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帶所字的成語 (246個)

    121

    適材適

    成語拼音:
    shì cái shì suǒ
    成語解釋:
    謂辦事能力與安排的工作位置或場相當。
    成語出處:
    郭沫若《北伐途次》:“本來是在面坊里住慣了的老馬又落到面坊里,也算得是適材適。”
    122

    死得其

    成語拼音:
    sǐ dé qí suǒ
    成語解釋:
    指死得有價值;有意義。:地方。
    成語出處:
    《魏書 張普惠傳》:“人生有死,死得其,夫復何恨。”
    123

    當無敵

    成語拼音:
    suǒ dāng wú dí
    成語解釋:
    猶言向無敵。
    成語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吾知公長者,吾騎此馬五歲,當無敵,嘗一日行千里,不忍殺之,以賜公。”
    124

    到之處

    成語拼音:
    suǒ dào zhī chù
    成語解釋:
    去的任何地方
    成語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117回:“如今知道朝里那些老爺們都是能文能武,出力報效,到之處,早已消滅了。”
    125

    費不資

    成語拼音:
    suǒ fèi bù zī
    成語解釋:
    不資:資財無法計算。靡費資財無數
    成語出處:
    《元史·泰定帝紀一》:“壬申,御史臺臣言:‘廉訪司蒞軍,非世祖舊制,賈胡鬻寶,西僧修佛事,費不資,於國無益,并宜除罷。”
    126

    費不貲

    成語拼音:
    suǒ fèi bù zī
    成語解釋:
    花費的錢財不計其數。
    成語出處: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47回:“這倭夷,遠隔重洋,國王是個女主,先前嗣位,年紀尚輕,喜事的人,鬧了二十余年,費不貲,漸漸追悔。”
    127

    見略同

    成語拼音:
    suǒ jiàn lüè tóng
    成語解釋:
    持的見解大致相同。
    成語出處:
    明·唐順之《與王芳湖中丞書》:“愚意方欲經營,而來敘適反,此豈古謂見略同者乎!”
    128

    成語拼音:
    suǒ jiàn suǒ wén
    成語解釋:
    看到的和聽到的。
    成語出處:
    宋·王安石《慈溪縣學記》:“則士朝夕聞,無非以治天下國家之道。”
    129

    始料

    成語拼音:
    shǐ liào suǒ jí
    成語解釋:
    料:料想,估計;及:達到。指當場已料到
    成語出處:
    《中國的西北角·成蘭紀行一》:“人事的變化,往往非始料及。”
    130

    十目

    成語拼音:
    shí mù suǒ shì
    成語解釋:
    見“十目視,十手指”。
    成語出處:
    西漢·戴圣《禮記·大學》:“十目視,十手指,其嚴乎。”
    131

    十目視,十手

    成語拼音:
    shí mù suǒ shì,shí shǒu suǒ zhǐ
    成語解釋:
    指個人的言論行動總是在群眾的監督之下,不允許做壞事,做了也不可能隱瞞。
    成語出處:
    西漢 戴圣《禮記 大學》:“十目視,十手指,其嚴乎。”
    132

    剩無幾

    成語拼音:
    suǒ shèng wú jǐ
    成語解釋:
    剩:余留下來的。剩下的沒有多少了。
    成語出處: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九十回:“好在剩無幾,待我念完,諸位才女再去慢慢參詳,或者得其梗概,也未可知。”
    133

    圖不軌

    成語拼音:
    suǒ tú bù guǐ
    成語解釋:
    圖:圖謀;軌:比喻規矩,法度。指圖謀做不合法或不正當的壞事
    成語出處: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袁紹傳》:“會董卓乘虛,圖不軌。”
    134

    時望

    成語拼音:
    shí wàng suǒ guī
    成語解釋:
    聲望很高,為世人敬仰。
    成語出處:
    《晉書 阮籍傳》:“卿時望歸,今欲屈卿同受顧托。”
    135

    死無

    成語拼音:
    sǐ wú suǒ míng
    成語解釋:
    名:為世人知曉。雖死而不為人稱道。指白白地送死
    成語出處: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班超傳》:“聞此必恐而謀泄,死無名,非壯士也。”
    136

    死無葬身之

    成語拼音:
    sǐ wú zàng shēn zhī suǒ
    成語解釋:
    葬:埋葬。死了沒有地方埋葬。形容死的結局很悲慘
    成語出處:
    魯迅《而已集·答有桓先生》:“社會沒有知道我在攻擊,倘一知道,我早已死無葬身之了。”
    137

    向風靡

    成語拼音:
    suǒ xiàng fēng mǐ
    成語解釋:
    風靡:草木隨風倒伏的樣子。比喻畏懼強敵,聞風潰敗
    成語出處:
    《晉書·王浚傳》:“臣自達巴丘,向風靡。”
    138

    向皆靡

    成語拼音:
    suǒ xiàng jiē mí
    成語解釋:
    見“向披靡”。
    成語出處:
    《東觀漢記》:“賈復于是被羽先登,向皆靡。”
    139

    向克捷

    成語拼音:
    suǒ xiàng kè jié
    成語解釋:
    軍隊去之處,都能取得勝利。
    成語出處:
    清·魏源《圣武記》第七卷:“號令嚴明,向克捷。”
    140

    向披靡

    成語拼音:
    suǒ xiàng pī mǐ
    成語解釋:
    吹到的地方;草木全被吹倒。比喻力量達到的地方;一切障礙全被掃除。向:指風吹到的地方;靡:音米;披靡:草木被吹倒。
    成語出處:
    《梁書 蕭確傳》:“鐘山之役,確苦戰,向披靡,群虜憚之。”
    * 所的成語,帶所字的成語,包含所字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