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自字的成語 (562個)
-
241
聽其自然
- 成語拼音:
- tīng qí zì rán
- 成語解釋:
- 聽任它自然發展;不去過問。形容放任自流。也指尊重客觀規律。聽:聽憑。
- 成語出處:
- 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48回:“王玉輝也不懊悔,聽其自然,每日在牛公庵看書。”
-
242
陶然自得
- 成語拼音:
- táo rán zì dé
- 成語解釋:
- 自己覺得快意。
- 成語出處:
- 宋·蘇軾《楊繪可知徐州》:“坐廢十年,陶然自得。”
-
243
恬然自得
- 成語拼音:
- tián rán zì dé
- 成語解釋:
- 恬然:安靜舒適的樣子;自得:自覺得意。形容心情安靜、舒適
- 成語出處:
- 唐·駱賓王《與博昌父老書》:“野老清淡,恬然自得。”
-
244
泰然自得
- 成語拼音:
- tài rán zì dé
- 成語解釋:
- 指身體感到不尋常的舒適的滿足
- 成語出處:
-
245
泰然自若
- 成語拼音:
- tài rán zì ruò
- 成語解釋:
- 泰然:鎮靜的樣子;自若:跟平常一樣。形容碰上意外、嚴重或緊急的情況;能沉著鎮靜;不慌不忙。
- 成語出處:
- 《金史 顏盞門都傳》:“有敵忽來,雖矢石至前,泰然自若。”
-
246
坦然自若
- 成語拼音:
- tǎn rán zì ruò
- 成語解釋:
- 態度安詳,一如常態。
- 成語出處: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二十二回:“寶釵原不妄言輕動,便此時亦是坦然自若。”?
-
247
恬然自足
- 成語拼音:
- tián rán zì zú
- 成語解釋:
- 謂胸中恬淡,無處不感到滿足。
- 成語出處:
- 《西湖佳話·孤山隱跡》:“故和靖能高臥孤山,而足跡不入城市者二十余年,而從無一日不恬然自足,誠甘心于隱,而非假借也。”
-
248
吐絲自縛
- 成語拼音:
- tǔ sī zì fù
- 成語解釋:
- 比喻自己的所作所為阻礙了自己的行動自由。
- 成語出處:
-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 志公和尚十四科頌》:“聲聞執法坐禪,如蠶吐絲自縛。”
-
249
退食自公
- 成語拼音:
- tuì shí zì gōng
- 成語解釋:
- 減膳以示節儉。謂操守廉潔。
- 成語出處:
- 《詩經·召南·羔羊》:“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
250
頭梢自領
- 成語拼音:
- tóu shāo zì lǐng
- 成語解釋:
- 自己扯著頭發。比喻自討苦吃,自找麻煩。
- 成語出處:
- 元·關漢卿《調風月》第三折:“這妮子更敢有四星,把體面妝沉,把頭梢自領。”
-
251
頭稍自領
- 成語拼音:
- tóu shāo zì lǐng
- 成語解釋:
- 見“頭梢自領”。
- 成語出處:
- 元·關漢卿《玉鏡臺》第二折:“老姑娘手把著頭稍自領,索什么囑咐叮嚀。”
-
252
陶陶自得
- 成語拼音:
- táo táo zì dé
- 成語解釋:
- 自得:自己覺得快意。自己覺得舒暢快樂
- 成語出處:
- 宋·林正夫《括沁園春》:“但無思無慮,陶陶自得,任兀然而醉,恍然而醒。”
-
253
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 成語拼音:
- tiān xià běn wú shì,yōng rén zì rǎo zhī
- 成語解釋:
- 指本來沒有事,自己瞎著急或自找麻煩。
- 成語出處:
- 《新唐書 陸象先傳》:“天下本無事,庸人擾之為煩耳。”
-
254
天下本無事,庸人自召之
- 成語拼音:
- tiān xià běn wú shì,yōng rén zì zhào zhī
- 成語解釋:
- 庸人:平凡的人。指本來沒有事,自己瞎著急或自找麻煩
- 成語出處:
-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姚安公曰:‘天下本無事,庸人自召之’,其此公之謂乎?”
-
255
談笑自若
- 成語拼音:
- tán xiào zì ruò
- 成語解釋:
- 指在不平常的情況下;有說有笑;同平常一樣。自若:跟平常一樣。
- 成語出處:
- 晉 陳壽《三國志 吳志 甘寧傳》:“寧受攻累日,敵設高樓。雨射城中,士眾皆懼,惟寧談笑自若。”
-
256
談笑自如
- 成語拼音:
- tán xiào zì rú
- 成語解釋:
- 和平常一樣有說有笑。形容態度自然。
- 成語出處:
- 宋 陳師道《后山談叢》卷一:“契丹犯澶淵,急書日至,一夕凡五至,萊公不發封,談笑自如。”
-
257
嗒焉自喪
- 成語拼音:
- tà yān zì sàng
- 成語解釋:
- 嗒焉:沮喪的樣子。形容若有所失或灰心喪氣的心態
- 成語出處:
- 戰國·宋·莊周《莊子·齊物論》:“仰天而噓,嗒焉似喪其耦。”
-
258
痛自創艾
- 成語拼音:
- tòng zì chuāng yì
- 成語解釋:
- 指徹底地改正自己的過錯,重新做人。
- 成語出處:
- 明 張居正《素庵戴公墓志銘》:“里中少年有毆母者,公欲與其父直諸有司,置之重典,少年懼,叩頭流血請教,公乃許之,而其人亦痛自創艾,卒為善士,為鄉里所重如此。”
-
259
無病自炙
- 成語拼音:
- wú bìng zì jiǔ
- 成語解釋:
- 灸:灼,多指中醫用艾葉等灼燒身體某一部分的醫療方法。比喻自找苦吃或自尋煩腦。
- 成語出處:
- 《莊子·盜跖》:“柳下季曰:‘跖得無逆汝意若前乎?’孔子曰:‘然,丘所謂無病而自炙也。’”
-
260
無地自厝
- 成語拼音:
- wú dì zì cuò
- 成語解釋:
- 猶無地自容。
- 成語出處:
- 晉·陳壽《三國志·魏志·管寧傳》:“夙宵戰怖,無地自厝。”
* 自的成語,帶自字的成語,包含自字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