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帶流字的成語 (340個)

    121

    剪枝竭

    成語拼音:
    jiǎn zhī jié liú
    成語解釋:
    剪:絞切;竭:干涸。剪斷樹枝,使支干涸。比喻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成語出處:
    《魏書·高閭傳》:“堰水先塞其源,伐木必拔其本,源不塞,本不拔,雖剪枝竭,終不可絕矣。”
    122

    諫爭如

    成語拼音:
    jiàn zhēng rú liú
    成語解釋:
    諫爭:爭同“諍”,直言相勸。勸諫的話如同水一樣,滔滔不絕。
    成語出處:
    明·無名氏《東籬賞菊》第二折:“從父令是何由,從君令是何由,冒斧當戈,諫爭如。”
    123

    快步

    成語拼音:
    kuài bù liú xīng
    成語解釋:
    形容步子跨得大,走得快。
    成語出處:
    單田芳《燕王掃北》第32回:“又等了一會兒,李七騎馬回來了。只見他在府門外翻身下馬,手提馬鞭,快步星進了里屋。”
    124

    開源節

    成語拼音:
    kāi yuán jié liú
    成語解釋:
    開源:開辟水源;節:節制水。開辟收入的新來源;節制支出;減少消耗。比喻增收節支。
    成語出處:
    荀況《荀子 富國》:“等賦府庫者,貨之也。故明主必謹養其和,節其,開其源,而時斟酌焉,潢然使天下必有余而上不憂不足。”
    125

    坎止

    成語拼音:
    kǎn zhǐ liú xíng
    成語解釋:
    遇坎而止,乘則行。比喻依據環境的逆順確定進退行止。語本《漢書·賈誼傳》:“寥廓忽荒,與道翱翔。乘則逝,得坎則止。”顏師古注:“孟康曰:‘《易》坎為險,遇險難而止也。’張晏曰:‘謂夷易則仕,險難則隱也。’”
    成語出處:
    語出《漢書·賈誼傳》:“寥廓忽荒,與道翱翔。乘則逝,得坎則止。”顏師古注:“孟康曰:‘《易》坎為險,遇險難而止也。’張晏曰:‘謂夷易則仕,險難則隱也。’”
    126

    蕩忘反

    成語拼音:
    liú dàng wàng fǎn
    成語解釋:
    蕩:浪;反:同“返”,回家。指長期在外面飄泊而不知返回
    成語出處:
    宋·王禹偁《答張知白書》:“后人蕩忘反,蓋其得也,薦宗廟,插管弦。”
    127

    宕忘反

    成語拼音:
    liú dàng wàng fǎn
    成語解釋:
    宕:浪,飄泊;反:同“返”,回家。指長期在外面飄泊而不知返回
    成語出處:
    晉·杜預《春秋左氏傳序》:“雷同影附,宕忘反,非一時也。”
    128

    芳百世

    成語拼音:
    liú fāng bǎi shì
    成語解釋:
    傳;芳:花草的香氣;比喻好的名聲;百世:古人以30年為一世;形容極為久遠的時間。美好的名聲在后世永久傳。也作“芳千古”。
    成語出處: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尤悔》:“桓公臥語曰:‘作此寂寞,將為文景所笑。’既而屈起坐曰:‘既不能芳后世,亦不足復遺臭萬載耶?’”
    129

    芳后世

    成語拼音:
    liú fāng hòu shì
    成語解釋:
    見“芳百世”。
    成語出處: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尤悔》:“[桓溫]既而撫枕起曰:既不能芳后世,亦不足復遺臭萬載邪!”
    130

    風回雪

    成語拼音:
    liú fēng huí xuě
    成語解釋:
    輕逸飄搖貌。
    成語出處:
    三國·魏·曹植《洛神賦》:“仿佛兮若輕云之蔽月,飄鷂兮若風之回雪。”
    131

    芳千古

    成語拼音:
    liú fāng qiān gǔ
    成語解釋:
    指美名永遠傳下去
    成語出處:
    《天地會詩歌選 金臺開山歌》:“爭回疆土功勞大,芳百世永無涯。”
    132

    芳萬古

    成語拼音:
    liú fāng wàn gǔ
    成語解釋:
    傳;芳:花草的香味,比喻好的名聲。指美名永遠傳下去
    成語出處:
    《大齊鄉老舉李義雋儕羅之碑》:“芳萬古,跡絕當今。”
    133

    芳遺臭

    成語拼音:
    liú fāng yí chòu
    成語解釋:
    芳百世與遺臭萬年
    成語出處:
    明·沈德符《野獲編補遺·刑部·閨鑒圖說踐》:“芳遺臭,斷非凡庸卑陋所能為,況事而未定。”
    134

    風遺跡

    成語拼音:
    liú fēng yí jì
    成語解釋:
    前代傳下來的風尚、陳跡。亦作“風遺躅”。
    成語出處:
    宋·蘇軾《黃州快哉亭記》:“至于長洲之濱,故城之墟,曹孟德、孫仲謀之所睥睨,周瑜、陸遜之所馳騖,其風遺跡,亦足以稱快世俗。”
    135

    風遺烈

    成語拼音:
    liú fēng yí liè
    成語解釋:
    風:遺風;烈:功績,功業。指前輩傳下來的風尚和功業
    成語出處:
    宋·蘇軾《鳧繹先生文集敘》:“后生不復見其風遺烈,是以日趨于智巧便佞而莫之止。”
    136

    風余俗

    成語拼音:
    liú fēng yú sú
    成語解釋:
    指遺留的風氣、習俗。
    成語出處:
    宋·王安石《虔州學記》:“同四海于一堂之上,而風余俗,詠嘆之不息,凡以此也。”
    137

    風遺俗

    成語拼音:
    liú fēng yí sú
    成語解釋:
    風:遺風;俗:習俗。傳下來的風尚習俗。指人雖去世,風范猶存
    成語出處:
    宋·陸九淵《白鹿洞書院論語講義》:“雖更衰亂,先王之典刑猶存,風遺俗,未盡混然也。”
    138

    風遺韻

    成語拼音:
    liú fēng yí yùn
    成語解釋:
    風:遺風。前代傳下來的風俗韻事
    成語出處:
    郭沫若《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屈原正是在吳起、商鞅等實行變法的風遺韻中長大的。”
    139

    風余韻

    成語拼音:
    liú fēng yú yùn
    成語解釋:
    前人傳下來的風度、情操
    成語出處:
    清 方宗誠《序》:“高人逸士之風余韻,可以廉頑而立懦者。”
    140

    風遺澤

    成語拼音:
    liú fēng yí zé
    成語解釋:
    風:遺風;澤:恩澤。前代傳下來的風尚和德澤
    成語出處:
    宋·曾鞏《太祖皇帝總敘》:“太祖經始大基,風遺澤,所被者遠,五圣遵業至今,百有二十余年。”
    * 流的成語,帶流字的成語,包含流字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