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若字的成語 (237個)
-
121
棄若敝屣
- 成語拼音:
- qì ruò bì xǐ
- 成語解釋:
- 亦作“棄之敝屣”。像扔掉破鞋一樣把它拋棄,比喻毫不可惜。
- 成語出處:
- 《孟子·盡心上》:“舜視棄天下,猶棄敝蹝(屣)也。”
-
122
輕若鴻毛
- 成語拼音:
- qīng ruò hóng máo
- 成語解釋:
- 見“輕于鴻毛”。
- 成語出處:
- 《晉書·皇甫謐傳》:“輕若鴻毛,重若泥沉,損之不得,測之愈深。”
-
123
契若金蘭
- 成語拼音:
- qì ruò jīn lán
- 成語解釋:
- 比喻朋友交情深厚。
- 成語出處:
-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賢媛》:“山公與嵇、阮一面,契若金蘭。”
-
124
情若手足
- 成語拼音:
- qíng ruò shǒu zú
- 成語解釋:
- 手足:指兄弟。情誼深厚,如同兄弟一樣
- 成語出處:
- 《剪燈新話·孫恭人傳》:“乃顧視其卒,周其飲食,寬其桎梏,情若手足,卒感激入骨。”
-
125
親若手足
- 成語拼音:
- qīn ruò shǒu zú
- 成語解釋:
- 手足:指兄弟。像兄弟一樣的親密
- 成語出處:
- 《金史·謝庫德》:“歡都、冶訶及劾者、拔達、盆納五人者,不離左右,親若手足,元勛之最著者也。”
-
126
闃若無人
- 成語拼音:
- qù ruò wú rén
- 成語解釋:
- 闃:寂靜。寂靜得像沒人一樣
- 成語出處:
- 孫中山《倫敦蒙難記》:“予友既抵其處,則見重門緊閉,闃若無人。”
-
127
禽獸不若
- 成語拼音:
- qín shòu bù ruò
- 成語解釋:
- 連禽獸不如。形容人格低下,品行極壞
- 成語出處:
-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95回:“海青乃能盡忠如此,彼張均、張洎輩,真禽獸不若矣!”
-
128
求賢若渴
- 成語拼音:
- qiú xián ruò kě
- 成語解釋:
- 賢:有才能的人。形容尋求優秀人才心情十分迫切;就像口渴想喝水一樣。
- 成語出處:
- 《隋書 韋世康傳》:“朕夙夜庶幾,求賢若渴,冀與公共治天下,以致太平。”
-
129
其應若響
- 成語拼音:
- qí yìng ruò xiǎng
- 成語解釋:
- 比喻對答迅速,反應極快。
- 成語出處:
- 先秦 莊周《莊子 天下》:“其動若水,其靜若鏡,其應若響。”
-
130
趨之若鶩
- 成語拼音:
- qū zhī ruò wù
- 成語解釋:
- 趨:奔赴;舊附快走。鶩:鴨子。像鴨子一樣成群跑過去。比喻很多人急著趕去。
- 成語出處:
- 清·曾樸《孽海花》第二十七回:“京外的官員,那個不趨之若鶩呢!”
-
131
趨之若騖
- 成語拼音:
- qū zhī ruò wù
- 成語解釋:
- 鶩:鴨。像鴨子一樣成群跑過去。比喻很多人爭著趕去。
- 成語出處:
- 清 曾樸《孽海花》第27回:“白云觀就是他納賄的機關,高道士就是他作惡的心腹,京外的官員,那個不趨之若騖呢!”
-
132
若敖鬼餒
- 成語拼音:
- ruò áo guǐ něi
- 成語解釋:
- 若敖:指春秋時楚國的若敖氏;餒:餓。若敖氏的鬼受餓了。比喻沒有后代,無人祭祀。
- 成語出處:
- 《左傳·宣公四年》:“若敖氏之鬼,不其餒爾?”
-
133
若敖之鬼
- 成語拼音:
- ruò áo zhī guǐ
- 成語解釋:
- 若敖:指春秋時楚國的若敖氏。若敖氏的鬼將因滅宗而無人祭祀。比喻沒有后代,無人祭祀。
- 成語出處:
- 《左傳 宣公四年》:“鬼猶求食,若敖氏之鬼,不其餒爾?”
-
134
若崩厥角
- 成語拼音:
- ruò bēng jué jiǎo
- 成語解釋:
- ①像野獸折了頭角一樣。比喻危懼不安的樣子。②叩頭的聲響像山崩一樣。形容十分恭敬的樣子。
- 成語出處:
- 《書 泰誓中》:“百姓懔懔,若崩厥角。”孔傳:“言民畏紂之虐,危懼不安,若崩摧其角,無所容頭。”
-
135
若不勝衣
- 成語拼音:
- ruò bù shèng yī
- 成語解釋:
- 形容身體羸弱,好像連衣服的重量都不能承擔。
- 成語出處:
- 《淮南子 氾論》:“周公事文王也,行無專制,事無由己,身若不勝衣,言若不出口,有奉持于文王,洞洞屬屬,而將不能,恐失之,可謂能子矣。”
-
136
若存若亡
- 成語拼音:
- ruò cún ruò wáng
- 成語解釋:
- 有時記在心里,有時則忘記掉。用以形容若有若無,難以捉摸。
- 成語出處:
- 先秦 李耳《老子》:“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
-
137
若出一軌
- 成語拼音:
- ruò chū yī guǐ
- 成語解釋:
- 像出自同一個車轍。比喻兩種事物非常相似
- 成語出處:
- 清·陳田《序》:“嘉靖之季,以詩名者有后七子,李王為之冠,與前七子隔絕數十年,而此唱彼和,聲應氣求,若出一軌。”
-
138
若出一轍
- 成語拼音:
- ruò chū yī zhé
- 成語解釋:
- 轍:車轍。像出自同一個車轍。比喻兩種事物非常相似
- 成語出處:
- 宋·岳珂《桯史·湯岐公罷相》:“蓋其相兩朝,再罷相,乃累洪氏二兄弟,先后若出一轍,可笑如此。”
-
139
若合符節
- 成語拼音:
- ruò hé fú jié
- 成語解釋:
- 比喻兩者完全吻合。
- 成語出處:
- 《孟子 離婁下》:“[舜和文王]得志行乎中國,若合符節。先圣后圣,其揆一也。”
-
140
若即若離
- 成語拼音:
- ruò jí ruò lí
- 成語解釋:
- 即;湊近。好象接近;又好像不接近。形容對人保持一定距離。
- 成語出處: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這邊兩個新人在新房里乍來乍去,如蛺蝶穿花;若即若離,似蜻蜓點水。”
* 若的成語,帶若字的成語,包含若字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