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帶明字的成語 (283個)

    201

    內疚神

    成語拼音:
    nèi jiù shén míng
    成語解釋:
    內疚:內心感到慚愧不安;神:神祗。指做錯了事,內心感到不安
    成語出處:
    清·黃世仲《洪秀全演義》第30回:“許衡滅宋,死后猶不欲請謚立碑,蓋內疚神,無不慚德。”
    202

    偶燭施

    成語拼音:
    ǒu zhú shī míng
    成語解釋:
    偶:雙;施:施行。兩支蠟燭大放光。比喻兩種事物相得益彰
    成語出處:
    漢 王符《潛夫論》:“堯舜之德,譬猶偶燭施于幽室也,前燭照之,后燭益,非前燭昧,后燭彰也,乃二燭相因而成大光。”
    203

    棄暗投

    成語拼音:
    qì àn tóu míng
    成語解釋:
    棄:背棄;暗:黑暗;:光。拋棄反動的一面;投向光的一面。形容斷絕舊的一切;投向新的、有光的前程。
    成語出處:
    羅貫中《三國演義》:“公何不棄暗投,共成大業?”
    204

    去暗投

    成語拼音:
    qù àn tóu míng
    成語解釋:
    脫離黑暗勢力,走向光的道路。
    成語出處:
    太平天國·洪仁玕《英杰歸真》:“今愚弟來歸,實是去暗投,脫鬼成人之幸。”
    205

    清風

    成語拼音:
    qīng fēng míng yuè
    成語解釋:
    只與清風、月為伴。比喻不隨便結交朋友。也比喻清閑無事。
    成語出處:
    《南史 謝譓傳》:“入吾室者,但有清風,對吾飲者,唯當月。”
    206

    清如水,如鏡

    成語拼音:
    qīng rú shuǐ,míng rú jìng
    成語解釋:
    形容為官清廉,做事公正
    成語出處: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15回:“在河南的時候,不肯賺朝廷一個大錢,不肯見老百姓受一分累,是一個清如水,如鏡的好官。”
    207

    旗幟鮮

    成語拼音:
    qí zhì xiān míng
    成語解釋:
    旗:軍隊用的旗幟。原指軍旗鮮艷;后指對某些問題態度朗。
    成語出處:
    清 錢采《說岳全傳》:“兀術好生疑惑,忙出營前觀看,果然依舊旗幟鮮,刀槍密布,不知何故。”
    208

    若暗

    成語拼音:
    ruò míng ruò àn
    成語解釋:
    好像亮;又好象昏暗。比喻對情況的了解或對問題的認識不清楚。
    成語出處:
    毛澤東《改造我們的學習》:“單憑主觀熱情去工作,對于中國今天的面目若若暗。”
    209

    若昧

    成語拼音:
    ruò míng ruò mèi
    成語解釋:
    比喻對情況的了解或對問題的認識不清楚。同“若若暗”。
    成語出處:
    清 俞正燮《癸巳類稿 以畜寡人義》:“此等若若昧之論,作記者無由知之。”
    210

    水底撈

    成語拼音:
    shuǐ dǐ lāo míng yuè
    成語解釋:
    到水底去撈月亮。比喻去做根本做不到的事情,只能白費力氣
    成語出處:
    元·無名氏《塞鴻秋·先題》曲:“當初意兒別,今日相拋撒,要相逢似水底撈月。”
    211

    圣帝

    成語拼音:
    shèng dì míng wáng
    成語解釋:
    本指上古道德智能卓越的君主。后泛稱歷代英的帝王。
    成語出處:
    漢劉歆《移書讓太常博士》:“漢興,去圣帝王遐遠,仲尼之道又絕,法度無所因襲。”
    212

    神而

    成語拼音:
    shén ér míng zhī
    成語解釋:
    指表面玄妙的事理。
    成語出處:
    《周易 系辭上》:“化而裁之,存乎變;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之,存乎其人。”
    213

    神而之,存乎其人

    成語拼音:
    shén ér míng zhī,cún hū qí rén
    成語解釋:
    要真正白某一事物的奧妙,在于各人的領會。
    成語出處:
    《易·系辭上》:“紀而裁之,存乎變;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之,存乎其人。”
    214

    賞罰不

    成語拼音:
    shǎng fá bù míng
    成語解釋:
    賞罰不清楚不白。該獎賞的不獎賞,該懲罰的不懲罰。
    成語出處:
    三國·蜀·諸葛亮《便宜十六策·賞罰》:“夫將專恃生殺之威,必生可殺,必殺可生,忿怒不詳,賞罰不,教令不常,以私為公,此國之五危也。”
    215

    身分不

    成語拼音:
    shēn fèn bù míng
    成語解釋:
    來歷不詳
    成語出處:
    216

    賞罰分

    成語拼音:
    shǎng fá fēn míng
    成語解釋:
    該賞的賞;該罰的罰;界限清楚;毫不含糊。
    成語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張敞傳》:“敞為人敏疾,賞罰分,見惡輒取,時時越法縱舍,有足大者。”
    217

    是非分

    成語拼音:
    shì fēi fēn míng
    成語解釋:
    正確和錯誤非常分
    成語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劉向傳》:“故賢圣之君,博觀始終,窮極事情,而是非分。”
    218

    賞罰信

    成語拼音:
    shǎng fá xìn míng
    成語解釋:
    同“賞罰分”。
    成語出處:
    《漢書·王嘉傳》:“孝宣皇帝賞罰信,施與有節,記人之功,忽于小過,以致治平。”
    219

    賞罰嚴

    成語拼音:
    shǎng fá yán míng
    成語解釋:
    同“賞罰分”。
    成語出處:
    漢·王符《潛夫論·實貢》:“賞罰嚴,治之材也。”
    220

    大義

    成語拼音:
    shēn míng dà yì
    成語解釋:
    謂識大體,顧大局。
    成語出處: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二十五回:“只是要娶到家來作個媳婦,世上這般雙瞳如豆、一葉迷山的,以至糊涂下人,又有幾個深大義的呢!”
    * 明的成語,帶明字的成語,包含明字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