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帶然字的成語 (329個)

    301

    一笑

    成語拼音:
    yǎ rán yī xiào
    成語解釋:
    :笑聲。情不自禁地笑出聲來
    成語出處:
    清·葉燮《原詩·內篇》:“穿窬鄰人之物以為己有,即使盡竊其連城之璧,終是鄰人之寶,不可為我家珍,而識者窺見其里,適供其啞一笑而已。”
    302

    自得

    成語拼音:
    yí rán zì dé
    成語解釋:
    :安閑、愉快的樣子。形容愉快而又自得其樂的神情。
    成語出處:
    戰國 鄭 列御寇《列子 黃帝》:“黃帝既寤,怡自得。”
    303

    自得

    成語拼音:
    yōu rán zì dé
    成語解釋:
    :安閑舒適的樣子;自得:內心得意而舒適。形容態度悠閑;心情舒適。
    成語出處:
    《晉書 隱逸傳 楊柯》:“常食粗飲水,衣褐缊袍,人不堪其憂,而柯悠自得。”
    304

    自樂

    成語拼音:
    yí rán zì lè
    成語解釋:
    :喜悅的樣子。形容高興而滿足。
    成語出處:
    晉 陶潛《桃花源記》:“黃發垂髫,并怡自樂。”
    305

    自若

    成語拼音:
    yí rán zì ruò
    成語解釋:
    喜悅而無拘束貌。
    成語出處:
    三國·魏·嵇康《聲無哀樂論》:“小歡顏悅,至樂而笑,樂之理也。何以言之?夫至親安豫,則怡自若,所猖狂也。”
    306

    自若

    成語拼音:
    yí rán zì ruò
    成語解釋:
    指神態鎮定,與平常一樣。
    成語出處:
    《魏書 盧義僖傳》:“內外惶怖,義僖夷自若。”
    307

    自若

    成語拼音:
    yàn rán zì ruò
    成語解釋:
    :平靜安定的樣子;自若:不變常態。形容在緊張狀態下沉靜如常。
    成語出處:
    《三國志 吳志 孫堅傳》:“南陽太守張咨,聞軍至,晏自若。”
    308

    自適

    成語拼音:
    yōu rán zì shì
    成語解釋:
    :安閑舒適的樣子。形容神態悠閑、心情舒適
    成語出處:
    宋·陸游《中丞蔣公墓志銘》:“得屋僅庇風雨,頹垣壞縐,悠自適,讀書旦暮不輟。”
    309

    紙上

    成語拼音:
    yuè rán zhǐ shàng
    成語解釋:
    :跳躍;活躍的樣子。形容好像活的一樣;跳躍在紙面上。
    成語出處:
    清 薛雪《一瓢詩話》:“如此體會,則詩神詩旨,躍紙上。”
    310

    自笑

    成語拼音:
    yǎ rán zì xiào
    成語解釋:
    :笑聲。情不自禁地笑出聲來
    成語出處: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五羖大夫》:“質明,視之,恰符五數。啞自笑神之戲己也。”
    311

    自娛

    成語拼音:
    yí rán zì yú
    成語解釋:
    :安閑、愉快的樣子。形容高興而滿足的樣子
    成語出處:
    元·湯式《一枝花·題云巢》套曲:“怡自娛,恬自足,再不從龍化甘雨。”
    312

    自足

    成語拼音:
    yí rán zì zú
    成語解釋:
    :安閑、愉快的樣子。形容高興而滿足的樣子
    成語出處:
    《西湖佳話·孤山隱跡》:“三十余年,而從無一日不怡自足,誠心甘心于隱,而非假借也。”
    313

    音問杳

    成語拼音:
    yīn wèn yǎo rán
    成語解釋:
    音問:音信。書信收不到,消息也沒有
    成語出處:
    明·無名氏《楊家將演義》第四卷:“是時真宗在魏府,與眾臣懸望救兵消息,音問杳。”
    314

    意興索

    成語拼音:
    yì xīng suǒ rán
    成語解釋:
    :全無,空盡。興致全無。形容一點興致也沒有。亦作“興致索”。
    成語出處:
    《東周列國志》第七十一回:“景公意興索。左右問曰:‘將回宮乎?’景公曰:‘可移於梁邱大夫之家。’”清 蒲松齡《聊齋志異 仙人島》:“綠云顧父曰:“圣人無字門人者,‘孝哉……’一句,即是人言。”王聞之,意興索。”
    315

    朱墨爛

    成語拼音:
    zhū mò làn rán
    成語解釋:
    朱墨:朱筆和墨筆;爛:光明的樣子。形容讀書勒奮
    成語出處:
    清·江藩《國朝漢學師承記·賈田祖》:“田祖好學,多所瞻涉,喜《左氏春秋》未嘗去手,旁行斜上,朱墨爛。”
    316

    正氣凜

    成語拼音:
    zhèng qì lǐn rán
    成語解釋:
    正氣:剛正之氣。凜:可敬畏的樣子。形容正氣威嚴不可侵犯。
    成語出處:
    羅廣斌、楊益言《紅巖》第十章:“許云峰把椅子一推,正氣凜地站在大廳當中,昂頭命令道:‘送我回監獄!’”
    317

    知其而不知其所以

    成語拼音:
    zhī qí rán ér bù zhī qí suǒ yǐ rán
    成語解釋:
    :這樣,如此。知道是這樣,但不知道為什么是這樣。只知道事物的表面現象,不知事物的本質及其產生的原因
    成語出處:
    梁啟超《論小說與群治之關系》:“無論為哀為樂,為怨為怒,為戀為駭,為憂為慚,常若知其而不知其所以。”
    318

    不群

    成語拼音:
    zhuó rán bù qún
    成語解釋:
    指超出常人。
    成語出處:
    《后漢書 劉虞傳論》:“其能歷行飭身,卓不群者,或未聞焉。”
    319

    成語拼音:
    zì rán ér rán
    成語解釋:
    自由發展;必這樣。指非經人力干預而自如此。自:事物本身固有的樣子。
    成語出處:
    《牟子理惑篇》:“夫吉兇之與善惡,猶善惡之乘形聲,自,不得相免也。”
    320

    可見

    成語拼音:
    zhāo rán kě jiàn
    成語解釋:
    :明白的樣子。指明明白白,可以著見
    成語出處:
    東漢·班固《漢書·劉向傳》:“明暗之效,葬之吉兇,昭可見矣。”
    * 然的成語,帶然字的成語,包含然字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