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相字的成語 (530個)
-
441
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逢
- 成語拼音:
- yǒu yuán qiān lǐ lái xiāng huì,wú yuán duì miàn bù xiāng féng
- 成語解釋:
- 緣:緣分。有緣分的人即使相隔千里,也會相聚在一起。沒有緣分的人即使面對面走過,也聚不到一塊
- 成語出處:
- 宋·無名氏《張協狀元》第14出:“有緣千里能相會,無緣對面不相逢。”
-
442
衣缽相傳
- 成語拼音:
- yī bō xiāng chuán
- 成語解釋:
- 中國禪宗師徒間道法傳授,常常舉行授與衣缽的儀式。比喻技術、學術的師徒相傳。
- 成語出處:
- 《舊唐書 方伎傳 神秀》:“昔后魏末,有僧達摩者,本天竺王子,以護國出家,入南海,得禪宗妙法,云自釋迦相傳,有衣缽為記,世相付授。”
-
443
鷸蚌相持
- 成語拼音:
- yù bàng xiāng chí
- 成語解釋:
- 《戰國策·燕策二》記載:蚌張開殼曬太陽,鷸去啄它,嘴被蚌殼夾住,兩方都不相讓。漁翁來后把兩個都捉住。比喻雙方爭執兩敗俱傷,便宜第三者。
- 成語出處:
- 元 尚仲賢《氣英布》第二折:“權待他鷸蚌相持俱斃日,也等咱漁人含笑再中興。”
-
444
衣缽相承
- 成語拼音:
- yī bō xiāng chéng
- 成語解釋:
- 衣缽:僧尼穿的袈裟和盛飯的器皿。比喻技術、學術的師徒相傳與繼承
- 成語出處:
- 郭沫若《韓非子的批判》:“韓非書中屢次引用申子,正表明其衣缽相承。”
-
445
鷸蚌相持,漁人得利
- 成語拼音:
- yù bàng xiāng chí,yú rén dé lì
- 成語解釋:
- 比喻雙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從中得利。
- 成語出處:
- 《戰國策 燕策二》記載:蚌張開殼曬太陽,鷸去啄它,嘴被蚌殼夾住,兩方面都不相讓。漁翁來了,把兩個都捉住了。
-
446
鷸蚌相持,漁翁得利
- 成語拼音:
- yù bàng xiāng chí,yú wēng dé lì
- 成語解釋:
- 比喻雙方爭執不下,兩敗俱傷,讓第三者占了便宜。
- 成語出處:
- 《戰國策 燕策二》記載:蚌張開殼曬太陽,鷸去啄它,嘴被蚌殼夾住,兩方面都不相讓。漁翁來了,把兩個都捉住了。
-
447
鷸蚌相斗
- 成語拼音:
- yù bàng xiāng dòu
- 成語解釋:
- 同“鷸蚌相持”。
- 成語出處:
- 清·百一居士《壺天錄》卷下:“要之蠻觸相爭,原無關于輕重,鷸蚌相斗,要自互有損傷。”
-
448
鷸蚌相危
- 成語拼音:
- yù bàng xiāng wēi
- 成語解釋:
- 同“鷸蚌相持”。
- 成語出處:
- 北齊·魏收《為東魏檄梁文》:“鷸蚌相危,我乘其弊。”
-
449
鷸蚌相爭
- 成語拼音:
- yù bàng xiāng zhēng
- 成語解釋:
-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省語。比喻雙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從中得利。
- 成語出處:
- 清 湘靈子《軒亭冤 哭墓》:“波翻血海全球憫,問誰敢野蠻法律罵強秦?笑他鷸蚌相爭演出風云陣。”
-
450
鷸蚌相爭,漁人獲利
- 成語拼音:
- yù bàng xiāng zhēng,yú rén huò lì
- 成語解釋:
- 鷸:長嘴水鳥;蚌:有貝殼的軟體動物。比喻雙方爭執不下,兩敗俱傷,讓第三者占了便宜
- 成語出處:
- 西漢·劉向《戰國策·燕策二》:“而鷸啄其肉,蚌合而鉗其喙。鷸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鷸。’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并禽。
-
451
鷸蚌相爭,坐收漁翁之利
- 成語拼音:
- yù bàng xiāng zhēng,zuò shōu yú wēng zhī lì
- 成語解釋:
- 鷸:長嘴水鳥;蚌:有貝殼的軟體動物。比喻雙方爭執不下,兩敗俱傷,讓第三者占了便宜
- 成語出處:
- 蔡東藩《唐史演義》第三回:“俟關中平定,據險養威,看他鷸蚌相爭,坐收漁翁之利,也不為遲呢?”
-
452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 成語拼音:
- yù bàng xiāng zhēng,yú wēng dé lì
- 成語解釋:
- 鷸:長嘴水鳥;蚌:有貝殼的軟體動物。比喻雙方爭執不下,兩敗俱傷,讓第三者占了便宜。
- 成語出處:
- 西漢 劉向《戰國策 燕策二》:“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蚌合而鉗其喙。鷸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鷸。’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并禽之
-
453
異地相逢
- 成語拼音:
- yì dì xiāng féng
- 成語解釋:
- 異地:他鄉。在他鄉相遇。
- 成語出處:
- 唐·李咸用《春日喜逢鄉人劉松》詩:“故人不見五春風,異地相逢岳影中。”
-
454
遙呼相應
- 成語拼音:
- yáo hū xiāng yīng
- 成語解釋:
- 見“遙相呼應”。
- 成語出處:
- 清·陳忱《續資治通鑒·宋寧宗嘉定六年》:“蒙古盡驅其家屬來攻,父子兄弟,往往遙呼相應,由是人無固志,故所至郡邑皆下。”
-
455
以類相從
- 成語拼音:
- yǐ lèi xiāng cóng
- 成語解釋:
- 謂按其類別各相歸屬。
- 成語出處:
- 《荀子·正論》:“故象刑殆非生于治古,并起于亂今也。治古不然,凡爵列、官職、賞慶、刑罰皆報也,以類相從者也。”
-
456
以禮相待
- 成語拼音:
- yǐ lǐ xiāng dài
- 成語解釋:
- 禮:儀禮;應有的禮節;待:對待;接待。用應有的禮節來對待別人。
- 成語出處:
- 明 施耐庵《水滸傳》:“宋江以禮相待,用好言撫慰。”
-
457
一脈相傳
- 成語拼音:
- yī mài xiāng chuán
- 成語解釋:
- 從同一血統、派別世代相承流傳下來。比喻某種思想、行為或學說之間的繼承關系。
- 成語出處:
- 明 汪廷訥《三祝記 敘別》:“純仁今日將麥舟賑濟曼卿,這才是一脈相傳,何愁皇天不佑。”
-
458
一脈相承
- 成語拼音:
- yī mài xiāng chéng
- 成語解釋:
- 一脈:同一血脈;指聯絡貫通而成的一個系統。從同一血統、派別世代相承流傳下來。指某種思想、行為或學說之間有繼承關系。
- 成語出處:
- 清 李綠園《歧路燈》:“如今這兩個侄兒,雖分鴻臚、宜賓兩派,畢竟一脈相承,所以一個模樣。”
-
459
鹽梅相成
- 成語拼音:
- yán méi xiāng chéng
- 成語解釋:
- 鹽味與酸味相調和。比喻濟世的賢臣。
- 成語出處:
- 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十二:“竊意二老(太公、伯夷)受文王之養,平居暇日,同堂合席,念王室之如毀,固欲起而救亂;思冠冕裂,又恐因而階亂,故水火相濟,鹽梅相成,各以一事自任。”
-
460
以毛相馬
- 成語拼音:
- yǐ máo xiāng mǎ
- 成語解釋:
- 根據毛色判斷馬的優劣。比喻從表面上看問題,其所得認識往往與實際不符。
- 成語出處:
- 漢·桓寬《鹽鐵論·利議》:“故以言舉人,若以毛相馬,此其所以多不稱舉。”
* 相的成語,帶相字的成語,包含相字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