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民字的成語 (193個)
-
141
天無二日,民無二王
- 成語拼音:
- tiān wú èr rì,mín wú èr wáng
- 成語解釋:
- 日:太陽。天上沒有兩個太陽,一國不能同時有兩個國王
- 成語出處:
- 戰國·鄒·孟軻《孟子·萬章》:“孔子曰:‘天無二日,民無二王。’舜既為天子矣,又帥天下諸侯以為堯三年喪,是二天子矣。”
-
142
天無二日,民無二主
- 成語拼音:
- tiān wú èr rì,mín wú èr zhǔ
- 成語解釋:
- 日:太陽。天上沒有兩個太陽,一國不能同時有兩個國王
- 成語出處:
- 《元史·太祖本紀》:“吾聞東方有稱帝者,天無二日,民豈有二主耶?”
-
143
天之戮民
- 成語拼音:
- tiān zhī lù mín
- 成語解釋:
- 亦作“天之僇民”。受天懲罰的人;罪人。
- 成語出處:
- 戰國·宋·莊周《莊子·大宗師》:“孔子曰:‘丘,天之戮民也。’”
-
144
天之僇民
- 成語拼音:
- tiān zhī ruò mín
- 成語解釋:
- 見“天之戮民”。
- 成語出處:
- 魯迅《野草·淡淡的血痕中》:“人們都在其間咀嚼著人找的渺茫的悲苦……各各自稱為‘天之僇民。’”
-
145
物阜民安
- 成語拼音:
- wù fǔ mín ān
- 成語解釋:
- 阜:豐富。物產豐富,人民安樂。
- 成語出處:
- 《后漢書·劉陶傳》:“夫欲民殷財阜,要在止役禁奪。”
-
146
物阜民康
- 成語拼音:
- wù fù mín kāng
- 成語解釋:
- 物產豐富,人民安康。
- 成語出處:
- 明·郎瑛《七修類稿·國事》:“大明御極,遠紹虞唐,河清海晏,物阜民康。”
-
147
物阜民熙
- 成語拼音:
- wù fù mín xī
- 成語解釋:
- 阜:豐富;熙:吉祥。物產豐富,人民幸福
- 成語出處:
- 元·高文秀《澠池會》第二折:“我則待罷刀兵,安社稷,則要的物阜民熙,則俺這為臣子要當竭力。”
-
148
無方之民
- 成語拼音:
- wú fāng zhī mín
- 成語解釋:
- 古謂不知禮法的人。
- 成語出處:
- 西漢·戴圣《禮記·經解》:“是故隆禮由禮,謂之有方之士;不隆禮,不由禮,謂之無方之民。”
-
149
誤國害民
- 成語拼音:
- wù guó hài mín
- 成語解釋:
- 讓國家受害,人民遭殃
- 成語出處:
- 清·錢彩《說岳全傳》第74回:“張俊身為大將,不思報效,專權亂政,誤國害民。”
-
150
誤國殄民
- 成語拼音:
- wù guó tiǎn mín
- 成語解釋:
- 殄:滅絕。讓國家受害,人民遭殃
- 成語出處:
- 宋·周密《齊東野語·洪君疇》:“貪繆之柏,誤國殄民,逐之已晚。”
-
151
為國為民
- 成語拼音:
- wéi guó wéi mín
- 成語解釋:
- 指不謀私利,為國家和人民效力。
- 成語出處:
- 明·無名氏《漁樵閑話》第一折:“有為國為民賢才,因苦諫不聽,反遭誅戮。”
-
152
誤國殃民
- 成語拼音:
- wù guó yāng mín
- 成語解釋:
- 給國家人民帶來禍害。
- 成語出處:
- 明·楊繼盛《請誅賊臣疏》:“臣觀大學士嚴嵩,盜權竊柄,誤國殃民,其天下之第一大賊乎。”
-
153
為民除害
- 成語拼音:
- wèi mín chú hài
- 成語解釋:
- 替老百姓鏟除禍害。為:替;給。
- 成語出處:
- 晉 陳壽《三國志 蜀志 秦宓傳》:“禹疏江決河,東注于海,為民除害,生民已來功莫先者。”
-
154
為民除患
- 成語拼音:
- wèi mín chú huàn
- 成語解釋:
- 為:替。替老百姓鏟除禍害
- 成語出處:
- 南朝·宋·劉彧《與諸方鎮及諸大臣詔》:“為民除患,兄弟無復多人,彌應思吊不咸,益相親信。”
-
155
為民父母
- 成語拼音:
- wéi mín fù mǔ
- 成語解釋:
- 這:作為,充當;父母:即父母官。擔任地方行政長官。
- 成語出處:
- 《孟子 梁惠王上》:“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獸而食人,惡在其為民父母也?”
-
156
為民請命
- 成語拼音:
- wèi mín qǐng mìng
- 成語解釋:
- 請命:請示保全生命。泛指有相當地位的人代表百姓向當權者陳述困難,提出要求。
- 成語出處: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淮陰侯列傳》:“因民之欲,西向為百姓請命,則天下風走而響應矣,孰敢不聽!”
-
157
萬民涂炭
- 成語拼音:
- wàn mín tú tàn
- 成語解釋:
- 涂:泥淖;炭:炭火。萬民如同陷入泥淖墜入火海一般。形容廣大百姓陷入極端困苦的境地。
- 成語出處:
- 《尚書·仲虺之誥》:“有夏昏德,民墜涂炭。”
-
158
畏天愛民
- 成語拼音:
- wèi tiān ài mín
- 成語解釋:
- 畏:敬畏。敬畏上天,憐愛下民
- 成語出處:
- 宋·陸游《上殿札子》:“祖宗畏天愛民,子孫皆當取法。”
-
159
畏天恤民
- 成語拼音:
- wèi tiān xù mín
- 成語解釋:
- 畏:敬畏;恤:周濟。敬畏上天,憐愛下民
- 成語出處:
- 宋·朱熹《辭免進職奏狀》:“既閔然有畏天恤民之誠,而圣訓丁寧又無非惻怛焦勞之實。”
-
160
無業游民
- 成語拼音:
- wú yè yóu mín
- 成語解釋:
- 沒有固定職業、住所而到處流浪的人
- 成語出處: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47回:“他說這班都是無業游民,往往有打個半死的。”
* 民的成語,帶民字的成語,包含民字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