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無字的成語 (1371個)
-
1341
戰無不勝
- 成語拼音:
- zhàn wú bù shèng
- 成語解釋:
- 每次打仗沒有不獲勝的。形容軍隊每戰必勝;戰斗力極強。也指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 成語出處:
- 西漢 劉向《戰國策 齊策二》:“戰無不勝而不知止者,身且死,爵且后歸,猶為蛇足也。”
-
1342
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 成語拼音:
- zhàn wú bù shèng,gōng wú bù kè
- 成語解釋:
- 形容軍隊力量強大,百戰百勝。或比喻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 成語出處:
- 清 百一居士《壺天錄》卷上:“古來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端賴吾能用兵之將,球至于今,邈不可得。”
-
1343
戰無不勝,攻無不取
- 成語拼音:
- zhàn wú bù shèng,gōng wú bù qǔ
- 成語解釋:
- 形容軍隊力量強大,百戰百勝。或比喻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 成語出處:
- 語本《戰國策 秦策二》:“是知秦戰未嘗不勝,攻未嘗不取,所當未嘗不破也。”
-
1344
知無不為
- 成語拼音:
- zhī wú bù wéi
- 成語解釋:
- 為:做。知道是應該做的就一定去做,形容盡心竭力
- 成語出處: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僖公九年》:“公家之利,知無不為,忠也。”
-
1345
知無不言
- 成語拼音:
- zhī wú bù yán
- 成語解釋:
- 凡是知道的沒有不說的(言:說話)。形容發表意見毫無保留。
- 成語出處:
- 《魏書 崔光傳》:“臣之愚識,知無不言。”
-
1346
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 成語拼音:
- zhī wú bù yán,yán wú bù jìn
- 成語解釋:
- 知道的就說,要說就毫無保留。
- 成語出處:
- 宋 司馬光《序》:“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如獻可者,于其職業,可謂無所愧負矣。”
-
1347
知無不言,言無不聽
- 成語拼音:
- zhī wú bù yán,yán wú bù tīng
- 成語解釋:
- 說的人,凡是知道的無不說出,聽的人,沒有一句話不接受
- 成語出處: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49回:“此時素臣正在得君,真個知無不言,言無不聽。旬月之內,把在京在外貪官污吏參劾殆盡。”
-
1348
坐無車公
- 成語拼音:
- zuò wú chē gōng
- 成語解釋:
- 坐:通“座”,坐席;車公:晉人車胤。比喻宴會時沒有嘉賓
- 成語出處:
- 《晉書·車胤傳》:“又善于賞會,當時每有盛坐而胤不在,皆云‘無車公不樂’。”
-
1349
尊無二上
- 成語拼音:
- zūn wú èr shàng
- 成語解釋:
- ①猶言國無二君。②引申為至高無上。
- 成語出處:
- 《禮記·坊記》:“天無二日,土無二王,家無二主,尊無二上。”
-
1350
恣無忌憚
- 成語拼音:
- zì wú jì dàn
- 成語解釋:
- 猶肆無忌憚。
- 成語出處:
-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一百五回:“承輝做了帳房,一切上下人等,都是自己牙爪,是恣無忌憚的了。”
-
1351
座無空席
- 成語拼音:
- zuò wú kōng xí
- 成語解釋:
- 席:座位。座位沒有空著的。形容出席的人很多
- 成語出處:
- 《晉書·王渾傳》:“時吳人新附,頗懷畏懼。渾撫循羈旅,虛懷綏納,座無空席,門不停賓,于是江東之士莫不悅附。”
-
1352
終無了局
- 成語拼音:
- zhōng wú liǎo jú
- 成語解釋:
- 局:結局,定局,指長久之計。終究不是長久之計
- 成語出處:
- 清·錢彩《說岳全傳》第33回:“這綠林中買賣,終無了局。”
-
1353
責無旁貸
- 成語拼音:
- zé wú páng dài
- 成語解釋:
- 責任不能推卸給旁人。形容應當由自己盡責。
- 成語出處: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講到護送,除了自己一身之外,責無旁貸者再無一人。”
-
1354
座無虛席
- 成語拼音:
- zuò wú xū xí
- 成語解釋:
- 虛:空;席:座席;座位。座位沒有空著的;形容出席的人很多。
- 成語出處:
- 《晉書 王渾傳》:“時吳人新附,頗懷畏懼。渾撫循羈旅,虛懷綏納,座無空席,門不停賓,于是江東之士莫不悅附。”
-
1355
坐無虛席
- 成語拼音:
- zuò wú xū xí
- 成語解釋:
- 座位沒有空著的。多形容觀眾、聽眾或出席、參加的人很多。
- 成語出處:
- 《太平廣記·龍三·釋玄照》:“他常常愿意講授一千遍《法華經》,以利于他人。在山中開講之后,雖然寒暑無常,山路險惡,但是來聽講的總是坐無虛席。”
-
1356
諸行無常
- 成語拼音:
- zhū xíng wú cháng
- 成語解釋:
- 佛家語。指萬物變化多端。比喻人生無常
- 成語出處:
-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諸行無常,是生是滅,生滅滅已,寂滅為樂。”
-
1357
轉徙無常
- 成語拼音:
- zhuǎn xǐ wú cháng
- 成語解釋:
- 徙:遷徙。轉移遷徙沒有規律。指行蹤不定
- 成語出處:
- 明·揭喧《兵經百篇·糧字》:“行千里則運流兼,轉徙無常則運糧兼。”
-
1358
恣行無忌
- 成語拼音:
- zì xíng wú jì
- 成語解釋:
- 恣:放縱,無拘束;忌:顧忌,畏懼。形容隨意作惡,毫無顧忌
- 成語出處:
- 魯迅《墳·論“費厄潑賴”應該緩行》:“壞人靠著冰山,恣行無忌,一旦失足,忽而乞憐。”
-
1359
直言無諱
- 成語拼音:
- zhí yán wú huì
- 成語解釋:
- 直率地說話,無所隱諱。
- 成語出處:
- 語出《晏子春秋·外篇上二二》:“晏子相景公,其論人也,見賢而進士,不同君所欲;見不善而廢之,不辟君所愛;行已而無私,直言而無諱。”
-
1360
主一無適
- 成語拼音:
- zhǔ yī wú shì
- 成語解釋:
- 專一,無雜念。
- 成語出處:
- 《二程·粹言》卷上:“或問敬子曰:‘主一之謂敬。何謂一?’子曰:‘無適之謂一。’”《論語·學而》“敬事而信”宋·朱熹集注:“敬者主一無適之謂。”
* 無的成語,帶無字的成語,包含無字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