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異字的成語 (143個)
-
121
異苔同岑
- 成語拼音:
- yì tái tóng cén
- 成語解釋:
- 岑:小而高度山。不同的青苔長在同一座山上。比喻朋友志同道合
- 成語出處:
- 晉·郭璞《贈溫嶠》詩:“人亦有言,松竹有林,及余臭味,異苔同岑。”
-
122
異途同歸
- 成語拼音:
- yì tú tóng guī
- 成語解釋:
- 途:道路;歸:歸宿;目的。不同的道路;走向共同的歸宿。比喻采用不同的方法、途徑;得到相同的效果;達到相同的目的。
- 成語出處:
- 西漢 劉安《淮南子 本經訓》:“五帝三王,殊事而同指,異路而同歸。”
-
123
異涂同歸
- 成語拼音:
- yì tú tóng guī
- 成語解釋:
- 通過不同的道路,到達同一個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結果。
- 成語出處:
- 漢 桓寬《鹽鐵論 論儒》:“圣人異涂同歸,或行或止,其趣一也。”
-
124
異文鄙事
- 成語拼音:
- yì wén bǐ shì
- 成語解釋:
- 奇字僻典和庸俗淺陋之事
- 成語出處:
-
125
異聞傳說
- 成語拼音:
- yì wén chuán shuō
- 成語解釋:
- 不同尋常的奇異的消息。
- 成語出處:
-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26回:“詫異得那合學生員,街上的百姓,通國的鄉紳,面面相覷,當做件異聞傳說!”
-
126
異姓骨肉
- 成語拼音:
- yì xìng gǔ ròu
- 成語解釋:
- 骨肉:血緣關系相同的人。雖然不同姓但像骨肉兄弟一樣親近
- 成語出處:
- 《魏書》:“尚自少侍從,盡誠竭節,雖云異姓,其猶骨肉。”
-
127
異香撲鼻
- 成語拼音:
- yì xiāng pū bí
- 成語解釋:
- 不同尋常的香味撲鼻而來。
- 成語出處:
-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54回:“土行孫看見妃子臉似桃花,異香撲鼻,不覺動力欲心。”
-
128
異想天開
- 成語拼音:
- yì xiǎng tiān kāi
- 成語解釋:
- 異:奇異、奇特;天開:比喻憑空的;根本沒有的事情。形容想法非常離奇、荒唐。或指解放思想。
- 成語出處:
-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刑部書吏得了他的賄賂,便異想天開的設出一個法來。”
-
129
異香異氣
- 成語拼音:
- yì xiāng yì qì
- 成語解釋:
- 特異的香味和氣息
- 成語出處: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七回:“他就說了個海上仙方兒,又拾了一包末藥作引子,異香異氣的。”
-
130
異議蜂起
- 成語拼音:
- yì yì fēng qǐ
- 成語解釋:
- 蜂起:像蜜蜂一樣涌出。各種議論像蜜蜂一樣涌現出來
- 成語出處:
- 唐·盧照鄰《南陽公集序》:“近日劉勰《文心》,鐘嶸《詩品》異議蜂起,高談不息。”
-
131
月異日新
- 成語拼音:
- yuè yì rì xīn
- 成語解釋:
- 同“日新月異”。
- 成語出處:
- 孫中山《上李鴻章書》:“比見國家奮籌富強之術,月異日新,不遺余力,骎骎乎將與歐洲并駕矣。”
-
132
異域殊方
- 成語拼音:
- yì yù shū fāng
- 成語解釋:
- 極遠的異域他鄉
- 成語出處:
- 明·王守仁《痊旅文》:“連峰際天合飛鳥不通,游子懷鄉兮莫知西東;莫知西東兮維無則同,異域殊方兮環海之中。”
-
133
異政殊俗
- 成語拼音:
- yì zhèng shū sú
- 成語解釋:
- 異政:不同的政教;殊俗:不同的風俗。指偏離正道的正教會風俗
- 成語出處:
- 《詩經》大序:“至于王道衰,禮義廢,政教失,國異政,家殊俗,而變風變雅作矣。”
-
134
枝別條異
- 成語拼音:
- zhī bié tiáo yì
- 成語解釋:
- 比喻頭緒紛亂。
- 成語出處:
- 漢張衡《求合正三史表》:“臣伏見陛下思光先緒,以典籍為本,而史書枝別異,不同一貫。”
-
135
竹柏異心
- 成語拼音:
- zhú bǎi yì xīn
- 成語解釋:
- 比喻志向不合或表象不同。
- 成語出處:
- 《楚辭 東方朔〈七諫 初放〉》:“孰知其不合兮,若竹柏之異心。”王逸注:“竹心空,屈原自喻志通達也;柏心實,以喻君暗塞也。言己性達道德,而君閉塞,其志不合,若竹柏之異心也。”
-
136
自厝同異
- 成語拼音:
- zì cuò tóng yì
- 成語解釋:
- 指自找矛盾,互相不和。
- 成語出處:
- 《宋書 沈攸之傳》:“卿忘廉、藺、寇、賈之事邪?吾本以濟國活家,豈計彼此之升降。且我能下彼,彼必不能下我,共濟艱難,豈可自厝同異。”
-
137
誅鋤異己
- 成語拼音:
- zhū chú yì jǐ
- 成語解釋:
- 指清除反對自己或與自己意見不合的人。誅:殺害;鋤:鏟除。
- 成語出處:
- 《梁書 止足 陶季直傳》:“齊武帝崩,明帝作相,誅鋤異己,季直不能阿意,明帝頗忌之,乃出為輔國長史,北海太守。”
-
138
爭奇斗異
- 成語拼音:
- zhēng qí dòu yì
- 成語解釋:
- 競相爭斗,標新立異
- 成語出處: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25卷:“吟壇才子爭奇斗異,各獻所長。”
-
139
甄奇錄異
- 成語拼音:
- zhēn qí lù yì
- 成語解釋:
- 謂選拔錄用優秀的人才。
- 成語出處:
- 《三國志·吳志·步騭傳》:“騭于是條于時事業在荊州界者,諸葛瑾……李肅、周條、石幹十一人,甄別形狀。”裴松之注引三國·吳·韋昭《吳書》:“[李肅]善論議,臧否得中,甄奇錄異,薦述后進,題目品藻,曲有條貫,眾以此服之。”
-
140
珍禽異獸
- 成語拼音:
- zhēn qín yì shòu
- 成語解釋:
- 珍:珍貴的;禽:鳥的總稱。指貴重奇異的動物。
- 成語出處:
- 《尚書 旅獒》:“犬馬非其土性不畜,珍禽異常,不異于國。”
* 異的成語,帶異字的成語,包含異字的成語。