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帶志字的成語 (172個)

    101

    胸無大

    成語拼音:
    xiōng wú dà zhì
    成語解釋:
    心里沒有遠大向。
    成語出處: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36章:“至于回、革等人,實系凡庸之輩,胸無大,三年來觀望風色,動搖不前。”
    102

    洗心革

    成語拼音:
    xǐ xīn gé zhì
    成語解釋:
    革:改變。洗去邪惡的想法,改變舊有的心思和意向
    成語出處:
    《晉書·潘岳傳》:“皆延頸以視,傾耳以聽,希道慕企,洗心革,想洙泗之風,歌來蘇之惠。”
    103

    心小

    成語拼音:
    xīn xiǎo zhì dà
    成語解釋:
    辦事小心,抱負遠大。
    成語出處:
    《淮南子·主術訓》:“凡人之論,心欲小而欲大,智欲圓而行欲方,能欲多而事欲鮮。”
    104

    雄心壯

    成語拼音:
    xióng xīn zhuàng zhì
    成語解釋:
    偉大的理想;宏偉的愿。
    成語出處:
    宋 歐陽修《蘇才翁挽詩二首》:“柳岸撫柩送歸船,雄心壯兩崢嶸,誰謂中年不成。”
    105

    先意承

    成語拼音:
    xiān yì chéng zhì
    成語解釋:
    指孝子不等父母開口就能順父母的心意去做。后指揣摸人意,諂媚逢迎。
    成語出處:
    西漢 戴圣《禮記 祭義》:“君子之所為孝者,先意承,諭父母于道。”
    106

    難奪

    成語拼音:
    xīn zhì nán duó
    成語解釋:
    :抱負;奪:強取。形容意堅定,難以改變
    成語出處:
    春秋·魯·孔丘《論語·子罕》:“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也。”
    107

    時敏

    成語拼音:
    xùn zhì shí mǐn
    成語解釋:
    謙虛好學,時刻策勵自己。
    成語出處:
    《尚書·說命下》:“惟學遜,務時敏,厥修乃來。”
    108

    項莊舞劍,在沛公

    成語拼音:
    xiàng zhuāng wǔ jiàn,zhì zài pèi gōng
    成語解釋:
    比喻說話和行動的真實意圖別有所指。同“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成語出處:
    清 黃小配《大馬扁》第四回:“在康有為之意,在成名(余成名),如項莊舞劍,在沛公,今見成名動也不動,已自愧悔。”
    109

    項莊之劍,在沛公

    成語拼音:
    xiàng zhuāng zhī jiàn,zhì zài pèi gōng
    成語解釋:
    比喻說話和行動的真實意圖別有所指。同“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成語出處:
    李大釗《國民之薪膽》:“蓋項莊之劍,在沛公,青島之用兵,不在報德之前仇,非在履英之盟約,殆欲借端以樹兵威于我大陸,作強暴要索之先聲耳。”
    110

    意得滿

    成語拼音:
    yì dé zhì mǎn
    成語解釋:
    因愿望實現而心滿意足。亦作“得意滿”。
    成語出處:
    元·尚仲賢《氣英布》第一折:“今漢王大敗虧輸,項王意得滿。”
    111

    隱居求

    成語拼音:
    yǐn jū qiú zhì
    成語解釋:
    隱居不仕,以實現自己的愿。
    成語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季氏》:“隱居以求其,行義以達其道。”
    112

    意滿

    成語拼音:
    yì mǎn zhì dé
    成語解釋:
    因愿望實現而心滿意足。形容躊躇滿的得意情態。同“意得滿”。
    成語出處:
    清 黃宗羲《進士心友張君墓銘》:“一第進士,便意滿得,以為讀書之事畢矣。”
    113

    一片

    成語拼音:
    yī piàn zhì chéng
    成語解釋:
    誠:心意誠懇。一片誠意
    成語出處:
    元·喬孟符《兩世姻緣》第二折:“將一片誠心寫入了冰綃崢,這一篇相思令,寄與多情,道是人憔悴不似丹青。”
    114

    燕雀安知鴻鵠

    成語拼音:
    yàn què ān zhī hóng hú zhì
    成語解釋:
    鴻鵠:天鵝。比喻庸俗的人不能理解向遠大者的抱負。
    成語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陳涉世家》:“嗟呼,燕雀安知鴻鵠之哉!”
    115

    燕雀安知鴻鵠之

    成語拼音:
    yàn què ān zhī hóng hú zhī zhì
    成語解釋:
    比喻平凡的人哪里知道英雄人物的向。
    成語出處:
    《史記·陳涉世家》:“嗟呼,燕雀安知鴻鵠之哉?”
    116

    燕雀不知鴻鵠

    成語拼音:
    yàn què bù zhī hóng hú zhì
    成語解釋:
    鴻鵠:天鵝。比喻平凡的人哪里知道英雄人物的
    成語出處:
    清·黃世仲《洪秀全演義》第21回:“乃向其鄉人說道:‘我今將為狀元,不久便作開國元勛矣!何以賀我?’鄉人益非之。劉贊臣嘆道:‘此所謂燕雀不知鴻鵠也。’”
    117

    燕雀豈知雕鶚

    成語拼音:
    yàn què qǐ zhī diāo è zhì
    成語解釋:
    比喻平凡的人哪里知道英雄人物的向。同“燕雀安知鴻鵠”。
    成語出處:
    元 無名氏《玩江亭》第二折:“燕雀豈知雕鶚,頑童不解老仙機。”
    118

    一人立,萬夫莫奪

    成語拼音:
    yī rén lì zhì,wàn fū mò duó
    成語解釋:
    形容向堅定,別人很難改變
    成語出處: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五卷:“正是‘一人立,萬夫莫奪。’”
    119

    遺形藏

    成語拼音:
    yí xíng cáng zhì
    成語解釋:
    超脫形骸,舍棄心性,進入忘我的精神境界。
    成語出處:
    漢·嚴遵《道德指歸論·上德不德》:“遺形藏,與道相得。”
    120

    以意逆

    成語拼音:
    yǐ yì nì zhì
    成語解釋:
    用自己的想法去揣度別人的心思。
    成語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萬章上》:“故說《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以意逆,是為得之。”
    * 志的成語,帶志字的成語,包含志字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