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帶折字的成語 (124個)

    101

    沖將軍

    成語拼音:
    zhé chōng jiāng jūn
    成語解釋:
    沖:挫退敵方的戰車。三國時魏國大將樂進的封號。指英勇無比的人
    成語出處:
    宋·司馬光《資治通鑒》:“沖將軍樂進。”
    102

    沖口舌之間

    成語拼音:
    zhé chōng kǒu shé zhī jiān
    成語解釋:
    沖:引申為進行外交談判;口舌:爭吵。在辯論、爭吵中進行外交談判
    成語出處:
    宋·蘇洵《送石昌言為北使引》:“沖于口舌之間”
    103

    沖千里

    成語拼音:
    zhé chōng qiān lǐ
    成語解釋:
    沖:古代戰車;沖:摧毀敵方的戰車,指抵御敵人。指軍事上進行外交談判
    成語出處:
    戰國·衛·呂不韋《呂氏春秋·召類》:“夫修之于廟堂之上,而沖乎千里之外者,其司城子罕之謂乎?”
    104

    沖尊俎

    成語拼音:
    zhé chōng zūn zǔ
    成語解釋:
    沖:打退敵人的戰車,指抵御敵人;尊俎:古代盛酒肉的器皿。原指諸侯國會盟的宴席上制勝對方。后泛指進行外交談判。
    成語出處:
    西漢 劉向《戰國策 齊策五》:“此臣之所謂比之堂上,禽將戶內,拔城于尊俎之間,沖席上者也。”
    105

    桂攀蟾

    成語拼音:
    zhé guì pān chán
    成語解釋:
    蟾:蟾蜍。月中桂花,攀月中蟾蜍。比喻科舉及第
    成語出處:
    元·關漢卿《陳母教子》第二:“二哥哥枉展污了你那桂攀蟾的釣鰲手。”
    106

    周規

    成語拼音:
    zhōu guī shé jǔ
    成語解釋:
    本謂行禮時步趨合乎規矩。后引申為拘泥于成法、準則。語出《禮記·玉藻》:“周還中規,還中矩。”
    成語出處:
    語出《禮記·玉藻》:“周還中規,還中矩。”
    107

    槁振落

    成語拼音:
    zhé gǎo zhèn luò
    成語解釋:
    把枯樹枝斷,把枯樹葉搖下來。比喻輕易不費力。
    成語出處:
    西漢 劉安《淮南子 人間訓》:“劉、項興義兵隨而定,若槁振落。”
    108

    戟沉沙

    成語拼音:
    zhé jǐ chén shā
    成語解釋:
    戟:古代的一種兵器。戟被斷沉沒在泥沙里。形容失敗得十分慘重。
    成語出處:
    唐 杜牧《赤壁》詩:“戟沉沙鐵未消,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109

    節讀書

    成語拼音:
    zhé jié dú shū
    成語解釋:
    節:改變過去的志趣和行為。改變舊習,發憤讀書。
    成語出處:
    《后漢書·段颎傳》:“颎少便習弓馬,尚游俠,輕財賄,長乃節好古學。”
    110

    節待士

    成語拼音:
    zhé jié dài shì
    成語解釋:
    指屈己待人。
    成語出處:
    《周書 邵廣傳》:“時晉公護諸子及廣弟杞國公亮等,服玩侈靡,逾越制度,廣獨率由禮則,又節待士,朝野以是稱焉。”
    111

    節禮士

    成語拼音:
    zhé jié lǐ shì
    成語解釋:
    屈己待人,尊重有見識有才能的人
    成語出處:
    《明史·張居正傳》:“時徐階以宿老居首輔,與李春芳皆節禮士。”
    112

    節下謀士

    成語拼音:
    zhé jié xià móu shì
    成語解釋:
    節:屈己下人;下:屈己尊人。屈己下人,尊重有見識有能力的人
    成語出處:
    唐·儲光羲《貽鼓吹李丞》:“節下謀士,深心論客卿。”
    113

    節下士

    成語拼音:
    zhé jié xià shì
    成語解釋:
    節:屈己下人。屈己下人,尊重有見識有能力的人。
    成語出處:
    《三國志·魏志·袁紹傳》:“紹有姿貌威容,能節下士,士多附之,太祖少與交焉。”
    114

    節向學

    成語拼音:
    zhé jié xiàng xué
    成語解釋:
    節:改變過去的志向、作風。形容努力刻苦,奮發學習
    成語出處: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段颎傳》:“颎少便習弓馬,尚游俠,輕財賄,長乃節好古學。”
    115

    節下賢人

    成語拼音:
    zhé jié xià xián rén
    成語解釋:
    節:屈己下人;下:屈己尊人。屈己下人,尊重有見識有能力的人
    成語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身自耕作,夫人自織,食不加肉,衣不重采,節下賢人,厚遇賓客。”
    116

    角之口

    成語拼音:
    zhé jiǎo zhī kǒu
    成語解釋:
    形容人口才很好,善于辯論
    成語出處:
    東漢·班固《漢書·朱云傳》:“五鹿獄獄,朱云其角。”
    117

    柳攀花

    成語拼音:
    zhé liǔ pān huā
    成語解釋:
    :斷。比喻男子狎妓
    成語出處:
    元·周德清《蟾宮曲·別友》:“茶也無多,醋也無多,七件事尚且艱難,怎生教我柳攀花?”
    118

    朝攀暮

    成語拼音:
    zhāo pān mù shé
    成語解釋:
    指不斷地攀。比喻時時遭摧殘。
    成語出處:
    唐 崔顥《行路難》詩:“我昔初在昭陽時,朝攀暮登王墀。”一本作“朝”。
    119

    券棄債

    成語拼音:
    zhé quàn qì zhài
    成語解釋:
    券:泛指票據、憑證。指銷毀債券,不再索償
    成語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高祖本紀》:“歲竟,比兩家常券棄債。”
    120

    成語拼音:
    zhāo shé mù shé
    成語解釋:
    比喻時時遭摧殘。
    成語出處:
    唐 崔顥《行路難》詩:“我昔初在昭陽時,朝登王墀。”一本作“朝攀暮”。
    * 折的成語,帶折字的成語,包含折字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