語出處:
    三國 魏 嵇康《卜疑》:“將如毛公藺生之龍驤步,慕為壯士乎?”
    210

    龍行

    成語拼音:
    lóng xíng hǔ biàn
    成語解釋:
    《易·干》:“飛龍在天……云從龍。風從,圣人作而萬物睹。”又《革》:“大人變。”孔穎達疏:“損益前王,創制立法,有文章之美,煥然可觀,有似變,其文彪炳。”后遂以“龍行變”喻帝王革故鼎新,創制建業。
    成語出處:
    《易·干》:“飛龍在天……云從龍。風從,圣人作而萬物睹。”又《革》:“大人變。”孔穎達疏:“損益前王,創制立法,有文章之美,煥然可觀,有似變,其文彪炳。”
    211

    龍驤

    成語拼音:
    lóng xiāng hǔ shì
    成語解釋:
    象龍馬高昂著頭,象老注視著獵物。形容人的氣慨威武。也比喻雄才大略。
    成語出處:
    漢 潘勖《冊魏公九錫文》:“君龍驤視,旁眺八維,掩討逆節,折沖四海。”
    212

    龍驤

    成語拼音:
    lóng xiāng hǔ xiào
    成語解釋:
    喻氣概威武。
    成語出處:
    清·漢血愁予《崖山哀·胡鬧》:“忽必烈坐寶帳龍驤嘯,占住了燕京城鐵裹銅包。”
    213

    龍翔

    成語拼音:
    lóng xiáng hǔ yuè
    成語解釋:
    喻奮發有為。
    成語出處:
    明·葉蕃《〈寫情集〉序》:“其蓋世之姿,雄偉之志,用天下國家之心,得不發為千匯萬狀之奇而龍翔躍也。”
    214

    龍驤

    成語拼音:
    lóng xiāng hǔ zhì
    成語解釋:
    驤:馬昂首的樣子;峙:聳立。雄踞的樣子
    成語出處:
    明·方孝孺《春秋諸君子贊·公子友》:“龍驤峙,蛇豕屏竄。”
    215

    魯魚帝

    成語拼音:
    lǔ yú dì hǔ
    成語解釋:
    指文字傳抄錯誤。
    成語出處:
    晉 葛洪《抱樸子》:“諺云:‘書三寫,魚成魯,帝成。’”
    216

    龍躍

    成語拼音:
    lóng yuè hǔ jù
    成語解釋:
    喻超逸雄奇。
    成語出處:
    清·王夫之《夕堂永日緒論外編》:“至若涇陽先生,以龍躍踞之才,左宜右有,隨手合轍,意至而詞隨,更不勞其揀擇。”
    217

    龍吟

    成語拼音:
    lóng yín hǔ xiào
    成語解釋:
    吟:鳴、叫;嘯:獸類長聲吼叫。像龍一樣長鳴;像一樣咆哮。原比喻同類事物互相感應。現多比喻吟誦的聲音抑揚頓挫。也用以形容響聲洪大;氣勢盛大。
    成語出處:
    唐 李頎《聽安萬善吹觱篥歌》:“龍吟嘯一時發,萬籟百泉相與秋。”
    218

    龍爭

    成語拼音:
    lóng zhēng hǔ dòu
    成語解釋:
    龍與之間的爭斗。形容斗爭或競賽十分激烈緊張。
    成語出處:
    元 馬致遠《漢宮秋》第二折:“文武每我不信你敢差排呂太后,枉以后龍爭斗,都是俺鸞交鳳友。”
    219

    龍睜

    成語拼音:
    lóng zhēng hǔ yǎn
    成語解釋:
    形容蠻橫霸道。
    成語出處: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45回:“他家一門都是龍睜眼的腳色,只有三老還是個盛德人。”
    220

    龍戰

    成語拼音:
    lóng zhàn hǔ zhēng
    成語解釋:
    同“龍爭斗”。
    成語出處:
    漢·班固《答賓戲》:“分裂諸夏,龍戰爭。”
    * 虎的成語,帶虎字的成語,包含虎字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