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帶者字的成語 (134個)

    101

    先憂事后樂事,先樂事后憂事

    成語拼音:
    xiān yōu shì zhě hòu lè shì,xiān lè shì zhě hòu yōu shì
    成語解釋:
    先為事業而憂慮,后來就為事業的成功而安樂;事業未成先享樂,后來就會為事業而憂慮
    成語出處:
    漢·戴德《大戴禮記·曾子立事》:“先憂事后樂事,先樂事后憂事。”
    102

    先憂事后樂,先傲事后憂

    成語拼音:
    xiān yōu shì zhě hòu lè,xiān ào shì zhě hòu yōu
    成語解釋:
    先為事業而憂慮,后來就為事業的成功而安樂;事業未成先驕傲,后來就會為事業而憂慮
    成語出處:
    漢·劉向《說苑·談叢》:“先憂事后樂,先傲事后憂。”
    103

    讓路

    成語拼音:
    xíng zhě ràng lù
    成語解釋:
    行走的人相互讓路。謂大家都謙遜有禮。
    成語出處:
    《孔子家語·好生》:“入其境,則耕讓畔,行讓路。”
    104

    如牛毛,成如麟角

    成語拼音:
    xué zhě rú niú máo,chéng zhě rú lín jiǎo
    成語解釋:
    牛毛:比喻多;麟角:麒麟的角,比喻少。學的人很多,學成的人極少。形容要學業有成極不容易
    成語出處:
    三國·魏·蔣濟《蔣子萬機論》:“學如牛毛,成如麟角。”
    105

    在位,能在職

    成語拼音:
    xián zhě zài wèi,néng zhě zài zhí
    成語解釋:
    有賢德的人居于掌權的地位,有才能的人擔當合適的職務
    成語出處:
    戰國·鄒·孟軻《孟子·公孫丑上》:“賢在位,能在職;國家閑暇,及是時,明其政刑。”
    106

    不懼

    成語拼音:
    yǒng zhě bù jù
    成語解釋:
    懼:害怕。有膽量的人無所畏懼。
    成語出處:
    《論語 子罕》:“子曰:'知不惑,仁不憂,勇不懼。'”
    107

    不知

    成語拼音:
    yán zhě bù zhī
    成語解釋:
    謂多言多語的人缺乏智能。
    成語出處:
    《老子》:“知不言,言不知。”河上公注:“知貴行不貴言也。駟不及舌,多言多患。”一本作“言弗知”。
    108

    弗知

    成語拼音:
    yán zhě fú zhī
    成語解釋:
    見“言不知”。
    成語出處:
    《老子》:“知不言,言不知。”河上公注:“知貴行不貴言也。駟不及舌,多言多患。”一本作“言弗知”。
    109

    何篡

    成語拼音:
    yì zhě hé cuàn
    成語解釋:
    :射鳥的人;篡:取得。射鳥的人無法取得。比喻賢隱處,免落入暴亂之手
    成語出處:
    漢·揚雄《法言·問明》:“鴻飛冥冥,弋人何篡焉?”
    110

    何慕

    成語拼音:
    yì zhě hé mù
    成語解釋:
    :射鳥的人。射鳥的人無法取得。比喻賢隱處,免落入暴亂之手
    成語出處:
    唐·張九齡《感遇》詩:“今我游冥冥,弋何所慕!”
    111

    千慮,或有一得

    成語拼音:
    yú zhě qiān lǜ,huò yǒu yī dé
    成語解釋:
    指愚鈍人的許多思慮中總會有一些可取之處。常以謙指己見。
    成語出處:
    唐 林蘊《上宰相元衡宏靖論兵書》:“茍有妖孽,某安敢不隳裂肝膽,為相公之腹心乎。愚千慮,或有一得。伏愿相公少賜采擇焉。”
    112

    千慮,必有一得

    成語拼音:
    yú zhě qiān lǜ,bì yǒu yī dé
    成語解釋:
    平凡的人在許多次考慮中,也會有一次是正確的。
    成語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淮陰侯列傳》:“臣聞智千慮,必有一失;愚千慮,必有一得。”
    113

    千慮,亦有一得

    成語拼音:
    yú zhě qiān lǜ,yì yǒu yī dé
    成語解釋:
    指愚鈍人的許多思慮中總會有一些可取之處。常以謙指己見。
    成語出處:
    《漢書 韓信傳》:“廣武君曰:‘臣聞智千慮,必有一失;愚千慮,亦有一得。’”
    114

    無意,聽有心

    成語拼音:
    yán zhě wú yì,tīng zhě yǒu xīn
    成語解釋:
    說話的人不是有心的,聽話的人卻認真計較
    成語出處:
    高陽《胡雪巖全傳·平步青云》中冊:“言無意,聽有心,這句話正觸著阿珠的‘隱痛’,要想保持平靜也不可能了。”
    115

    無罪

    成語拼音:
    yán zhě wú zuì
    成語解釋:
    :說話的人。指進言的人沒有罪過
    成語出處:
    《詩經·大序》:“言之無罪,聞之足以戒。”
    116

    無罪,聞足戒

    成語拼音:
    yán zhě wú zuì,wén zhě zú jiè
    成語解釋:
    指提意見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得不正確,也是無罪的。聽取意見的人即使沒有對方所提的缺點錯誤,也值得引以為戒。
    成語出處:
    《詩經 大序》:“言之無罪,聞之足以戒。”
    117

    云集

    成語拼音:
    yìng zhě yún jí
    成語解釋:
    應:應和。響應的人像云一樣聚集。形容響應的人多
    成語出處:
    魯迅《“吶喊”自序》:“因為這經驗使我反省,看見自己了:就是我決不是一個振臂一呼應云集的英雄。”
    118

    有長

    成語拼音:
    yǒu zhǎng zhě fēng
    成語解釋:
    :年長有德的人。有長風度。指為人品質高尚,待人寬厚
    成語出處: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60回:“荊州劉皇叔……仁慈寬厚,有長風。”
    119

    有志事竟成

    成語拼音:
    yǒu zhì zhě shì jìng chéng
    成語解釋:
    :人;竟:終于;成:成功。有志氣的人;最后一定成功。
    成語出處: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耿渰傳》:“將軍前在南陽,建此大策,常以為落落難合,有志事竟成也。”
    120

    言之無罪,聞之足以戒

    成語拼音:
    yán zhī zhě wú zuì,wén zhī zhě zú yǐ jiè
    成語解釋:
    :說話的人;聞:聽話的人;足:足以,值得;戒:警惕。指進言的人沒有罪過,聽的人足以引起警戒
    成語出處:
    《詩經·大序》:“言之無罪,聞之足以戒。”
    * 者的成語,帶者字的成語,包含者字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