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帶意字的成語 (368個)

    321

    承旨

    成語拼音:
    yíng yì chéng zhǐ
    成語解釋:
    旨:圖。善于迎合,順承受別人的心
    成語出處:
    《新五代史·唐莊宗神閔敬皇后劉氏傳》:“劉氏多智,善迎承旨,其他嬪御莫得進見。”
    322

    揚揚得

    成語拼音:
    yáng yáng dé yì
    成語解釋:
    形容十分得的樣子。
    成語出處: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 隋煬帝逸游召譴》:“獨楊素殘忍深刻,揚揚得,以為‘太子由我得立’。”
    323

    洋洋得

    成語拼音:
    yáng yáng dé yì
    成語解釋:
    形容神氣十足,非常得
    成語出處:
    宋 朱淑真《春上亭上觀魚》:“春暖長江水正清,洋洋得漾波生。”
    324

    孤行

    成語拼音:
    yī yì gū xíng
    成語解釋:
    不接受人家的勸告;頑固地堅持自己的主觀見去做(行:行動;做)。
    成語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酷吏列傳》:“禹為人廉倨。為吏以來,舍無食客。公卿相造請禹,禹終不報謝,務在絕知友賓客之請,孤立行一而已。”
    325

    言有盡而無窮

    成語拼音:
    yán yǒu jìn ér yì wú qióng
    成語解釋:
    指詩文含義深刻,令人品味不盡。
    成語出處:
    宋 嚴羽《滄浪詩話 詩辨》:“盛唐諸人惟在興趣,羚羊掛角,無跡可求。故其妙處,透徹玲瓏,不可湊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鏡中之象,言有盡而無窮。”
    326

    言有盡而音無窮

    成語拼音:
    yán yǒu jìn ér yīn yì wú qióng
    成語解釋:
    語言有窮盡而含沒有窮盡。指詩文等蘊含著深刻含義
    成語出處:
    清·劉熙載《藝概·詞曲賦》:“故知詞也者,言有盡而音無窮也。”
    327

    逆志

    成語拼音:
    yǐ yì nì zhì
    成語解釋:
    用自己的想法去揣度別人的心思。
    成語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萬章上》:“故說《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以逆志,是為得之。”
    328

    深長

    成語拼音:
    yù yì shēn cháng
    成語解釋:
    寄托或隱含的思很深(多指語言文字或藝術作品)。
    成語出處:
    宋 沈作喆《寓簡》卷一:“詩之作也,其寓深遠,后之人莫能知之其之所在也。”
    329

    義深長

    成語拼音:
    yì yì shēn cháng
    成語解釋:
    思含畜深遠,耐人尋味。同“味深長”。
    成語出處:
    巴金《旅途隨筆·別》:“這些簡單而義深長的話我還能夠了解。”
    330

    猶未盡

    成語拼音:
    yì yóu wèi jìn
    成語解釋:
    猶:還。指還沒有盡興
    成語出處:
    柳青《創業史》第二部第十章:“但是梁生寶猶未盡,話還沒有說完。”
    331

    成語拼音:
    yǒu yì wú yì
    成語解釋:
    又像是有的,又像是無的。存心與不經
    成語出處: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文學》:“庾子嵩作賦成,從子文康見,問曰:若有邪?非賦之所盡,若無邪?復何所賦?答曰:正在有之間。”
    332

    為之

    成語拼音:
    yǐ yì wéi zhī
    成語解釋:
    只憑自己的主觀想法去做。
    成語出處:
    西漢 戴圣《禮記 禮運》:“故圣人耐以天下為一家,以中國為一人者,非之也,必知其情,辟于其義,明于其利,達于其患,然后能為之。”
    333

    慵心懶

    成語拼音:
    yì yōng xīn lǎn
    成語解釋:
    慵:懶。心消沉懶散
    成語出處:
    明·高明《琵琶記·琴訴荷池》:“相公,非彈不慣,只是你慵心懶。”
    334

    心期

    成語拼音:
    yǎn yì xīn qī
    成語解釋:
    期:期望。眼中會,心中期許。指嘴上雖然沒說話,但雙方的目光交流,心相通
    成語出處:
    唐·韓偓《青春》詩:“眼心期卒未休,暗中終擬約秦樓。”
    335

    在筆前

    成語拼音:
    yì zài bǐ qián
    成語解釋:
    亦作“在筆先”。①謂寫字構思在落筆以前。②作詩文先作思想上的醞釀,然后著筆。
    成語出處:
    晉·王羲之《題衛夫人筆陣圖后》:“夫欲書者,先干研墨,凝神靜思,預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動,令筋脈相連,在筆前,然后作字。”
    336

    在筆先

    成語拼音:
    yì zài bǐ xiān
    成語解釋:
    指構思成熟;然后下筆。
    成語出處:
    晉 王羲之《題衛夫人筆陣圖后》:“在筆前,然后作序。”
    337

    中人

    成語拼音:
    yì zhōng rén
    成語解釋:
    相知的友人,后多指心中所眷戀的人
    成語出處:
    晉·陶潛《示周祖謝三郎》:“藥石有時閑,念我中人。”
    338

    頤指如

    成語拼音:
    yí zhǐ rú yì
    成語解釋:
    頤指:以下巴動向示。形容隨心所欲地指揮別人
    成語出處:
    東漢·班固《漢書·賈誼傳》:“今陛下力制天下,頤指如。”
    339

    言者無,聽者有心

    成語拼音:
    yán zhě wú yì,tīng zhě yǒu xīn
    成語解釋:
    說話的人不是有心的,聽話的人卻認真計較
    成語出處:
    高陽《胡雪巖全傳·平步青云》中冊:“言者無,聽者有心,這句話正觸著阿珠的‘隱痛’,要想保持平靜也不可能了。”
    340

    轉心回

    成語拼音:
    yì zhuǎn xīn huí
    成語解釋:
    心、:心思;回、轉:掉轉。改變想法,不再堅持過去的見。
    成語出處:
    宋 朱熹《朱子語類 訓門人 五》:“且人一日間,此心是起多少私,起多少計較,都不會略略回心轉去看。”
    * 意的成語,帶意字的成語,包含意字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