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攻字的成語 (77個)
-
41
近交遠攻
- 成語拼音:
- jìn jiāo yuǎn gōng
- 成語解釋:
- 謂與鄰近者交好,而對較遠者施用武力。
- 成語出處:
- 清·夏燮《中西紀事·互市檔案》:“如其怨恨有因,即可加意招徠,供我指臂,此近交遠攻之計也。”
-
42
饑渴交攻
- 成語拼音:
- jī kě jiāo gōng
- 成語解釋:
- 饑渴同時襲來。形容饑渴交加。亦作“餓虎饑鷹”。
- 成語出處:
- 宋·洪邁《夷堅丁志·華陽洞門》:“右邊石池,荷花方爛漫,雖饑渴交攻,而花與水皆不可及。”
-
43
進可以攻,退可以守
- 成語拼音:
- jìn kě yǐ gōng,tuì kě yǐ shǒu
- 成語解釋:
- 進:前進;退:退卻;守:防守,固守。前進可以攻擊,后退可以固守。比喻進攻和防守都有主動權
- 成語出處:
- 明·歸有光《菎山縣倭寇始末書》:“凡此數事,果能斷自乃心,豫有成算,則用足兵強,形勢險固,人心堅勵,進可以攻,退可以守。”
-
44
進可以攻,據可以守
- 成語拼音:
- jìn kě yǐ gōng,jù kě yǐ shǒu
- 成語解釋:
- 進:前進;退:退卻;據:占據。前進可以攻擊,后退可以固守。比喻進攻和防守都有主動權
- 成語出處:
- 劉流《烈火金剛》第29回:“要是利用得好,那是進可以攻,據可以守,游可以擊,退可以走。”
-
45
兼弱攻昧
- 成語拼音:
- jiān ruò gōng mèi
- 成語解釋:
- 兼并弱國,討伐昏聵糊涂的君主。
- 成語出處:
- 《尚書 仲虺之誥》:“兼弱攻昧,取亂侮亡,推亡固存,邦乃其昌。”
-
46
掠地攻城
- 成語拼音:
- lüè dì gōng chéng
- 成語解釋:
- 奪取地盤,攻戰城池。形容向敵方進攻。
- 成語出處:
- 明·無名氏《精忠記·應詔》:“勤王報國應無憚,掠地攻城也畏難。”
-
47
略地攻城
- 成語拼音:
- lüè dì gōng chéng
- 成語解釋:
- 略:侵奪,強取。奪取地盤,攻戰城池。指向敵方進攻
- 成語出處:
- 明·陳汝元《金蓮記·焚卷》:“十萬伍雄兵飛將,皆能略地攻城。”
-
48
里外夾攻
- 成語拼音:
- lǐ wài jiā gōng
- 成語解釋:
- 從里、外兩方面配合同時進攻。
- 成語出處:
- 《新五代史 吳越世家》:“乃取其軍號,內外夾攻,號令相應,淮人以為神,遂人敗之。”
-
49
鳴鼓而攻
- 成語拼音:
- míng gǔ ér gōng
- 成語解釋:
- 大張旗鼓地加以討伐。
- 成語出處:
- 先秦 孔子《論語 先進》:“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為之聚斂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
-
50
鳴鼓而攻之
- 成語拼音:
- míng gǔ ér gōng zhī
- 成語解釋:
- 比喻宣布罪狀,遣責或聲討。
- 成語出處:
- 《論語·先進》:“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
-
51
內外夾攻
- 成語拼音:
- nèi wài jiā gōng
- 成語解釋:
- 從里、外兩方面配合同時進攻。
- 成語出處:
- 元·鄭廷玉《楚昭公》第一折:“那其間內外夾攻,方能取勝。”
-
52
貧病交攻
- 成語拼音:
- pín bìng jiāo gōng
- 成語解釋:
- 見“貧病交迫”。
- 成語出處:
- 宋·陳亮《與王季海丞相書》:“入春以來,貧病交攻,更無一日好況。”
-
53
群起而攻之
- 成語拼音:
- qún qǐ ér gōng zhī
- 成語解釋:
- 大家都起來攻擊它,反對它。
- 成語出處:
- 先秦 孔子《論語 先進》:“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
-
54
群起攻擊
- 成語拼音:
- qún qǐ gōng jī
- 成語解釋:
- 很多人一起反對、指責
- 成語出處:
- 梁啟超《違制論》:“若其大臣而有假制詔以為護符者耶,則舉國群起而攻之。”
-
55
驅羊攻虎
- 成語拼音:
- qū yáng gōng hǔ
- 成語解釋:
- 驅:趕。驅趕羊群去進攻老虎。形容以弱敵強,力量懸殊,必遭覆滅。
- 成語出處:
- 《史記·張儀列傳》:“且夫為從者,無以異于驅群羊而攻猛虎,虎之與羊不格明矣。今王不與猛虎而與群羊,臣竊以為大王之計過也。”
-
56
輸攻墨守
- 成語拼音:
- shū gōng mò shǒu
- 成語解釋:
- 輸:公輸般,即戰國時期有名木匠“魯般”;墨:墨子,戰國時期思想家。比喻攻守雙方力量相仿,各顯神通
- 成語出處:
- 戰國·宋·墨翟《墨子·公輸》:“子墨子解帶為城,以牒為械,公輸般九設攻城之機變,子墨子九拒之。公輸般之攻械盡,子墨子守御有余。”
-
57
首尾夾攻
- 成語拼音:
- shǒu wěi jiā gōng
- 成語解釋:
- 夾:從兩個相反方面來的。前后兩方面同時攻擊
- 成語出處:
-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90回:“乾佑遣將,率精騎數萬,從山南轉出官軍之后,首尾夾攻,官軍駭亂,大敗而奔。”
-
58
什圍伍攻
- 成語拼音:
- shí wéi wǔ gōng
- 成語解釋:
- 古時兵法,謂以十敵一則圍殲之,以五敵一則攻擊之。
- 成語出處:
- 宋·秦觀《李陵論》:“古之善用兵者,雖能以寡覆眾,而什圍伍攻之道未嘗忽焉。”
-
59
十圍五攻
- 成語拼音:
- shí wén wǔ gōng
- 成語解釋:
- 兵力超過敵人十倍就可以包圍它,超過五倍就可以攻擊它。
- 成語出處:
- 《孫子·謀攻》:“故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
-
60
他山攻錯
- 成語拼音:
- tā shān gōng cuò
- 成語解釋:
- 比喻拿別人的長處,補救自己的短處。
- 成語出處:
- 《詩經·小雅·鶴鳴》:“他山之石,可以為錯。”
* 攻的成語,帶攻字的成語,包含攻字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