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帶成字的成語 (493個)

    141

    骨化風

    成語拼音:
    gǔ huà fēng chéng
    成語解釋:
    謂人的性情氣質受感染而變化,一種新的社會風氣已經形
    成語出處:
    明·方孝孺《俞先生墓表》:“元既有江南,以豪侈粗戾,變禮文之俗,專數十年,薰漬狃狎,骨化風,而宋之遺習,消滅盡矣。”
    142

    功就名

    成語拼音:
    gōng jiù míng chéng
    成語解釋:
    功:功業。就:達到。指就了功業,也有了名聲
    成語出處:
    明·沈采《千金記·游仙》:“當初一個布衣人,到如今功就名,加封匪輕。”
    143

    過目

    成語拼音:
    guò mù chéng sòng
    成語解釋:
    只要看一遍就能背誦。形容記憶力極強。
    成語出處:
    《宋史 劉恕傳》:“恕少穎悟,書過目即誦。”
    144

    改是

    成語拼音:
    gǎi shì chéng fēi
    成語解釋:
    是:正確的,對的;非:錯誤的。把正確的改錯誤的。指顛倒是非。
    成語出處:
    元·岳伯川《鐵拐李》第三折:“俺請受了人幾文錢改是非,似這般所為,磣可可的話取民心髓。”
    145

    固守

    成語拼音:
    gù shǒu chéng guī
    成語解釋:
    規:現的規矩、制度。指思想固執保守,守著老規矩不放,不思改革進取
    成語出處:
    鄧小平《社會主義必須擺脫貧窮》:“我們過去固守規,關起門來搞建設,搞了好多年,導致的結果不好。”
    146

    貫魚

    成語拼音:
    guàn yú chéng chǒng
    成語解釋:
    貫魚:穿一串的魚;寵:寵幸。指宮中的女官依次受到寵愛
    成語出處: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一回:“一時龔、孔二貴嬪,王、李二美人,張、薛二淑媛,袁昭儀、何婕妤、江修容,并得貫魚寵。”
    147

    貫魚

    成語拼音:
    guàn yú chéng cì
    成語解釋:
    貫魚:穿一串的魚,比喻眾多而有秩序;序:次序。形容有次序,不紊亂
    成語出處:
    《晉書·劉毅傳》:“本立格之體,將謂人倫有序,若貫魚次也。”
    148

    格于

    成語拼音:
    gé yú chéng lì
    成語解釋:
    為傳統的慣例所限制。表示不能達到目的。
    成語出處:
    《兒女英雄傳》第三六回:“內中只有安公子此時不但自知旗人格于例,向來沒個點鼎甲的,便是他在前十名也早密密的得了信兒了。”
    149

    觀者

    成語拼音:
    guān zhě chéng dǔ
    成語解釋:
    見“觀者如堵”。
    成語出處:
    明·沈榜《宛署雜記·寺觀》:“又見其紫衫衣衲、拽杖掛珠,交錯燕市之衢,所在說法衍樂,觀者堵。”
    150

    固執

    成語拼音:
    gù zhí chéng jiàn
    成語解釋:
    見“固執己見”。
    成語出處:
    茅盾《子夜》九:“如果蓀甫一定要固執見,那就拉倒。”
    151

    畫地

    成語拼音:
    huà dì chéng láo
    成語解釋:
    比喻只許在限定的范圍內活動。同“畫地為牢”。
    成語出處:
    清 王夫之《薑齋詩話》卷二:“詩之有皎然、虞伯生,經義之有茅鹿門、湯賓尹、袁了凡,皆畫地牢以陷人者,有死法也。”
    152

    畫地

    成語拼音:
    huà dì chéng tú
    成語解釋:
    在地上畫出地圖,來說明山川河岳等地理形勢。形容信手拈來,才能出眾。
    成語出處:
    東漢·班固《漢書·張安世傳》:“千秋口對兵事:畫地圖,無所忘失。”
    153

    化腐

    成語拼音:
    huà fǔ chéng qí
    成語解釋:
    謂變壞為好,變死板為靈巧或變無用為有用。語本《莊子·知北游》:“是其所美者為神奇,所惡者為腐朽。臭腐復化為神奇,神奇復化為臭腐。”
    成語出處:
    語出《莊子·知北游》:“是其所美者為神奇,所惡者為腐朽。臭腐復化為神奇,神奇復化為臭腐。”
    154

    畫虎不

    成語拼音:
    huà hǔ bù chéng
    成語解釋:
    畫老虎畫不好(畫得像只狗)。比喻好高騖遠;一無所;反貽笑柄。
    成語出處:
    東漢 班固《東觀漢記》:“所謂刻鵠不尚類鶩者;效杜季良而不,陷為天下輕薄子,所謂畫虎不反類狗也。”
    155

    畫虎不反類狗

    成語拼音:
    huà hǔ bù chéng fǎn lèi gǒu
    成語解釋:
    畫老虎不;卻象狗。比喻模仿的效果不好;弄得不倫不類。
    成語出處: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馬援轉》:“效季良不得,陷為天下輕薄子,所謂畫虎不反類狗者也。”
    156

    畫虎不反類犬

    成語拼音:
    huà hǔ bù chéng fǎn lèi quǎn
    成語解釋:
    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不倫不類。同“畫虎不反類狗”。
    成語出處:
    唐 劉知幾《史通 六家》:“如君懋《隋書》,雖欲祖述商周,憲章虞夏,觀其所述乃似《孔子家語》、臨川《世說》,可謂畫虎不反類犬也。”
    157

    揮翰

    成語拼音:
    huī hàn chéng fēng
    成語解釋:
    翰:鳥毛,指毛筆。握筆寫字,腕下生風。形容寫字作畫極為快捷和熟練
    成語出處:
    清·李漁《意中緣·名逋》:“終日價揮翰風,潑墨如雨,給不盡好事之求。”
    158

    畫虎

    成語拼音:
    huà hǔ chéng gǒu
    成語解釋:
    畫老虎不,卻了狗。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不倫不類。
    成語出處:
    《后漢書·馬援傳》:“效季良不得,陷為天下輕薄子,所謂畫虎不反類狗也。”
    159

    揮汗

    成語拼音:
    huī hàn chéng yǔ
    成語解釋:
    揮:灑,潑。用手抹汗,汗灑下去就跟下雨一樣。形容人多。
    成語出處:
    春秋 齊 晏嬰《晏子春秋 雜下九》:“齊之臨淄三百閭,張袂陰,揮汗雨,比肩繼踵而在,何為無人?”
    160

    揮劍

    成語拼音:
    huī jiàn chéng hé
    成語解釋:
    將寶劍一舞,就變出一條河。形容法術高明,神通廣大,實力雄厚。
    成語出處:
    元·無名氏《龐掠四郡》第二折:“為上將者,揮劍河,撒豆兵。”
    * 成的成語,帶成字的成語,包含成字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