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帶易字的成語 (144個)

    121

    俗移風

    成語拼音:
    yì sú yí fēng
    成語解釋:
    改變習俗,轉移風氣。
    成語出處:
    晉·常璩《華陽國志·梓童士女》:“其高者,則嚴君味道,俗移風。”
    122

    同反掌

    成語拼音:
    yì tóng fǎn zhǎng
    成語解釋:
    見“如反掌”。
    成語出處:
    《北史·王軌傳》:“此州控帶淮南,鄰接強寇,欲為身計,同反掌。”
    123

    移天

    成語拼音:
    yí tiān yì rì
    成語解釋:
    :更換。比喻野心家篡奪政權。
    成語出處:
    《晉書 齊王冏傳》:“趙庶人聽任孫秀,移天日。”
    124

    衣而出,并日而食

    成語拼音:
    yì yī ér chū,bìng rì ér shí
    成語解釋:
    :換;并日:兩天并作一天。一件衣服誰外出就換上,兩天吃一天的飯。形容非常貧窮
    成語出處:
    西漢·戴圣《禮記·儒行》:“篳門圭窬,蓬戶甕牖,衣而出,并日而食。”
    125

    于反手

    成語拼音:
    yì yú fǎn shǒu
    成語解釋:
    如反掌。比喻事情非常容做。
    成語出處:
    晉 楊泉《物理論》:“夫清忠之士,乃千人之表,萬人之英。得其人則事于反手;不得其人,則難于拔筋。”
    126

    于反掌

    成語拼音:
    yì yú fǎn zhǎng
    成語解釋:
    如反掌。
    成語出處:
    漢·枚乘《上書諫吳王》:“必若所欲為,危于累卵,難于上天;變所欲為,于反掌,安于泰山。”唐·馮用之《機論上》:“一得一失,于反掌,一興一亡,疾如旋踵,為國家者可不務乎?”
    127

    遷變

    成語拼音:
    yí yì qiān biàn
    成語解釋:
    指遷移變化。
    成語出處:
    明 張居正《答中溪李尊師論禪》:“意生分段之身,剎那移遷變,人烏得而知之。”
    128

    于拾遺

    成語拼音:
    yì yú shí yí
    成語解釋:
    如反掌。
    成語出處:
    晉·陸機《五等諸侯論》:“新都襲漢,于拾遺也。”
    129

    運移時

    成語拼音:
    yùn yí shí yì
    成語解釋:
    謂運數終盡,時勢變
    成語出處:
    《明史·金國鳳曹變蛟傳贊》:“金國鳳之善守,曹變蛟之力戰,均無愧良將材,然而運移時,難于建功而于挫敗。”
    130

    以羊

    成語拼音:
    yǐ yáng yì niú
    成語解釋:
    :更換。用羊來替換牛。比喻用這個代替另一個。
    成語出處:
    《孟子·梁惠王上》:“王坐于堂上,有牽牛而過堂下者。……曰:‘何可廢也,以羊之。’”
    131

    峣峣

    成語拼音:
    yáo yáo yì quē
    成語解釋:
    峣峣:高直的樣子;缺:損壞。比喻剛直不阿的人不容于世。
    成語出處:
    《后漢書·黃瓊傳》:“常聞語曰:‘峣峣者缺,皦皦者污。’”
    132

    陰陽

    成語拼音:
    yīn yáng yì wèi
    成語解釋:
    陰和陽交換位置。比喻君弱臣強,君為臣所制
    成語出處:
    戰國·楚·屈原《楚辭·九章·涉江》:“陰陽位,時不當兮。”
    133

    一字不

    成語拼音:
    yī zì bù yi
    成語解釋:
    文字精醇,一個字也不能更改。也用于指抄襲者一字不改地照抄別人的文章。
    成語出處:
    《新唐書 文藝傳中 孫逖》:“而逖尤精密,張九齡視其草,欲一字,卒不能也。”
    134

    子而食

    成語拼音:
    yì zǐ ér shí
    成語解釋:
    子:指兒女。原指春秋時宋國被圍,城內糧盡,百姓交換子女以當食物。后形容災民極其悲慘的生活。
    成語出處:
    《公羊傳·宣公十五年》:“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
    135

    轍改弦

    成語拼音:
    yì zhé gǎi xián
    成語解釋:
    變更車道,改換琴弦。比喻改變方向、計劃、做法或態度。
    成語出處:
    清·王韜《〈火器略說〉后跋》:“若一旦轍改弦,以其材力聰明置之于有用之地,安見其必遜于西人也哉?”
    136

    子析骸

    成語拼音:
    yì zǐ xī hái
    成語解釋:
    子而食,析骸而爨。極言天災人禍所造成的慘狀。
    成語出處:
    漢·應劭《風俗通·皇霸·五伯》:“子析骸,厥禍亦巨。”
    137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

    成語拼音:
    yī zhōu yī fàn,dāng sī lái chù bù yì
    成語解釋:
    一口粥,一口飯,都應當想到來得不容。勸告人們要尊重勞動,愛惜糧食
    成語出處:
    清·朱柏廬《治家格言》:“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138

    至當不

    成語拼音:
    zhì dàng bù yì
    成語解釋:
    至:極;當:恰當;:改變。形容極為恰當,不能改變。
    成語出處:
    明·李贄《焚書·讀史·孔明為后主寫申韓管子六韜》:“故汲長孺謂其內多欲而外施仁義,而論六家要指者,又以‘博而寡要,勞而少功’八字概之,可謂至當不之定論。”
    139

    左建外

    成語拼音:
    zuǒ jiàn wài yì
    成語解釋:
    用不正當的手段建立威權,變革法度。
    成語出處:
    《史記·商君列傳》:“今君又左建外,非所以教也。”司馬貞索隱:“左建,謂以左道建立威權也;外,謂在外革君命也。”王伯祥注:“左謂失正,外謂失中,故事乖常理叫‘左道’,也叫‘外道’。
    140

    知難行

    成語拼音:
    zhī nán xíng yì
    成語解釋:
    :容。懂得事情的道理難,而實行卻比較容
    成語出處:
    孫中山《民族主義》第五講:“諸君要知道知難行的道理,可以參考我的學說。”
    * 易的成語,帶易字的成語,包含易字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