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罪字的成語 (113個)
-
61
王子犯法,庶民同罪
- 成語拼音:
- wáng zǐ fàn fǎ,shù mín tóng zuì
- 成語解釋:
- 王子犯了法,和老百姓一樣處以罪刑。指王法對于王子、平民是一樣的。
- 成語出處:
- 《野叟曝言》第六七回:“眾人都道說那里話,王子犯法,庶民同罪,這是因奸殺命的事,既犯到官,還有活命的嗎。”
-
62
畏罪潛逃
- 成語拼音:
- wèi zuì qián táo
- 成語解釋:
- 潛:暗中。犯了罪怕受制裁而偷偷逃走
- 成語出處:
- 郭沫若《呂不韋與秦王政的批判》:“方士侯生、盧生等騙了始皇幾年,畏罪潛逃。”
-
63
問罪之師
- 成語拼音:
- wèn zuì zhī shī
- 成語解釋:
- 比喻前來提出嚴厲責問的人。
- 成語出處:
- 《舊唐書 侯君集傳》:“今襲人于墟墓之間,非問罪之師也。”
-
64
下車泣罪
- 成語拼音:
- xià chē qì zuì
- 成語解釋:
- 舊時稱君主對人民表示關切。
- 成語出處:
- 西漢 劉向《說苑 君道》:“禹出見罪人,下車問而泣之。”
-
65
興師見罪
- 成語拼音:
- xīng shī jiàn zuì
- 成語解釋:
- 興師:起兵。發動軍隊,聲討罪過。形容群起而嚴厲斥責對方的過失
- 成語出處:
- 明·無名氏《衣錦還鄉》第一折:“今有沛公無禮,他先入關中,封秦府庫,改秦苛法,某欲興師見罪。”
-
66
興師問罪
- 成語拼音:
- xīng shī wèn zuì
- 成語解釋:
- 宣布對方罪狀;發兵討伐。形容群起而嚴厲斥責對方的過失。興、動:發動;師:軍隊;眾:大隊人馬。
- 成語出處:
- 宋 沈括《夢溪筆談》:“元昊乃改元,制衣冠禮樂,下令國中,悉用蕃書、胡禮,自稱大夏。朝廷興師問罪。”
-
67
徙善遠罪
- 成語拼音:
- xǐ shàn yuǎn zuì
- 成語解釋:
- 趨向善良,遠離罪惡。
- 成語出處:
- 西漢·戴圣《禮記·經解》:“故禮之教化也微,其止邪也于未形,使人日徙善遠罪而不自知也。”
-
68
以功贖罪
- 成語拼音:
- yǐ gōng shú zuì
- 成語解釋:
- 贖:抵償。用功勞抵消罪過
- 成語出處:
- 晉·陳壽《三國志·吳志·凌統傳》:“以功贖罪。”
-
69
欲加之罪
- 成語拼音:
- yù jiā zhī zuì
- 成語解釋:
- 要想加罪于人,不愁找不到罪名
- 成語出處: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僖公十年》:“不有廢也,君何以興?欲加之罪,其無辭乎?”
-
70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 成語拼音:
- yù jiā zhī zuì,hé huàn wú cí
- 成語解釋:
- 要想加罪于人,不愁找不到罪名。
- 成語出處: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僖公十年》:“不有廢也,君何以興?欲加之罪,其無辭乎?”
-
71
嬰鱗獲罪
- 成語拼音:
- yīng lín huò zuì
- 成語解釋:
- 嬰:通“攖”,觸犯。觸犯龍的逆鱗就會被殺。比喻臣子進諫而招禍
- 成語出處:
- 戰國·韓·韓非《韓非子·說難》:“然其喉下有逆鱗徑尺,若有嬰之者,則必殺人。”
-
72
掩罪飾非
- 成語拼音:
- yǎn zuì shì fēi
- 成語解釋:
- 掩:遮蓋。掩飾錯誤和罪過
- 成語出處:
- 《明史·徐學詩傳》:“蓋嵩權力足以假手下石……文詞便給足以掩罪飾非。”
-
73
言者無罪
- 成語拼音:
- yán zhě wú zuì
- 成語解釋:
- 言者:說話的人。指進言的人沒有罪過
- 成語出處:
- 《詩經·大序》:“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
-
74
言者無罪,聞者足戒
- 成語拼音:
- yán zhě wú zuì,wén zhě zú jiè
- 成語解釋:
- 指提意見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得不正確,也是無罪的。聽取意見的人即使沒有對方所提的缺點錯誤,也值得引以為戒。
- 成語出處:
- 《詩經 大序》:“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
-
75
言之無罪,聞之足戒
- 成語拼音:
- yán zhī wú zuì,wén zhī zú jiè
- 成語解釋:
- 言:說話;聞:聽話;足:足以,值得;戒:警惕。指進言的人沒有罪過,聽的人足以引起警戒
- 成語出處:
- 清·汪琬《詩說序》:“詩獨主志,所為主文譎諫,與言之無罪,聞之足戒者,其詞則隱,其旨則微。”
-
76
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
- 成語拼音:
- yán zhī zhě wú zuì,wén zhī zhě zú yǐ jiè
- 成語解釋:
- 言者:說話的人;聞者:聽話的人;足:足以,值得;戒:警惕。指進言的人沒有罪過,聽的人足以引起警戒
- 成語出處:
- 《詩經·大序》:“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
-
77
罪不及孥
- 成語拼音:
- zuì bù jí nú
- 成語解釋:
- 孥:妻子與兒女的統稱。治罪止于本人,不累及妻和子女
- 成語出處: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20卷:“雖然罪不及孥,只是我死之后,無路可投。”
-
78
罪不可逭
- 成語拼音:
- zuì bù kě huàn
- 成語解釋:
- 罪責不可逃避。
- 成語出處: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97回:“某等不能速來歸順,罪不可逭。”
-
79
罪不容死
- 成語拼音:
- zuì bù róng sǐ
- 成語解釋:
- 罪惡極大,處死也抵不了所犯的罪惡
- 成語出處:
- 戰國·鄒·孟軻《孟子·離婁》:“此所謂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
80
罪不容誅
- 成語拼音:
- zuì bù róng zhū
- 成語解釋:
- 判處死刑也抵償不了所犯的罪惡。形容罪惡極大。誅:處死。
- 成語出處:
- 東漢 班固《漢書 王莽傳下》:“惡不忍聞,罪不容誅。”
* 罪的成語,帶罪字的成語,包含罪字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