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帶揚字的成語 (143個)

    121

    清厲俗

    成語拼音:
    yáng qīng lì sú
    成語解釋:
    清操,激勵世俗。
    成語出處:
    《梁書·處士傳·諸葛璩》:“璩安貧守道,悅《禮》敦《詩》,未嘗投刺邦宰,曳裾府寺,如其簡退,可以清厲俗。”
    122

    意氣

    成語拼音:
    yì qì yáng yáng
    成語解釋:
    意氣:意志;氣概;:得意昂的樣子。形容十分得意或氣概高昂的樣子。
    成語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管晏列傳》:“擁大蓋,策駟馬,意氣,甚自得也。”
    123

    清抑濁

    成語拼音:
    yáng qīng yì zhuó
    成語解釋:
    清激濁。
    成語出處:
    《梁書·武帝紀》:“公清抑濁,官方有序,多士聿興。”
    124

    砂走石

    成語拼音:
    yáng shā zǒu shí
    成語解釋:
    砂土飛,小石翻滾。形容風力迅猛
    成語出處:
    《春秋緯》:“風從箕星,砂走石。”
    125

    湯止沸

    成語拼音:
    yáng tāng zhǐ fèi
    成語解釋:
    把鍋里開著的水舀起來再倒回去,使它涼下來不沸騰。比喻辦法不徹底,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成語出處:
    晉 陳壽《三國志 魏志 董卓傳》:“卓未至,進敗”裴松之注引《典略》:“臣聞湯止沸,不如滅火去薪。”
    126

    耀武

    成語拼音:
    yào wǔ yáng wēi
    成語解釋:
    耀:炫耀;夸耀;武:武力;威:顯示威風。炫耀武力;顯示威風;也作“威耀武”。
    成語出處:
    元 鄭光祖《老君堂》第二折:“俺這唐兵人強馬壯,耀武威,真個是將勇兵驍也。”
    127

    威耀武

    成語拼音:
    yáng wēi yào wǔ
    成語解釋:
    見“威曜武”。
    成語出處: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三十五回:“威耀武顯神通,走石飛沙弄本事。”
    128

    武耀威

    成語拼音:
    yáng wǔ yào wēi
    成語解釋:
    見“威曜武”。
    成語出處: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九十七回:“臣已有退諸葛亮之計。不用魏軍武耀威,蜀兵自然走矣。”
    129

    威曜武

    成語拼音:
    yáng wēi yào wǔ
    成語解釋:
    炫耀武力,顯示威風。
    成語出處:
    《魏書·蠕蠕匈奴宇文莫槐等傳論》:“是故魏氏祖宗威曜武,驅其畜產,收其部落。”
    130

    優賢

    成語拼音:
    yōu xián yáng lì
    成語解釋:
    亦作“優賢飏歷”。謂敬重賢才,表其事跡。
    成語出處:
    《隸釋·漢成陽令唐扶頌》:“遂興無為之治,優賢歷,表善絀惡,遵九德以綏民,崇晏晏之惠康。”
    131

    頓挫

    成語拼音:
    yì yáng dùn cuò
    成語解釋:
    抑:降低;挫:轉折。形容聲音高低起伏;節奏分明;和諧悅耳。一般指音樂、朗誦。有時也指文學作品。
    成語出處:
    宋 張戎《歲寒堂詩話》卷上:“而子建詩,微婉之情,灑落之韻,抑頓挫之氣,固不可以優劣論也。”
    132

    得意

    成語拼音:
    yáng yáng dé yì
    成語解釋:
    形容十分得意的樣子。
    成語出處: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 隋煬帝逸游召譴》:“獨楊素殘忍深刻,得意,以為‘太子由我得立’。”
    133

    虎噬

    成語拼音:
    yīng yáng hǔ shì
    成語解釋:
    如鷹飛,似虎噬咬。形容耀武威,窮兇極惡。
    成語出處:
    明·陶宗儀《輟耕錄·闌駕上書》:“散散、王士宏等,不體圣天子撫綏元元之意,鷹虎噬,雷厲風飛。”
    134

    虎視

    成語拼音:
    yīng yáng hǔ shì
    成語解釋:
    象鷹那樣飛翔,如虎一般雄視。形容十分威武。
    成語出處:
    《詩經·大雅·大明》:“維師尚父,時維鷹。”《周易·頤》:“虎視耽耽,其欲逐逐。”三國魏·應璩《與侍郎曹長思書》:“王肅以宿德顯授,何曾以后進見拔,皆鷹虎視,有萬里之望。”
    135

    行舉

    成語拼音:
    yán yáng xíng jǔ
    成語解釋:
    根據德行和名聲來選擇人才。
    成語出處:
    西漢 戴圣《禮記 文王世子》:“凡語于郊者,必取賢斂才焉:或以德進,或以事舉,或以言。”
    136

    先抑

    成語拼音:
    yù yáng xiān yì
    成語解釋:
    要發、放開但先控制、壓抑。
    成語出處:
    郁達夫《蘇州煙雨記》:“還是為喚醒觀者的觀聽起見,用修辭學上的欲先抑的筆法,使能得著一個對稱的效力而想出來的?”
    137

    悠悠

    成語拼音:
    yōu yōu yáng yáng
    成語解釋:
    形容聲音高低起伏、持續和諧或事物慢節奏運動
    成語出處:
    明·郭勛《英烈傳》第一回:“叮叮咚咚,悠悠,約有五十余人,進宮里來。”
    138

    自得

    成語拼音:
    yáng yáng zì dé
    成語解釋:
    十分得意的樣子。語本《史記·管晏列傳》:“晏子為齊相,出,其御之妻從門閑而窺其夫。其夫為相御,擁大蓋,策駟馬,意氣,甚自得也。”
    成語出處:
    語出《史記·管晏列傳》:“晏子為齊相,出,其御之妻從門間而窺其夫。其夫為相御,擁大蓋,策駟馬,意氣,甚自得也。”
    139

    趾高氣

    成語拼音:
    zhǐ gāo qì yáng
    成語解釋:
    走路時腳抬得很高;神氣十足。形容得意忘形的樣子。
    成語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桓公十三年》:“莫敖必敗,舉趾高,心不固矣。”
    140

    足高氣

    成語拼音:
    zú gāo qì yáng
    成語解釋:
    猶言趾高氣。語本《戰國策·齊策三》:“公孫戍趨而去。未出,至中閨,君召而返之,曰:‘子教文無受象床,甚善。今何舉足之高,志之也?’”
    成語出處:
    《戰國策·齊策三》:“公孫戍趨而去。 未出,至中閨,君召而返之,曰:‘子教文無受象床,甚善。今何舉足之高,志之也?’”
    * 揚的成語,帶揚字的成語,包含揚字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