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知字的成語 (413個)
-
341
知書識字
- 成語拼音:
- zhī shū shí zì
- 成語解釋:
- 指有文化修養
- 成語出處:
- 明·馮惟敏《朝天子·自遣》曲:“海翁,命窮,百不會,千無用。知書識字總成空。”
-
342
知書通禮
- 成語拼音:
- zhī shū tōng lǐ
- 成語解釋:
- 有才學,懂禮儀
- 成語出處: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116回:“看了柴進、燕青出言不俗,知書通禮,先自有八分歡喜。”
-
343
知書知禮
- 成語拼音:
- zhī shū zhī lǐ
- 成語解釋:
- 有才學,懂禮儀
- 成語出處:
- 明·高明《琵琶記·牛氏規奴》:“更羨他知書知禮,是一個不趨蹌的秀才。”
-
344
知生之民
- 成語拼音:
- zhī shēng zhī mín
- 成語解釋:
- 知生:求生存。指在與自然界斗爭中求生存的遠古人民
- 成語出處:
- 戰國·宋·莊周《莊子·盜跖》:“古者民不知衣服,夏多積薪,冬則煬之,故命之曰知生之民。”
-
345
酌水知源
- 成語拼音:
- zhuó shuǐ zhī yuán
- 成語解釋:
- 飲水要明白它的來源。比喻不忘本。
- 成語出處:
- 明·張居正《答上師相徐存齋書》之二六:“謬膺重任,得免愆尤,實老師教庇所及,酌水知源,敢忘銜結。”
-
346
眾所周知
- 成語拼音:
- zhòng suǒ zhōu zhī
- 成語解釋:
- 大家普遍知道的(周:普遍)。
- 成語出處:
- 宋 朱熹《朱子語類》:“雖十目視十手指,眾所共知之處,亦自七顛八倒了,更如何地謹獨。”
-
347
知天知地
- 成語拼音:
- zhī tiān zhī dì
- 成語解釋:
- 指知天時,通曉地利
- 成語出處:
- 春秋·齊·孫武《孫子·地形》:“知地知天,勝乃可全。”
-
348
知疼著熱
- 成語拼音:
- zhī téng zháo rè
- 成語解釋:
- 形容對人十分關心愛護(多指親人)。
- 成語出處:
-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17卷:“親生的,正在乎知疼著熱,才是兒子。”
-
349
知疼著癢
- 成語拼音:
- zhī téng zháo yǎng
- 成語解釋:
- 形容對親人的關懷、體貼。
- 成語出處: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65回:“無奈二姐倒是個多情的人,以為賈璉是終身之主了,凡事倒還知疼著癢。”
-
350
知無不盡
- 成語拼音:
- zhī wú bù jìn
- 成語解釋:
- 凡是知道的沒有不盡說的。形容發表意見毫無保留
- 成語出處:
- 《魏書·李沖傳》:“沖竭忠奉上,知無不盡,出入憂勤,形于顏色。”
-
351
知無不為
- 成語拼音:
- zhī wú bù wéi
- 成語解釋:
- 為:做。知道是應該做的就一定去做,形容盡心竭力
- 成語出處: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僖公九年》:“公家之利,知無不為,忠也。”
-
352
知無不言
- 成語拼音:
- zhī wú bù yán
- 成語解釋:
- 凡是知道的沒有不說的(言:說話)。形容發表意見毫無保留。
- 成語出處:
- 《魏書 崔光傳》:“臣之愚識,知無不言。”
-
353
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 成語拼音:
- zhī wú bù yán,yán wú bù jìn
- 成語解釋:
- 知道的就說,要說就毫無保留。
- 成語出處:
- 宋 司馬光《序》:“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如獻可者,于其職業,可謂無所愧負矣。”
-
354
知無不言,言無不聽
- 成語拼音:
- zhī wú bù yán,yán wú bù tīng
- 成語解釋:
- 說的人,凡是知道的無不說出,聽的人,沒有一句話不接受
- 成語出處: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49回:“此時素臣正在得君,真個知無不言,言無不聽。旬月之內,把在京在外貪官污吏參劾殆盡。”
-
355
知文達禮
- 成語拼音:
- zhī wén dá lǐ
- 成語解釋:
- 達:懂得。有才學,懂禮儀
- 成語出處:
- 清·張南莊《何典》第十回:“你既這等知文達禮,曉得敬重我……便饒你性命。”
-
356
知往鑒今
- 成語拼音:
- zhī wǎng jiàn jīn
- 成語解釋:
- 鑒:借鑒。了解過去作為今天的借鑒。
- 成語出處:
- 明·無名氏《太平宴》第一折:“知往鑒今,驅曹蕩吳,非同小可也。”
-
357
尊聞行知
- 成語拼音:
- zūn wén xíng zhī
- 成語解釋:
- 尊:尊重。重視聽到的意見,實行已懂的道理
- 成語出處:
- 東漢·班固《漢書·董仲舒傳》:“曾子曰:‘尊其所聞,則高明矣;行其所知,則光大矣。’”
-
358
知物由學
- 成語拼音:
- zhī wù yóu xué
- 成語解釋:
- 指要認識事物、獲得知識,就必須通過不斷地學習
- 成語出處:
- 漢·王充《論衡·實知》:“知物由學,學之乃知。”
-
359
知我罪我
- 成語拼音:
- zhī wǒ zuì wǒ
- 成語解釋:
- 形容別人對自己的毀譽。
- 成語出處:
- 先秦 孟軻《孟子 滕文公下》:“《春秋》,天子之事也。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
360
知微知彰
- 成語拼音:
- zhī wēi zhī zhāng
- 成語解釋:
- 微:細小。彰:明顯。既了解細小的萌芽狀態,又了解發展起來后的顯著特征。形容了解事物發展的始末。亦作“知微知章”、“知章知微”。
- 成語出處:
- 《周易·系辭下》:“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剛,萬夫之望。”
* 知的成語,帶知字的成語,包含知字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